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摸索未来之路
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花甲之年的欧盟站在了新起点上
英国3月29日宣布正式启动“脱欧”程序,争取在未来2年内与欧盟开展一系列“脱欧”谈判,从而结束与欧盟的“成员国关系”。就在此前的3月25日,欧盟27国首脑齐聚意大利罗马,庆祝《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会后发表的《罗马宣言》以“欧洲我们共同的未来”为主题,为欧盟一体化未来发展凝心聚力重拾信心。
4月5日,欧洲议会以516票赞成、133票反对、50票弃权通过一项决议,为英国“脱欧”谈判划定“红线”。根据决议中设定的谈判原则,只有在英国“脱欧”谈判取得“实质进展”后,双方才可以就可能的过渡性安排展开讨论,且过渡期不得超过3年;有关欧盟与英国未来关系的协定要在英国离开欧盟之后达成。
不管怎样,过去60年“欧共体进程不可逆转”的基本判断过时了。细读《罗马宣言》,向外界释放了多重信号:
首先,英国启动“脱欧”程序即将成为事实,欧洲一体化出现逆转。
其次,欧盟联合进程成效卓著,因为欧洲联合避免了战争重演,为欧洲创造和平、民主、团结、法治、自由和繁荣景象。
第三,欧盟面临着来自全球和区域内的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快速变化和各种力量重组为欧盟一体化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保障成员国公民安全和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花甲之年的欧盟站在了新起点上。英国的“逆向举动”值得深思,欧盟的未来之路仍需摸索中前进。
英国断然要与欧盟结束这场“婚姻关系”,有意摆脱今后在利弊得失上的各种纠结。作为岛国,英国素有“光荣孤立”的外交传统,对外不结盟。长期以来,英国秉承世界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贸易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自由贸易,逐渐构筑了以英国为核心的双边和多边关系秩序,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但加入欧共体,英国的手脚被捆绑在一个区域内,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欧共体的深化过程,就是不断让渡成员国主权和利益的过程,成员国理应优先考虑欧盟的共同利益。自1973年以来,英国在与欧洲的融合中总是患得患失,再三权衡利弊。由于担心伦敦国际金融地位受到削弱,英国坚决远离欧元区,努力保持本币英镑的国际购买力。
欧盟预算摊派规则也不断触碰英国底线。1995年以来,欧盟成员国每年向欧盟上缴的预算摊派费相当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的年份,成员国还要补缴款项。2014年欧盟向英国开出21亿欧元的补缴预算款,但法、德两国由于经济下滑,分别可以获得10亿欧元和8亿欧元的欧盟退款。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不得已英国按减半补缴了摊派费。
此外,近年来欧盟遭遇内忧外困,欧债危机、难民危机、恐怖极端势力,以及成员国政治形势的严重不确定性等因素,均对英国产生不利影响,助推了英国游离欧盟的决心。在英国看来,唯有脱离欧盟,挣脱束缚,才能独立施展外交才能和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免受欧盟不利形势的牵连。
迄今为止,英国“脱欧”未有明显的连锁反应。与此相反,欧盟27国仍坚信合作共赢理念,尤其是易受外部冲击的南欧国家,对欧洲一体化始终保持乐观态度。一度流传的西班牙欧洲议会议员庞斯关于“英国脱欧”的演讲,表明了亲欧派的立场:“欧盟是欧洲有史以来唯一的春天,是福利国家,是民主和基本权利。没有了欧盟,成员国难以生存,欧盟给予成员国的远大于成员国失去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史证明:实现了共同关税、单一市场、统一货币,共同应对内外冲击,欧盟一直扮演着成员国保护伞的角色。
随着英国正式启动“脱欧”,欧盟27国正在开展关于“欧盟未来前途”的大讨论。
其一,尽快在谈判程序上与英国达成共识。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3月31日公布了《英国脱欧指导方针草案》,将在4月29日的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上讨论通过。而在此之前,英欧之间必须充分协商,力争缩小分歧。欧盟成员国应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与英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其二,英国“脱欧”说明了在欧洲一体化建设中,及时树立欧盟公民意识、凝聚欧盟民众共识,远比保持成员国民族特性意义更大,只有将欧盟利益不断固化为成员国利益,才能不断提升欧盟内部凝聚力,解决成员国在利益得失上的痛苦纠结。
其三,提升欧盟内各领域的治理水平,减少欧盟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问题,渐进式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的欧盟未来5大前景中,寻求最优发展模式。提倡“多速”还是“双速”欧洲,可能要比“匀速”欧洲、均质发展来得更有效率。
站上新起点的欧盟,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至少在2017年底,欧盟与英国谈判将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英欧之间能否就“脱欧”达成一项基本协议,仍是未知数。欧洲联合梦想的实现,尚需不断凝聚共识、坚定信念、加强团结。□
(摘自《瞭望》2017年第15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