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改革开放陇原新 砥砺奋进正当时——“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人物访谈

19-01-22 15:03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本刊记者 李 婕

  编者按:改革开放,唤醒了陇原大地,开启了甘肃迈向脱贫路、生态路、幸福路的伟大征程。40年来,我省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在这一伟大历史节点,“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以历史变迁为主线,以一批陇原优秀人物为典型,全方位展示甘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巨大变化。

  “我能够奉献给中华民族的,唯有雕塑。我能够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唯有雕塑。”

  ——改革开放40年感动甘肃人物何鄂

  金城中央,黄河之滨,坐落着一方由24立方米山东泰山红花岗岩雕刻而成的《黄河母亲》。雕塑长6米,宽2.2米,高2.5米,温柔敦厚,枕山卧河,自1986年正式建成以来,见证着兰州城的万千变化。她的塑造者就是我国著名雕塑家——何鄂。

  1955年,18岁的上海姑娘何鄂从西北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至甘肃工作。她在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学习研究了12年,临摹技艺已达到足以乱真的程度。忽然有一天她意识到,临摹仅是在一遍遍重复中华祖先馈留下来的文化光辉,在如此美好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更要做事”!

  在对自身的极度不满中,她寻找着失落的自己,探索着属于当下时代的创作,她顿悟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明给予我们子孙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创造”。

  1984年,《黄河母亲》设计稿在京展出,《人民日报》就此刊登图片。该设计曾被大连选中,希望建造并询问造价,但何鄂更想将心中最浓烈的情感留给她生活半个世纪的城市,于是写信谢绝了。

  重任在肩,倾力笃行。她亲自去北京雕刻厂询问石雕制作工序、造价,给山东石料公司写信询问石料选择和石块开采的体量大小。“我丝毫不敢歇息松气,只希望塑一下,再多塑一下,塑好一些,再好一些。”直到1985年8月1日,翻制小组进入工棚前几分钟,她才从工作架上撤下来。当石膏模型将送往山东进行雕刻时,她又仔细反复检查每一块模型是否包装好,确保模型万无一失。

  1986年,雕像落成。何鄂每天下班后即坐公共汽车到《黄河母亲》像前,坐在人群里听人们的议论,一月后她才真的放心了。这座雕像的命运,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创造意识,不仅孕育出了《黄河母亲》城雕,也奠定了她人生的终极坐标。此后,她又创作了以成吉思汗雕塑群为代表的160多个雕塑项目,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坚屹延伸。

  “改革开放是我人生后半段巨大的开启,给了我很大的机遇。我愿意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旅程上为我们的文化强国献出我的努力。”何鄂深情说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把甘肃马铃薯研究向前推进,是我的职责使命。”

  ——改革开放40年感动甘肃人物王一航

  在干旱缺水的西北黄土地,马铃薯被老百姓称为“救命蛋”“宝贝蛋”。就像袁隆平水稻之于中国,“马铃薯育种之父”王一航对于甘肃马铃薯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我从小就是农村娃,当过农民,深知吃不饱肚子的难处。洋芋是我们甘肃人的主食,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吃饭问题,所以我选择学习农业,一辈子专做马铃薯研究。”王一航深情地说。

  夙兴夜寐,田间地头。王一航从事马铃薯育种与栽培、组织脱毒快繁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工作30余年,先后培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12个,在甘肃以及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四川等周边省区累计推广面积4000余万亩,新增纯收益50多亿元。特别是高淀粉新品种陇薯3号,实现了国内首次淀粉含量超过20%的新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所主管的甘肃省农科院会川马铃薯育种站,通过长期带动,使渭源县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授鱼,更要授渔。王一航走遍了我省20多个马铃薯主产区,共组织举办农民培训班300多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多份,他长期扎根农村一线,手把手带着农民兄弟学习新技术、培养新理念。

  由于农业贡献突出,王一航先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相比于其他所有华丽的头衔,王一航更希望被大家称为“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我的工作和改革开放40年是非常重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还是要和我的团队继续把甘肃马铃薯研究向前推进,这是我的职责使命。”年逾古稀的王一航说。

  “改革开放让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好干就没有白干的!”

  ——甘肃省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高学兰

  上世纪80年代初,兰州市西固区的普通农村妇女高学兰,为缓解家庭负担,在家中养了一群鸡,率先发展起了副业。然而她的养鸡行动却受到了群众的质疑,引发了一场“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一时成了备受争议的焦点人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在家偷偷建起了鸡舍开始养鸡,从三四十只养到几百只,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大事。私人养鸡,许多人说这是搞资本主义,要割掉这个资本主义的尾巴!”高学兰回忆道。

  关键时期,时任省委书记宋平专程来到高学兰家实地察看鸡舍,拍着她的肩膀亲切地说:“大胆地干,脚步可以迈得更大一点。”

  “宋书记的这句话,给我吃了定心丸。”回想当年的一幕,已77岁的高学兰在图片展现场十分感动地说。

  之后,《甘肃日报》刊登了《高学兰养鸡对不对?》系列文章,倡导人们解放思想,主动加入现代农业改革行列。

  1980年7月,省委书记宋平在省报发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探索——从高学兰养鸡谈起》特约评论员文章,统一了群众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为大讨论指明了方向。各种形式的个体户、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时间甘肃农村呈现出多年未见的勃勃生机。

  1982年,高学兰家的存栏鸡已达到800多只。十二届三中全会,她开起了废油加工厂,将废油加工成半成品,往湖南、浙江、河南等外地销售。几年后,高学兰全家又办起了汽车配件门市部,一干又是十年。在多年的奋斗中,高学兰被评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

  如今的高学兰,家庭和睦、子孙满堂,赋闲居住在西固区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区里。回望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路程,高学兰充满感慨地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从旧平房到140平方米的宽敞楼房,生活真是大变了样!”

  “通过舞蹈美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做人,是我的终生奋斗目标”

  ——甘肃省爱心舞蹈家金淑梅

  在2018年12月16日央视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兴国之魂》中,我省舞蹈教育工作者金淑梅在茫茫戈壁中的玉门小金湾民族学校教农村孩子学跳舞的感人片段一经展映,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978年,14岁的金淑梅还是酒泉市一个偏远乡村的放羊娃。家境贫寒,懂事的她拼命学习,跳级完成了学业,并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2013年,中国舞蹈家协会发起“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文化惠民工程,金淑梅主动要求承接任务,义务为玉门市独山子、小金湾民族学校以及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卓园小学、肃州区黄泥铺裕固族小学等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教授舞蹈。自接手美育工程以来,金淑梅团队极致发挥赏识教育,用爱和掌声,为农村儿童点亮心中希望,开启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

  上兰州,赴北京,她带着孩子们走出荒村,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2016年,金淑梅自掏腰包,带领玉门小金湾东乡族移民乡的留守儿童赴港慰问驻港部队演出。她背着先天足内翻的祁小平,在舞台上倾情演绎了舞蹈《爱的呼唤》,唤起了人们内心的爱,部队官兵经久不息的掌声让残疾孩子、留守儿童获得了尊严,赢得了自信。直至表演结束,观众们还都以为金老师身上一直背着的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而观众更有所不知的是,毅然掏出30万带孩子们来香港的金老师,在机场连一包豆腐干都没舍得给自己买,硬是饿着肚子坚持到了剧场。“把钱花在孩子们身上,哪怕自己吃个一块钱的饼子,这都是我骨子里的热爱和心甘情愿。”金淑梅如是说。

  金淑梅用舞蹈,让最美的的鲜花开放在偏远山区的校园,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组织机构,主动加入到志愿奉献队列中来。没有演出舞台,酒泉市一位校长主动长期免费提供学校礼堂;师资不足,200多名文化课老师自愿加入培训,成为舞蹈志愿者,有80所农村学校、3万多名孩子在跳她编的舞蹈……

  “改革开放让我有书读,通过学习舞蹈,有了崭新的一生。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有阳光、有雨露,会感恩,会做人,是我带领团队的奋斗目标。”金淑梅团队用爱的教育,谱写出一曲用艺术摆脱贫困、用舞蹈点燃儿童生命的赞歌。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甘肃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甘肃的明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勤劳坚韧的陇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毅奋进在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上!□(图片摄影  李婕)

  2019年第1期

精彩推荐

  • 陇南康县中蜂养殖拓宽群众致富路 陇南康县中蜂养殖拓宽群众致富路
  • 定西漳县610万元农产品销往福州长乐 定西漳县610万元农产品销往福州长乐
  •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传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林铎书记批示 陈青出席并讲话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传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林铎书记批示 陈青出席并讲话
  • 酒泉市肃北县民族赛马场举办“喜迎春节”冬季赛马会 酒泉市肃北县民族赛马场举办“喜迎春节”冬季赛马会
  • 【飞阅甘肃】壮观!万马驰骋山丹雪原(视频) 【飞阅甘肃】壮观!万马驰骋山丹雪原(视频)
  • 50亿元投向武威文物保护建设 50亿元投向武威文物保护建设
  • 【脱贫攻坚影像志】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武威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掠影(组图) 【脱贫攻坚影像志】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武威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掠影(组图)
  • “文物修复”留住时光里的文明记忆——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发展侧记 “文物修复”留住时光里的文明记忆——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发展侧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