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的贾湖骨笛
贾湖遗址是裴李冈文化的重要遗址,距今9000~8000年,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这里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流密布,是比较适合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环境。
贾湖遗址是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史前时期,贾湖的沟坎和断崖边上生长着矮矮的灌木丛,附近的冈丘和山坡上,有着稀疏的栗、栎、胡桃、榛等植物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林中常有野猪、麋鹿出没。聚落周围是先民种植的稻田,间或可以听到阵阵悠扬的笛声。
贾湖先民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房屋面积一般都很小,多在几平方米到十几平方米。房屋的平面以椭圆形为主,兼有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等。建筑形式基本上为半地穴式,另外还有少量依次扩建的半地穴式多间房,也有个别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房屋周围挖柱洞,再用木柱围成墙体,用藤条和竹篾捆扎,用草拌泥进行里外填充,形成木骨泥墙。
贾湖人石器制作工艺已达到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程度,整个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工艺均已具备,石铲等石制工具精致且锋利。装饰品上隧道孔的出现更是这种工艺的最早实例。制骨工艺发达,骨器种类繁多,制作精巧而规整,有些箭头可与后代的金属箭头媲美。
骨笛更是旷世难求的奇珍异宝,共有20多支,采用禽类的翅骨制成,管长25厘米左右。它们分属于贾湖遗址的早、中、晚各期,分为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多种形式,不少骨笛保存得相当完好,直到今天还能吹奏出动听的音乐。据研究,最早期的骨笛实物距今9000多年,笛上开有5~6个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的骨笛距今8600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阶段的骨笛距今8200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贾湖遗址的骨笛多数有7个音孔,音孔旁钻有调音的小孔,有的还刻画等分符号,表明这一时期的骨笛制作与演奏技法应该已经非常成熟了。它们已具有音阶结构,并出现了平均律和纯律的萌芽,可吹奏旋律,且发音准、音质好,尤其是五声音阶骨笛,其音的准确度至今还使人们感到惊异,真的难以想象是近万年前人类的发明。
贾湖骨笛的发现彻底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把我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到八千年前,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等错误认识,对后世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