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我和我的祖国

“大国工匠”李云鹤

19-05-31 18:08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李婕

  3月1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十大人物发布暨颁奖典礼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尤为引人注目。以心为笔,以血为墨,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匠心躬耕在沙漠里,人生书写在方寸间。他,就是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敦煌研究院著名文物修复师——“大国工匠”李云鹤。

  忠诚,担当,从零起点奋斗拼搏

  万里敦煌道,度迹迷沙远。在这片被三危山、鸣沙山怀抱在宕泉河谷地带的小小绿洲上,敦煌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相互召唤,彼此守候。

  1956年,积极响应国家有志青年支援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正读高二的李云鹤和几位同学从山东出发,一同踏上西去新疆的漫漫征程。途中因外祖父要去探望在敦煌工作的舅舅,遂于敦煌逗留几日,未承想,这一留,却是一辈子。

  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一眼就相中了眼前这位“大高个”,并邀请李云鹤留下来。

  大漠深处的莫高窟,荒凉满目,草木难生,许多人都受不了这里的寂苦而默默离开。然而,李云鹤有自己坚定的决断,有笃定的精神内核,他的心就像宕泉河里的一粒沙,安静地沉到最底部,谦逊地拥抱所有的充盈与贫瘠。

  在西北夹杂着沙尘的凛冽寒风中,李云鹤开始从打扫洞窟卫生做起。即使数九寒冬,这个拉着牛车一趟趟来回清理积沙的山东小伙也经常满头大汗。这一切大伙儿都看在眼里,3个月后,李云鹤成为当年全所唯一公投转正的新人。

  转正第二天,常所长把李云鹤叫到办公室:“小李,我要安排你做壁画彩塑的保护工作。虽然你不会,但目前咱们国家也没有会的,你愿不愿意干?”

  “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愿意学着干!”李云鹤高声回答。

  壁画空鼓严重,几平方米壁画会忽然雪花般飘落;起甲壁画纷纷脱落,一千年前的斑驳色彩湮没尘埃;满窟的塑像东倒西歪,断臂中露出朴拙的麦草束……李云鹤看着这些,很是心疼,总想做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他常常急得手足无措。

  1957年,国家文化部邀请捷克文物保护专家戈尔到敦煌474窟做修复实验,李云鹤得知消息如获至宝,主动请缨担当助手。他步步紧跟戈尔,仔细留意这位外国专家所操作的每一个工艺细节。然而,戈尔修复壁画时所使用的技艺和材料始终对中国人保密,他所采用的欧式壁画修复方法对敦煌石窟的病症并不十分适用,修复过的壁画开始出现胶水渗漏、地仗龟裂、纹理粗糙等现象。

  “偷师艺”未成,李云鹤咬紧牙关暗下决心:“为了中华文物,自力更生!”

  资金匮乏,材料紧缺,李云鹤和工友打破局限,就地取材。他们去窟区树丛寻找红柳死木作骨架,将宕泉河的淤泥晒干成质地细腻的澄板土,加水和成“敦煌泥巴”,反复揉捏、制泥上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细枝末节的打磨。

  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胶量?李云鹤将戈尔修复所用过的医用注射器随身携带,没事儿就琢磨。有一天,院子里同事的小孩正捏着血压计上的打气囊玩,他突然茅塞顿开,用口袋里平时装的糖果换来了小孩手里的“小气球”,安装在注射器上,欣喜地发现修复剂可以酌量控制了。困扰他们许久的胶水外渗难题,在不经意间求得了正解。

  手脚勤快的李云鹤还找来布料细腻、吸水性强的白纺绸做按压辅助。他不断研究摸索,将自主合成的修复材料放炉子上烤、在冰面上吹晒。洞窟里没有灯光条件,他就用镜子将阳光折射进洞窟,再借白纸反光修复壁画。

  时至今日,经李云鹤用“土办法”改良过的修复工具,依然是敦煌文物保护界的“王牌兵器”。

  专注,精益,在荒芜中“起死回生”

  上世纪60年代,为将文物复原工作做精做透,在所长常书鸿的帮助下,李云鹤开始跟着敦煌的“活字典”史苇湘学线描临摹,跟文研所第一位雕塑家孙继元学塑像雕刻。

  整整2年,除过睡觉时间,李云鹤始终寸步不离地跟在老师身后,他不停地学、不停地画。常常时至深夜,炉火熄灭,这个连老师都撵不走的“拗”学生才不舍地离开画板。而第二天清早,他保准又是第一个到。

  学了就要用,用中反复学,秉承如此朴实的信念,李云鹤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修复任务。

  1961年,161窟墙皮严重起甲,一旦空气流动,窟顶和四壁上的壁画就纷纷砸落,触目惊心。常书鸿对李云鹤说:“161窟倘若再不抢救,就会全部脱落,你试试看,把它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我要救好它!”已将文物挚情揉入骨子里的李云鹤钻进洞窟,废寝忘食,孜孜求索。

  吸耳球、软毛刷、硬毛刷、特制黏结剂、镜头纸、木刀、棉花球、胶滚、喷壶……李云鹤把所有能想到、能找到的工具反复琢磨,日夜打磨。表面除尘、二次除尘、粘接滴注、三次注射、柔和垫付、均匀衬平、四处受力、二次滚压、分散喷洒、重复滚压、再次筛查、多次起甲修复……这个喜欢跟自己较劲的年轻人,硬生生凭着自己的努力摸索出一整套完善的修复工艺!

  3年后,这座濒临毁灭的唐代洞窟在李云鹤手中“起死回生”,流光溢彩,绚烂绽放。没有受过任何专业修复训练的李云鹤,却完成了敦煌研究院历史上自主成功修复的第一座洞窟,奠定了敦煌壁画修复的扎实起点!

  时间仿佛在窟区凝固,博大无垠,空灵飘渺。李云鹤修复着每一寸神韵,他似乎已穿透壁画,听到了古代工匠的心跳,与千年前的画师共诉笔下的庄严美好。

  “我做的工作可值了,壁画上的菩萨虽然不会说话,但天天对我笑眯眯的啊!”凝神对望,感动无言,李云鹤只希望抓住时间,多修点,再修一点……

  千年以降,285窟可谓是莫高窟中最富有修行意味的洞窟。天井众神俯瞰苍生,四角饕餮威震八方,印度画风安详俊逸,唐代美人风华绝伦,敦煌飞天雍容潇洒,所有的优美空灵于壁画中永久定格。

  寂静中,极为惊险的一刹那出现了!

  李云鹤和另一位同事正站在几根木头搭成的架子上进行揭取修复,突然,一大块壁画砸下来,整个架子瞬间坍塌,他们两人也从两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护好壁画!”李云鹤的第一反应是把壁画紧紧护在怀里,壁画毫发未伤,李云鹤的双臂却在洞窟石壁上滑擦出了条条血印……

  惊险还有很多。为观察记录数据,李云鹤无数夜晚独自睡在石洞里,醒来后眉毛胡子上满是厚厚的冰霜,自己完全被埋成“沙人”。他曾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遭遇野狼,只身一人险中逃生。他年幼的儿子放学途中曾在戈壁滩迷路失踪,等地质队夜里在高岗搜寻到时,7岁的孩子将全身衣服蒙在头上,躲在徒手刨出的沙坑后面瑟瑟发抖……

  对于这些过往的苦楚,李云鹤是淡言的,甚至好像已经淡忘。他继续在洞窟间穿梭。

  奉献,坚守,于传承中铸就中国荣耀

  技术越做越精,思路越练越明。李云鹤在他的工匠道路上,不断求新求变、执着探索,“空间平移”“整体揭取”“挂壁画”等更是他近几十年来勇敢开拓出的壁画修复国内首创。

  距敦煌50余公里的西千佛洞,两座病害严重的北魏石窟已于风雨侵蚀中屹立千年。经过反复考察、周密测算,李云鹤决定给他们“搬新家”!他将石窟逐件分解,平移搬迁至莫高窟北区,这两座被世人遗忘的洞窟重新得到关注。如今,来洞窟参观的游客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几尊姿态优雅、嫣然含笑的菩萨,竟来自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220窟甬道壁画重叠,曾有人为看色彩鲜艳的晚唐五代壁画,故意将表层宋代壁画剥毁丢弃。

  “文物也是有生命的啊,它要是会说话,非去法院告你不可!”李云鹤气愤痛斥。

  在征得领导同意后,李云鹤带着学生想办法对甬道进行整体搬迁。他将表层的宋代壁画小心剥离,原样移接在底层唐代壁画旁边。一侧古朴,一侧鲜丽,仅6平方米的甬道,竟然使两个朝代跨越千年,在同一平面握手相逢。

  1994年,青海塔尔寺的大殿墙体古代壁画遗留亟需保护。如果按照分块揭取的老办法将壁画全体剥离,等新墙建好再一块一块贴回去,那么这幅140平方米的壁画将至少产生5平方米的无故损失。李云鹤对着数据反复琢磨,终于做出大胆决定:整体提取壁画!

  李云鹤先根据墙体尺寸制作模型,施工人员一边拆墙,他一边将壁画剥离固定到模型上。等墙拆完了,壁画也就全部重新贴好了。这部“毫发无损”的大工程,最后唯一的消耗仅是几平方米的木材。

  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壁画医生”李云鹤凭真本事实现了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

  “对文物工作要有感情,要爱护她,珍惜她,知道她的可贵,才能用心去保护她。”李云鹤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60多年来,李云鹤走访了全国11个省市,帮助国内26家文物单位进行一线修复和技术指导,经他修复过的壁画达4000余平方米。这位86岁的老人,直至“大国工匠”颁奖前一天,才从四川新津县观音寺5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撤下来,长期蹲、站、跪,导致他双腿肿胀受伤,20多天无法正常行走。这种担当、敬业、奉献、坚守,正是大国工匠的力量!

  面对鲜花与掌声,李云鹤却说:“‘大国工匠’是对过去工作成绩的认可,但不是到顶了。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把心思、努力用上,拿出你的实际本领,精心干出来就是好工匠!”

  匠心呵护遗产,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在澳洲留学五年的李晓洋,放弃留在国外的机会,毕业之际选择回到爷爷身边,回到敦煌,如今,已是他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第7个年头。

  “爷爷常说,做工作就像过河一样,是蹚水过还是修桥过,要靠自己来想办法动脑筋,要无止境追求。爷爷现在也在天天思考,我们作为后辈更需要勤奋努力。”李晓洋说。

  千年敦煌壁,万古绝世画,精妙绝伦的丝路流韵,在坚定而持久的大国工匠们的默默奉献中,传承不息,代代守护。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国匠义现代传承的起点上,永远站着许许多多像李云鹤这样的工匠楷模;我们更不能忘记,每个人都应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胸怀匠心,努力躬耕,追求卓越!这是奋斗者的责任,更是追梦人的目标!□

  2019年第5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 祝福祖国!“博古金城 通今兰州”主题创意黄河秀彰显城市活力 祝福祖国!“博古金城 通今兰州”主题创意黄河秀彰显城市活力
  • 七夕有爱更“乞巧”——武威市民勤县举行“最爱七夕·文明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七夕有爱更“乞巧”——武威市民勤县举行“最爱七夕·文明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 立体防控!张掖公安警航大队开启空中警务巡逻模式 立体防控!张掖公安警航大队开启空中警务巡逻模式
  • 泾川县汭丰镇郑家沟景区景色宜人引客来 泾川县汭丰镇郑家沟景区景色宜人引客来
  • 武威天马剧院成为当地文旅新地标 武威天马剧院成为当地文旅新地标
  • 成少平主持召开麦积区易地扶贫搬迁冲刺清零推进会议 成少平主持召开麦积区易地扶贫搬迁冲刺清零推进会议
  • 省民政厅督导调研麦积区兜底保障工作 省民政厅督导调研麦积区兜底保障工作
  • 成少平督查城建重点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成少平督查城建重点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