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挪穷窝——宕昌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纪实
不久前,当走进宕昌县狮子乡葱坝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时,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一座座崭新的房屋,一处处美丽的新村,一条条平坦的村道抒写了宕昌县广大群众心中的喜悦,见证着宕昌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累累硕果。
“原来我们的路是烂泥坑,住的土坯房,种的贫瘠田,生活条件差得很。去年,政府帮咱们建新家,统一集中安置,补助3.85万元,自筹3万元盖了5间100平方米的房子,路通了,房新了,水通了,老人孩子出行方便了,真好啊!”葱坝村村民李红亮感慨地说。
宕昌县扶贫片区,山高路远沟深。2016年,该县针对新时期扶贫脱贫难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认真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方案和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核心,以五大特困片区为主战场,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四至五年发展,六年后致富”的建设目标,在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原则的基础上,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理确定搬迁对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年共启动实施安置点3个,搬迁群众136户553人,完成投资1364万元。今年,宕昌县将易地搬迁7乡37村80社392户171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65户1585人,非建档立卡户27户127人,安置方式分别为集中安置、插花安置和易地自主购房货币化安置,建集中安置点2个。
宕昌县全力提升弱项、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扶贫攻坚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搬迁群众的建房户型、建设标准、外观式样。严把住房建设标准,集中安置的南阳镇瓦石坪安置点、城关镇坡头村安置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户均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筑结构以砖混为主;城镇购房货币化安置的竹院乡木竹院安置点,购房建筑面积以60至90平方米为主。严格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要求制定“路线图”和进度表,紧紧围绕“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任务,将易地扶贫搬迁的各年度搬迁任务、工作进度、完成时限等标注得精细精准,确保到2018年12月底如期实现全县1768户7727名建档立卡户的搬迁任务。县发改局及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流程图,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每个环节的具体求,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分散安置,采取村内自建房安置及插花安置、进城入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货币化安置,要与乡镇政府签署《建新拆旧协议》,搬迁群众凭购房合同及旧房拆除复耕或还林的证明给予补助奖励。集中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区、幸福美丽新村等建设进行集中安置。目前,全县完成投资1364万元,南阳镇瓦石坪村已完成河堤维修加固工程及地基处理工程,25户建档立卡户正在进行房屋基础工程建设;竹院乡木竹院村货币化安置,即将完成房屋建设,完工后将组织21户群众签订房屋购置合同;城关镇坡头村已完成地基处理工程、建成住房48户。
宕昌县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统筹处理好搬迁安置与后续发展、稳定脱贫的关系,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狠抓后续产业培育,县上主要以种养新品种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对搬迁对象家庭主要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哈达铺镇、城关镇、沙湾镇等地建设搬迁集中安置区,通过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在产业园区就业,使其逐步由传统农民向生产工人转变,让群众在直接获得建房补助的同时增加劳务收入。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在县城、官鹅沟、大河坝等旅游景点搞小商品经销、兴办农家乐等服务业,充分利用全县旅游资源优势进行致富。全县累计1690户7186名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逐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产业“输血”激发自身“造血”机能。宕昌县贫困地区初步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新格局。劳务产业上,抓住技能培训颁证这条主线,2016年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42万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1.1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0.75万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0.52万人,基本实现了2016年预脱贫户每户至少有一人获得培训证书的目标。电商扶贫上,建成了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完成乡级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点32个,全县开通网店1033家,网销产品53大类264种,快递网点49个,销售额8922.82万元。至目前,全县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有17128户75768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有1690户7186人;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的有1202户3299人;加强教育脱贫一批的有10352户16342人;危房改造脱贫一批的有3401户14803人;饮水安全脱贫一批的有15565户67320人。
2017年第5期
相关新闻
- 2018-05-11中央纪委未来三年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