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大坪村的变迁

18-09-03 16:39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对面山梁最高处有棵大柳树,当地人称其为“左公柳”,相传为晚清名臣左宗棠栽植。140年前,左宗棠率兵途经定西,当时的定西“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左宗棠不禁感叹:“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可这棵“左公柳”依然深深地扎根大地,春吐新芽,夏伸绿枝,秋落黄叶,冬御风寒,傲立在山梁上,见证着大坪村的沧桑巨变。

  大坪村是定西市4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我省农村40年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斗争的一个典范。改革开放40年来,勤劳勇敢朴实的大坪人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进行着一场又一场反贫困的斗争,演绎了一曲曲令人动容的脱贫乐章,书写了精彩壮美的小康诗篇。

  梯田修出新天地

  “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十年有九旱,岁岁人发愁。”曾是大坪村贫穷落后状况的真实写照。

  山穷水穷人贫穷。“吃饱肚子”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业已成为历史,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却是包括大坪人在内的所有定西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年逾古稀的大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秀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生活,说得最多的是两个词:“太困难”“没法过”。

  “没有柴烧,就全凭铲草皮、挖草根度日;吃不饱时,还要挖野菜充饥;穿的是黄军装,还时不时地补丁打补丁,即使有件新衣服,平时也舍不得穿,只有到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时才拿出来穿穿。”刘玉秀说。

  从1972年起到1996年,先后担任过大坪生产队队长、大坪村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李福打开泛黄的旧账本告诉记者,那个时候陡坡地小麦平均亩产几十斤,最多也不过100斤,家家户户吃粮靠返销,花销靠救济。

  1955—1982年,国家下拨大坪村的各种社会救济款达5万多元,返销粮6万多公斤,还有大量的布匹、棉花、衣服、席子、被褥等。

  严酷的自然环境让大坪人饱受贫困折磨,也铸就了大坪人坚韧勇敢的性格。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恶劣生存环境,大坪人坚持与之斗争,苦苦探索一条摆脱贫困的路子。

  1964年10月,大寨的先进事迹传到了大坪。于是,田间地头、打麦场上、农家院落,农业学大寨成为社员们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

  “大寨人能把一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的旧大寨,治理成一个全国学习的新大寨,咱能不能把陡坡地也修成平展的梯田地?”大坪人在探寻改善落后面貌的出路。

  “‘旱大坪’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没治!”“祖祖辈辈就这么过着,咱能比先人强多少?还是将就着过吧!”“面朝黄土背朝天,再怎么折腾,农民还是贫穷的命!”消极的声音不绝于耳。

  “冉桂英就在我们女社员中逐一动员,‘大寨人能把石头地修成梯田地,咱们凭啥不能把黄土地也修成梯田地。’,她一再动员我们支持她、与她一起修梯田。”刘玉秀介绍当初的情况,“有我们妇女‘半边天’的支持,在群众大会上宣传,大家最终都赞成冉桂英修梯田的事。”

  秋末冬初的一个早晨,天蒙蒙亮,冉桂英便和全队40多个男女社员来到马莲道的陡坡地里,唱响了“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豪迈壮歌,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打响了修梯田的战役。

  “我们用‘死土深翻,活土还原’的办法,把马莲道的一块陡坡地修成了平展的梯田地,梯田地肥力好、能保墒、又增产,第二年仅洋芋平均亩产就达1400多斤,比山坡地高出800多斤。”在当初修整的第一块梯田地头,刘玉秀老人用满是老茧的双手,比划着为记者讲述了当年大坪人战天斗地修梯田的传奇经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初改土造田,治理山河,奋战一线的大坪“铁姑娘”冉桂英、刘玉秀她们,三九寒天用铁锹洋镐,人背肩挑,从整修第一块梯田实现粮食产量翻番起,连年修梯田,共整修梯田2700亩、谷坊110道、塘坝5座,治理流域面积3600亩。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1975年,大坪村人均口粮不仅上了千斤,还能给国家交售300斤“超购粮”。

  1980年,“大坪粮食产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曾作为一条重要新闻,被各级媒体竞相报道,并在全省响亮地提出“远学大寨,近学大坪”的口号,大坪村成为我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成为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大坪人就是用行动打破了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相关官员‘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论断。”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康耀伟感慨万千。

  扶贫扶出新生活

  今天,重新踏上大坪这片热土,一层层五线谱式水平梯田里种植的洋芋、玉米翠绿流韵,长势喜人;一泓泓碧水荡漾的蓄水塘坝里水草丰茂,水鸭嬉戏;一座座光亮夺目的日光温室里大棚蔬菜生长旺盛,含翠欲滴;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赏心悦目,不拘一格,展示着旱塬新韵、农村新景。

  大坪村的变化是一代又一代大坪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改革开放40年我省农村面貌巨变的典范。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大坪村正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桥头堡”和“试验田”。

  在长期的“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扶贫开发建设中,大坪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一种无形的力量,人们称之为“大坪精神”。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坪村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步入发展的春天。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康耀伟尚是18岁的小伙,高中毕业的他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带给家乡的变化。

  1980年前后,大坪人主要从地块里刨食,种田如绣花,加大粮食生产储备,家家户户粮食满仓、洋芋满窖,只为吃饱肚子不挨饿,主要经济收入全凭养猪出栏换现金,养三五只鸡卖鸡蛋换票子,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五六百元。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从1990年开始,伴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坪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大面积种植地膜作物,年人均种植地膜洋芋2.5亩左右、地膜玉米1亩以上,户均输出劳动力1人以上,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世纪,农技部门的技术推广,再加上金川公司的爱心帮扶,使大坪村从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2003年开始,在金川公司帮扶下,大坪村顺利完成总投资190万元的大坪村生态家园100多户小康住宅建设项目。同时,农户暖棚圈舍全面改造,村社道路全部硬化,并于2012年实现自来水全部入户,群众住上了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硬化路。2017年底,大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830元。

  谈起如今的好日子,刘玉秀老人动情地说:“我们大坪人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一定要感谢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特别是金川公司等单位的倾心帮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进入新世纪来,大坪村先后荣获感动甘肃·2008十大陇人骄子集体奖、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三变”变出新篇章

  6月14日,大坪村大坪社村民张建林按照惯例,早晨5点半驾驶着微型商务车,10多分钟时间便到达定西南川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固定交易摊位上,6家蔬菜超市的老板早已等待着他的到来。

  南川农产品交易市场里车辆穿梭,人声鼎沸,交易活动红红火火。半小时后,张建林车里装载的10箱黄瓜就销售一空,他高兴地驱车返回家去。

  张建林是个大忙人,匆忙返回家后,顾不上休息,他就来到自家大棚里种植菠菜、油麦菜、油菜等,等傍晚就去采摘第二天批发的黄瓜,一天在3个塑料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很忙,可收益也很好,一个大棚一年种植一茬黄瓜、一茬绿叶菜能收入2万元左右,3个棚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包括张建林在内的大坪人心里都明白,让他们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主要来自于金川公司的帮扶。从2003年开始,金川公司倾心帮扶,在大坪村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40多座,让大坪人依托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

  走活一盘棋,致富众乡亲。今年,大坪村立足农村“三变”改革,用7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撬动定西亿邦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巨资扶持发展,联手打造集“自然—生产—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富有大坪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园区,以8%的股金折股量化年分红达5.6万元。

  小康路上相挽行。定西亿邦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瞄准了农业发展的大好方向,从建筑工程转向发展养殖、种草、草加工、蔬菜种植等农产业,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依托建设发展生态园,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交通、导游、农家乐等旅游相关职业,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合作社经营增收入,村集体股金分红强资产,老百姓收租金打工鼓腰包。再说,合作社搞经营,用活了土地资源,还种树种花美化了咱家乡。”村党支部书记康耀伟畅谈与合作社携手建设生态家园的好处:“村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了,我们就有实力办实事、办大事了,修桥补路等事情就好办多了。”

  40年来,大坪人沐改革春风,历沧海巨变,稳步步入小康生活。

  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大坪精神的鼓舞感召下,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坪人的努力奋斗,大坪村必将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谱写出愈发动人的新时代乐章。□

  (本文图片均由安定区委宣传部提供)

  2018年第8期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举行2018年秋季开学典礼 马廷礼出席并讲话(图)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举行2018年秋季开学典礼 马廷礼出席并讲话(图)
  • 2018年暑运8月31日结束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 62天发送旅客1300万人次 2018年暑运8月31日结束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 62天发送旅客1300万人次
  • 兰州市北环路今晨恢复双向通行(图) 兰州市北环路今晨恢复双向通行(图)
  • 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举行 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举行
  • 白银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透视 白银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透视
  • 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为主力军建设的朱中铁路中川北站至红柳川段30日顺利实现试通车 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为主力军建设的朱中铁路中川北站至红柳川段30日顺利实现试通车
  • 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隆重举行 吉狄马加出席并向获奖作者颁奖(图) 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隆重举行 吉狄马加出席并向获奖作者颁奖(图)
  • 甘南玛曲县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 甘南玛曲县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迎接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临夏准备好
2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主
3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藻井
4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5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初唐舞乐
6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7   李荣灿在调研北环路滑坡情况时强调:争
8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北魏药叉
9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中唐舞乐
10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