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时代先锋

阙卫平:从“铁裁缝”到“大工匠”

18-05-16 18:35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赵惠(实习)

  19岁入行,他用细心与责任,保持“35年零缺陷”“100%准确率”的纪录;

  钢板上“裁衣”,他用热爱与创新,创造上百项“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

  “陇原工匠”“全国劳模”“技能大师”……他是量尺画线的“铁裁缝”,更是令人敬仰的“大国工匠”。

  裁缝,一个古老的职业,布匹上量尺画线、裁剪缝制,而后成衣。

  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有一个工种的工序、要领与裁缝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量尺、画线,不过我们面对的是重型装备所需的特种钢材,在钢板上画线、切割、组对、安装,把钢板、钢管变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化工的‘大国重器’。”

  说这话的人,名叫阙卫平,系兰石集团放样工岗位首席操作师、高级技师。

  阙卫平喜欢将自己的职业形象地比喻为“铁裁缝”。只是,这个“裁缝”不简单:入行35年多来,他没有画错过一道线;他研究出的多种技术改进,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他参与制造的多项重型设备,填补了我国石化工业的空白;他拥有“陇原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等诸多荣誉。

  入行时的青涩少年

  出生在酒泉一个军人家庭的阙卫平,儿时也曾有过身着绿色军装的梦想。

  1979年夏天,阙卫平的梦想却被涂上了另一层颜色:中学毕业后,他本想报考临近家乡的一所部队学校。熟料,那所学校当年取消招生。巧的是,兰石技校正好来当地招生,就这样,他报了名并顺利考取。

  两年的技校学习很快结束了,19岁的阙卫平成为兰石厂的一名冷作工。

  从整张、整块的特种钢材,到全套大型炼化装备的诞生,加工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冷作放料,这项工作被称为铆工。“当时不太喜欢这个工作,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回忆起入行之初的情形,阙卫平坦诚地说。

  很快,一次实际操作中的小意外让这个年轻人改变了想法,“锤子敲到了手指,血一下就流了出来。”这使阙卫平意识到,“自己的基本功很不扎实。”

  当时,行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铆工要老,焊工要小”;还有人说,“一年能练出好焊工,但10年却不见得能培养出放料工”。

  现实中的碰壁,行业内的偏见,激起了阙卫平不服输的劲头。从此,“钻研业务”成为阙卫平生活的重心。上班时,他跟着师傅们找点、画线、连接,一把卷尺、一支石笔,他从不离身;尺寸长短、线条连接,他逐一精算;空间扭转、角度变换,他静心思考。下班后,他的案头摆满机械制图、材料热处理、冷作工艺学等专业书籍,通过大量阅读、努力自学,不断丰富着理论知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石化装备国产化、大型化的“追赶期”。那个时候,大型石化装备所用的耐高温、耐腐蚀、强韧性的特种钢材,都需要专门从国外进口,从谈判、签单再到远渡重洋运至兰州,短则七八个月,长则超过1年。

  “线画错了,后边的工序就跟着全错了。”“画错一条线、裁错一张板,损失就是上百万元。”师傅们的告诫和嘱托,让阙卫平不敢马虎。有时,下班回到家里,刚坐到饭桌前,他突然想起钢板上那些疏密不一的线条,“总担心哪里出了错”,来不及端起饭碗,他就又转身出门,赶回车间,拿着卷尺认真检查一遍才能放心。

  几年的锻炼和沉淀,让阙卫平很快成为岗位上的技术能手,在厂里组织的职工技术比武中他连续两届获得冷作工操作比赛的第一名。从此,他开始挑起“大梁”,加入多项国家重大装备攻关型项目的生产制造团队。

  善钻研的“巧裁缝”

  长年累月的画线、放样,看着几十厘米厚的特种钢板裁切为成千上万组部件,再看着拼装后的大型装备运往生产一线,成为石化工业的“脊梁”……渐渐的,阙卫平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技术不能一成不变,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除了踏实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阙卫平更加注重观察思考,他学会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出发,做出工艺创新、技术改进。

  入厂工作5年后,阙卫平对传统操作流程有了新想法。当时,为了提高画线准确率,师傅们都会先用铁皮做个1:1的模型“样板”。经过观察揣摩,阙卫平觉得画线准确不能一直依赖“样板”。于是,他开始大胆尝试去掉铁皮“样板”这道工序,通过预先的精确计算和放样前的交检、互查,让画线达到100%的准确率。工序一改,人力、物力、工期节省大半。

  U型管是机械行业中最常用的连接件。在传统工艺里,一个弯管的焊接均采用三个焊缝连接的方式。经过长期的琢磨和计算,阙卫平提出通过五点定位的方法,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三道焊缝改成两道焊缝。“U型管五点定位法”不仅攻克了传统下料方式存在的管头误差难题,还使原来需要15天的工期缩短到了一个星期,由此带来大量的成本和工时节约。

  近年来,压力容器制造行业朝着大型化方向快速发展,阙卫平在生产制造中大胆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化下料方法。结合公司承接的当时最大的压力容器生产项目,他对平锥体号料、斜马鞍号料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总结出一套有效可行的下料方法,最高可节省近40%的时间。通过对产品厚度、材质、规格、热处理温度等因素进行系统数据分析比对,最后得出四辊卷板机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厚度钢板的碾长量。经他设计的下料方案,板材利用率达到了95%,使宝贵的特种钢材得到物尽其用,每年因此节约百万元的生产成本。

  在工友们眼中,阙卫平这个“铁裁缝”成了一名“巧裁缝”。

  “唯有画好每一条线、放好每一块料,才能确保企业在石化装备制造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地位。”正是这份责任心,让阙卫平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纪录:35年来,他每年画线数万条、放样过千吨,没错画过1毫米、没裁错过一张钢板;35年来,他参与制造过国内第一台加氢反应器、第一台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首座12000米超深井钻机。这些重型装备曾填补过中国石化工业百余项空白,创造上百项“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

  传帮带的技能大师

  如今,兰石集团沿着“一带一路”建设中“海陆双拼”的思路,“跳出”兰州老城区,在兰州新区、青岛、新疆建立了3个石化与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瞄准15000米超深井钻机、海洋工程、6000马力压裂装备等更为尖端的装备制造技术。青岛基地兴建完成后,在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很多配套设施还未到位的情况下,阙卫平主动向公司提出申请,作为第一批员工赶赴青岛工作,成为青岛公司冲剪备料车间的一名技术指导。

  最近几年,特种钢材不再依赖进口,市场价格也大幅降低。可是,阙卫平的标准决不降低:“不浪费一块钢板,这是放样工终身的职业追求。”随着数控技术、红外线测量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些人认为,放样工精密计算的“最强大脑”和永不离身的卷尺、石笔已经“过时了”。阙卫平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数控技术由人设计、红外测量由人操作,决定产品质量和精确度的永远是人,“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产品的成败!”

  2013年,青岛公司获批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阙卫平担任技能大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他不仅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更通过言传身教将对待工作、对待产品的态度传承下去。他常对参加培训的年轻人说:“干好这份工作,不能糊弄,不能急躁,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通过导师带徒方式,“培、练、赛”和“传、帮、带”相结合,阙卫平的工作室累计培养了近40名青年员工,现在都已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队员”。

  2016年12月8日,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阙卫平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在石化装备制造业中,放样工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这个技能人才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阙卫平是第一人。

  35年来,画秃了多少盒石笔、用坏了多少把卷尺,阙卫平记不得了。但对待工作的信条,他始终记得:“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步,对精确精准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以前不出错,今后一样不能错。”

  2017年第6期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 西北笑星张保和将现身兰州玫瑰节“赞苦水”(图) 西北笑星张保和将现身兰州玫瑰节“赞苦水”(图)
  • 第十一届“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玫瑰节”将于5月26日在永登苦水镇开幕(图) 第十一届“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玫瑰节”将于5月26日在永登苦水镇开幕(图)
  • 2018中国西部(兰州)体育产业博览会将于6月1日至3日在兰举办(图) 2018中国西部(兰州)体育产业博览会将于6月1日至3日在兰举办(图)
  • “金钥匙”打开致富门 ——临夏州强化培训拓展基地打造劳务品牌纪实 “金钥匙”打开致富门 ——临夏州强化培训拓展基地打造劳务品牌纪实
  • 庆阳宁县:特色高效农业助民增收 庆阳宁县:特色高效农业助民增收
  • 黄土塬上新画卷 ——庆阳市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见闻 黄土塬上新画卷 ——庆阳市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见闻
  • 兰州市城关区集中防治夏季苗木病虫害 确保花草树木健康生长(图) 兰州市城关区集中防治夏季苗木病虫害 确保花草树木健康生长(图)
  • 【看点】制定好政策,请你提出好建议—— 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看点】制定好政策,请你提出好建议—— 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兰州市城关区2018年新生入学地段划分范
2   甘肃省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3   兰州市对4名拟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
4   唐仁健在庆阳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5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六站姚变娃夺冠并
6   兰州市对4名拟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
7   2018年兰州城关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地
8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 甘肃省21名学子通过
9   新变化 新希望 ——甘南舟曲“5·12”汶
10   酒泉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市委书记吴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