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疏宕说王宠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王宠天资秀颖,才俊志高,但20余年间连续8次应试皆不第,最后仅以邑诸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世称“王贡士”“王太学”。王宠诗宗建安诸子而沉雄丽瞻,文法司马迁、班固而深得笔致,画则随笔点染而得黄公望、倪瓒之趣,篆刻与文彭齐名,尤以书法名噪一时。王宠诸体皆能,尤善小楷和行草。书风端庄古雅、疏宕旷达,与祝允明、文徵明、陈道复并称“吴门四家”。
王宠小楷以钟、王为根底,参以智永、虞世南笔意,去轻靡而就沉着,去妍美而就古质,以疏取拙,拙中见雅,堪称明代第一高手。22岁所作《南华真经》点画质直挺拔,独在转折处参以圆活之法;多以尖锋起笔,但笔致沉稳细腻,绝无荒率之弊;结字空灵疏朗,貌似漫不经心,实寓险绝之意,通篇气息醇古而疏淡简约,可当梁启超“渊懿静穆”之评。30多岁所作《滕王阁序》《游包山诗卷》等作品用笔的简质沉郁,点画的劲挺遒媚,结体的疏宕古拙,均已臻于大成之境。其中,34岁所作《游包山诗卷》被他的朋友文嘉誉为“天才妙绝”,王宠矫然不群的清旷气质和以拙取雅的独特审美取向,也表现地最为清晰。
相比较而言,王宠的小楷定型较早,早期与晚年的风格也相对统一,但行草风格的变化很大,也最能反映他试图突破自我所进行的种种努力和尝试。王宠早期的草书作品取法《阁帖》而见生拙之趣,呈现出一派不激不厉的萧然之境。25岁所作《自书诗卷》、31岁所作《游包山诗卷》、35岁所作《五忆歌》等行草作品,均以单字的欹侧变化作为构成通篇章法体势的基本单位,在保证纵向笔势顺畅的前提下,通过对单字偏旁部首的错位调整,造成横向笔势的开阖翕张,偶尔参入的章草波磔更加突出了节奏的变化和横向体势的舒展,以巧取拙、拙中见巧的造型手法与他的小楷如出一辙。其中,《五忆歌》用笔爽利骏快而神采飞扬,不失为法度与性情俱佳的精品。
另外,被视为王宠绝笔的《访故人王元肃虞山不值诗卷》,有意融汇宋、元、明诸家行草体势,通篇跌宕起伏,具有极为强烈的抒情色彩和视觉冲击力。
总体而言,王宠小楷、行草所涉猎范围并无迥异时人之处,能超然独立于吴门,则与他的性情气质以及不囿师友而能自出新意有关。当然,由于王宠青年时代所取法诸家均从《阁帖》辗转而来,而刻帖自身所存在的墨法缺失、点画失真等问题,都使他对笔墨技巧的理解出现一些误差。后人批评他的书法有“木板气”,也是这个原因。
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