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禁止进口24类固体废物(6则)
我国将禁止进口24类固体废物
日前,从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年底开始,我国将禁止进口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固体废物进口管理目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度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的数量。环保部先行将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并根据WTO有关透明度义务的要求,在相关委员会项下进行了通报。
另外,《水俣公约》将于今年8月生效。我国采取汞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出台《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部门规章,制修订相关行业汞排放标准等。2020年我国将淘汰公约要求的含汞电池、荧光灯产品的生产和使用,2021年起荧光灯、含汞电池将不被使用,2032年将要关停所有原生汞矿的开采。(寇江泽)
我省多儿保护区入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盘中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公布已经国务院审定的黑龙江盘中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我省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
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加大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我省将实施多项生态扶贫项目
我省正在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加快精准扶贫步伐。日前,从省政府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全面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其中包括实施7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工程和落实两项生态补偿到户政策,贫困群众保护好生态就可受益。
据了解,我省“十三五”期间还将落实两项生态补偿政策,对生存环境恶劣、退化严重、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在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将根据载畜能力,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对完成年度减畜任务的农牧户给予草畜平衡奖励。(屠国玺)
庆阳市拟订《条例》规定禁牧区里放牧最高罚款1万元
日前,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庆阳市人大常委会报批的《庆阳市禁牧条例》,该《条例》若获批准,将在庆阳全市范围内施行,以保护树林草木生态环境。
《条例》规定,下列区域实施禁牧: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地;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沙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的草原;划定封禁的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河道堤防和护堤地;划定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禁牧的其他区域。鼓励公民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属实人员给予奖励。
放养羊、牛、驴、骡、马等草食动物或者损毁移动禁牧标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牧、水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水土保持机构按照各自职责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每次每只羊50元,每头牛、驴、骡、马等草食动物100元罚款,每次累计罚款不得超过1万元。(梁峡林)
甘州区徐赵寨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徐赵寨村充分发挥耕种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达、水土光热资源相对丰富等优势,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潜心研究、精心打造,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相互衔接,一、二、三产相互融合,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特色产业经济效益凸显,村容村貌发生可喜变化,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仅仅3年多时间,徐赵寨村从往日的穷村、乱村一跃成为甘州区先进村、张掖市明星村,并连年获得多项殊荣。走出了一条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休闲观光一体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取得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显著成果。日前,徐赵寨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付聪林 曹勇)
2017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