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水源地专项督查保障饮水安全(4则)
我国启动水源地专项督查保障饮水安全
生态环境部日前启动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第一轮督查,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联合水利部制订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做好本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确保水源安全。
截至目前,各省级人民政府均按要求完成问题排查工作,同时在各地的党报和政府网站开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专栏”,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情况。
为督促地方政府有序落实行动方案,依法完成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即保护区划定、边界标志设立、违法问题清理整治)三项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多轮次的监督检查。
为及时发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交通穿越、餐饮旅游等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鼓励公众拨打举报电话:010—12369,或者通过“12369环保举报”微信公众号进行举报。生态环境部将督促地方逐一核实,依法查处。(高敬)
我国首次对高原河湖的生态环境进行精确监测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高原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掌握高原主要湖泊水文生态的变化情况,日前,青海省水利厅、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长江科学院对可鲁克湖的生态环境进行精确监测。这是我国首次对高原河湖的生态环境进行精确监测。
据介绍,此次监测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手段,对该湖的水环境、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测量和调查,将获取宝贵的科考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监测采用的智能无人船搭载双探头多波束测量技术,能快速、精准监测河湖的生态环境。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之一,在国内高原地区也是首次使用。
据了解,此次研究对于探讨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湖水下泄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潜在的破坏风险等问题研究意义重大,为下一步高原河湖生态保护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础。(魏玉坤)
我省全面建立五级河长体系共设河长26138名
日前,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5月底,省级总河长、河长巡河17人次,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巡河5.7万多人次,河长巡河履职步入常态化。
据介绍,我省目前已全面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覆盖所有江河、湖泊、洪水沟道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部分地区还将人工湖、水库、淤地坝、重点骨干渠道纳入河长体系,同步建立了湖长制、库长制、渠长制。目前,全省共设置河长26138名,其中:省级总河长2名、河长9名,市级总河长30名、河长102名,县级总河长172名、河长952名,乡级河长4701名,村级河长20170名,竖立河长公示牌6501块。
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省以“见河长”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河道非法采砂、黑臭水体、垃圾清运、非法建筑物拆除等专项整治行动,河道乱倒乱排、乱采乱挖、乱占乱围等现象明显减少。目前,全省已关停违法违规采砂场699家,取缔封堵非法排污口215个,关闭砂石料场144家,整治黑臭水体14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2.35%,累计清理河道2800多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20多万吨,疏浚河道6200多公里,拆除非法建筑物8340座。(申亮)
永靖县入列“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主题活动——文化成就旅游品牌高峰论坛暨优质文旅项目推介会正式公布由深圳市中元品牌价值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主要评价的“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全国32个省(区、市)的239个县(市、区)榜上有名,永靖县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很好的生态环境”入列榜单。
“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评价的核心标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很好的生态环境”,发布“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的意义在于“发掘美、传播美、享受美”,成就全域旅游品牌,助推全域旅游的发展。
在永靖县境内,黄河呈独特的“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造就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十万顷高峡平湖,两百里碧水黄河”的奇特景观,使黄河三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3座高峡平湖(炳灵湖、太极湖、如意湖)、4张靓丽名片(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文化之乡、水电之乡),先后入列“丝绸之路十佳旅游景区”“中国黄河十大美景”“神奇西北100景”等榜单,成为游客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实现旅游梦想的胜地。(罗玉珍)
2018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