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正在改变乡村百姓生活
前些年,“要想富先修路”这样的标语在农村公路两旁随处可见;近几年,不知不觉变成了“要想生活好,就要上淘宝”“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单独一章提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无论从市场环境还是国家政策,如今农村电商都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不过,受制于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等情况的限制,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就像刚刚学走路的孩童,步履蹒跚。
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陕西汉中洋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2008年,张文伟在县城开了一家照相馆,生意一直冷清,于是从2014年他试着改行做起了电商,到当地农村收购中药材后在网上销售。经过两年摸索,2016年他的淘宝店已经做到了“四颗蓝钻”,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在洋县的梨园大道上,有一座“特色中国洋县馆”,这就是陕西周大黑电子商务公司O2O体验店。200多平方米的店内展示着当地各式土特产品,展厅背后的办公区内,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着接单、发货。
“黑米是洋县特色农产品,也是抗衰老的健康绿色食品,但是传统的销售渠道很难让外界知道。”体验店创建者、陕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董事长周亚刚说,原来市场上没有黑米茶这类产品的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我们把农民种植的优质产品推介出去,如今这些健康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已有了一席之地,并获得好评,每天都能收到大量订单。
洋县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只是我国农村电商大潮中的一个缩影。“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说,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电商商品交易额8900亿元,加上2800亿元农资电商,农村电商整体已经超过一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对农村电商的欢迎程度也大大超出预期。在山东某淘宝村,一位69岁的大爷被称为“一指禅”,因为他全凭自己摸索学会了用一个指头打字,在网上熟练回答客户的问题。
电商建设需要多方协作
“作为新兴事物,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迅猛,但毕竟还是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付诚坦言,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问题、技术能力问题、人才能力问题等,都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同时,“三农”问题的存在,也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农村电商建设需要各大体系协同发展。农村电商建设是个重大工程,没有政府、平台、电商,包括电商创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协同是无法实现的。
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是个体农民提供适合销售的产品,农村电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去年广东菠萝滞销,一家有影响力的电商帮忙销售,共卖出60万斤菠萝,结果却被迫关店。问题出在供应链上,当时农民装箱的菠萝有十成熟、九成熟、八成熟的都混在一起,3天后客户收到的菠萝早已腐烂。
“搞农村电商现在有个误区,工作都推给商务局,实际上也需要农业局下大力气配合。”魏延安表示,特别是在县域以下,如果没有政府搭建电商公共基础设施,电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阿里、京东平台的开放,仅靠每个县自己成立一个电商平台向外推,更是不可想象。
专业人才缺口大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现实问题。陕西奥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季伟说,从目前市场格局看,即使企业提供高薪,中西部地区的县城也很难招到有策划能力的高手,人才供给不匹配限制了农村电商发展。
差异发展“各就各位”
农村电商的根基是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农村电商首先要解决农产品的可持续上行问题,并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
“农产品上行首先要破解标准化,包括外观标准、内在标准和生产标准。”魏延安说,目前农业部门出台的多是生产标准,缺乏外观标准和内在标准,这不利于规范农产品的销售。比如,网店对外宣传的苹果标准与收到的苹果实物大相径庭,颜色、大小都不统一;高档苹果应当告诉消费者含糖量、酸度等准确信息。这些都需要推动外观标准化和内在品质标准化的制定。同时,还要解决农产品认证问题,实现信息的可追溯。
调查发现,产品同质化竞争、业态的高度相似是农村电商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特色才有门槛,有门槛才有竞争力,不能看到别人卖苹果赚钱了,就一窝蜂卖苹果,而是一定要挖掘本地的特色产品,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
在电商业态上,不是只有开网店卖产品才是发展农村电商。魏延安表示,一个真正成熟的电商平台不是大家都要去过的独木桥,而是纵向列队的形式。如果搞电商不行可以搞电商服务,如果电商服务还不行,可以搞电商供应链,多领域多方面发展。
“互联网时代,关键是如何打造商业模式,农村电商不能什么都想作,必须在产业链的前端、中端、末端做出选择,分好工,各赚各的钱。”西安邮电学院院长张鸿说。
对于人才问题,付诚则认为,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和嫁接至关重要。“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吸引人才是不现实的,只能发现和挖掘本地人才。只要把现有的人才加上互联网的翅膀,就可以变为新的人才力量。”
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