三大污染让农村环境不堪重负
近年来,农民日常生活和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废弃物以及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使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污染相互交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
生活垃圾污染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乡,最大的感受就是村庄道路硬化延伸到了家门口,洋气的砖瓦房替代了土坯房,农民家里现代化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然而与农村一起变化的,就是农村的垃圾也多了起来。
来自民革甘肃省委的一份调查显示,伴随着农村对工业生产生活用品、建筑材料等需求和消费的不断扩大,使得过去在农村少见的各种工业品垃圾、污染物以及污染源增多,人均垃圾制造量明显增大。
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基础设施滞后和管制缺失,使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六边”成为垃圾主要倾倒点。晴天气味难闻,刮风天塑料袋满天飞,一遇到雨天,洪水直接把垃圾冲到山沟农民饮水的山泉附近,有的渗进了泉水里,直接影响村里人畜饮水安全。
在我省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农民虽然住上了小康楼,但由于没有污水收集管道,用的还是旱厕,夏天气味难闻,蚊蝇乱飞,生活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此外,由于没有取暖设施,冬季只能烧煤炉子,烟筒里排放出滚滚煤烟又造成空气污染。
来自有关部门的监测显示: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变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的混合体,各种难以分解的垃圾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塑料制品就占到1/3。
养殖业污染
养鸡业是靖远县畜牧业生产中的一项支柱产业。养殖户大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建简易鸡舍。由于大部分蛋鸡养殖户没有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生产的鸡粪大多堆放在空地,少数用编织袋装袋后堆放在道路两旁或其他公共场所,一部分养殖户将生产污水随意排放,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周围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近年来,随着农村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一些大型企业从事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也出现了。位于红古区的兰州牧工商联合总公司花庄乳业生物科技园区奶牛存栏2000余头,是我省建成最早、规模较大的乳业企业。该园区负责人说,以前最犯愁牛场每天产生的粪便无法及时处理,长期堆积,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环保部门为此向每头牛每月征收7元的排污费,每年仅排污费一项就要支出20万元。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养殖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物排放场。
据统计,我省每年的畜禽粪便产量1亿吨,但利用率不足45%,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养殖场几乎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粪便、废水随意堆放,不仅污染水体和空气,而且传播病菌、危害农田生态。
投入品过量影响耕地质量
以前种庄稼,全靠粪当家。后来农民开始使用化肥,种地也越来越依赖化肥了。
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站长崔曾团介绍说,化肥对我省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化肥在推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现象,不仅增加了农业投入成本,还造成地下水和空气等环境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统计显示,2013年我省亩均化肥用量17.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4倍。加之施肥结构不合理。复合肥用量仅占全省化肥总用量的30%,其中高浓度复合肥仅占化肥总用量的10%。有机资源利用率偏低。我省年产农作物秸秆900万吨,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仅35%左右,有机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农药在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了解,防治不科学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利用率低造成部分农药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农药过量使用,还会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解决我省粮食自给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一些地区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土壤生产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相关新闻
- 2018-05-11我省公布省内各地水污染防治年度考核结果
- 2018-05-10以绿色方案化解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