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文化 >> 陇原文化博览

甘肃境内的千里长城

19-06-03 17:0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王文元

  车在兰临高速公路上疾驶,忽然同伴一声惊叫:“看啊!烽火台!”车窗外烟雨迷漫,隔着洮河,我们看到对岸的悬崖之上有一个不算高大的土堆。

  这个土墩就是“三十里墩”,战国秦长城第一墩。

  2200多年前,秦人扫除了他们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义渠戎国,随即设立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是秦人,也是东方,对西部的第一次正视。

  战国秦长城,东方第一次正视西方

  战国秦长城,从临洮县的这座墩台开始,经今甘肃的渭源、陇西、通渭、静宁,然后在静宁过葫芦河、六盘山,入今宁夏固原县境,再由固原县境折向甘肃省的镇原、环县、华池,进入今陕西省,后经鄜县、延安、绥德,止于黄河边。战国秦长城在甘肃境内经历8县,全长达750公里。

  尽管秦人是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为中心发展壮大起来的,然而秦人的目光始终向着东方。或许这与他们来自东方有关;或许,西方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些马背上的牧人而已。

  谁想,也正是这些牧人,却给秦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东方战略。以至于秦人的太后也不得不以身事敌——她就是秦宣太后,战国时期楚国人,名芈八子,以她为原型拍摄的《芈月传》很是火了一阵。人们推算,芈八子和义渠戎王,从相识到结束,时间长达35年。谁知风云突变,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

  义渠戎的灭亡,为秦人东进扫除了最大的障碍。战国秦长城由此而开始修筑,此时正是秦昭襄王中期。

  秦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修建了这一伟大工程,在适宜筑墙的地方,他们采用板筑技术,分段夯筑;遇到河岸和塬、梁,则利用陡坎、山崖,加筑矮墙;遇缓坡则挖低筑高;而在石材充足的地方,就用石头垒起一道石墙。每隔一段距离则筑造城垣,用来驻扎大军。

  至今,我们依旧能在临洮看到长城的墙基、城墩、关门、烽燧等遗迹。有些地方,虽经2200多年的岁月侵蚀,但长城的残留部分仍宽约14米、高0.5~3米,夯土板筑层厚8~13厘米。人们在长城沿线遗址中采集到的细绳纹灰陶筒瓦和板瓦,其长度大体一致,筒瓦长约70厘米,板瓦长约60厘米,宽度均约50厘米。

  由此可见,战国秦人对西部的正视,代价不可谓不大。其实,在战国时期,各国对西部并不陌生,但真正对西部重视起来,却是从秦开始的。

  长城的历史,就是一部向西开拓的历史。秦人迈出坚实的一步。整个战国秦长城,穿越今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4个省区的23个县(旗),最后止于内蒙古准格尔旗黄河南岸的十二连城,全长约1700公里~1800公里。

  秦人修筑了长城后,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大踏步地东进了。又同东方六国苦斗了五六十年,这才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直到这时,秦人才再次回头审视西部。

  公元前221年,嬴政称皇帝,是为秦始皇。次年,他就对陇西、北地二郡进行大规模视察,首先抵达了陇西郡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在秦始皇三十二年、三十三年,秦始皇派蒙恬两次出击匈奴,接着便开始修筑长城。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秦长城。蒙恬“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朝的临洮,实际上指今甘肃岷县。所以在《史记》有关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后面,有段注解说道:秦陇西郡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里,延袤万里,东入辽水。秦长城穿越在茫茫群山中,绵延横亘于中国北方,作为当时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牢牢地守护着农业区的安全。

  秦始皇不仅仅修筑了长城,还在长城沿线大量移民实边。长城沿线的34个县,每个县1万人,就是34万。仅仅向榆中、北河一带就移民3万户、15万人。至今,在宁夏平原上还用秦渠、汉渠、唐徕渠等称呼引水渠,秦渠似乎就是从秦始皇时延续下来的渠道。

  汉长城,见证了50万移民对河西走廊的“大开发”

  永登县城不远处有个叫罗城滩的村子,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在大片农田的包围下,村子里没有鸡鸣狗叫,安静得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可是,人们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有座繁华热闹的城——令居塞。令居塞是汉武帝时在黄河以西修筑的第一个要塞,汉长城就从这里起步。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在河西反击匈奴。随即,在先零羌的游牧地修筑了令居塞。

  今天的罗城滩村,就是当年的令居塞遗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有一个将近1公里见方的古城。然而,在后来的平田整地中,这座年代久远的古城,也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认为,罗城滩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史记》中描述的基本一致,而且“罗”一词的发音同“落”,辞海中落有一种解释,其意是:下降、下落。在永登方言中含有掉落的意思。也可以这样说,罗城就是一个城墙掉落了的古城。实际上告诉人们,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经有一座充满辉煌的城市。

  在修要塞的同时,也修筑了从令居塞到酒泉的长城。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修筑长城的大幕由此拉开。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将长城从酒泉向西扩展到玉门。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又调动十八万甲卒,在酒泉、张掖郡北部,修筑了居延、休屠塞及长城。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玉门的长城向西延伸到罗布泊,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汉长城体系。

  甘肃汉长城遗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沿疏勒河经后坑子、玉门关、大月牙湖,由三个墩入安西(今瓜州),过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桥湾,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休屠塞。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临泽、张掖、山丹,过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黄河入宁夏,在甘肃境内全长1000余公里。

  不了解长城的人,往往以为长城都是墙。实际并非如此。秦长城“因河为塞”,汉长城则更为干脆,纯粹叫“塞垣”“遮虏障”。到明代才叫“边墙”,“墙”才占了长城建筑的大部分。

  汉长城有沙土夯墙——修筑时墙中掺杂着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粘接砂石,使其坚固。至今,我们还能在河西走廊的戈壁荒原中见到这类遗迹。还有壕沟——用以阻挡匈奴骑兵,在永登县大通镇跌马沟,就有这样的壕沟形汉长城遗址。

  有长城,就必有关隘。汉武帝元鼎六年后,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四郡,列四关,四郡为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关则是玉门关、阳关、悬索关、肩水金关。

  明代甘肃三道长城,扑面而来“闭”和“锁”

  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1.2万里,人们把它称之为万里长城。如今走在千里河西走廊,人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明长城的遗迹。

  甘肃境内的明长城西起讨赖河谷边的第一墩,过嘉峪关,一路向东,经酒泉、金塔,然后折向东南,经高台、临泽、张掖,再从山丹东南行经永昌,再折北至民勤,又折南而下经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以东的东滩,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永登全境,至兰州黄河北的盐场堡。

  这是甘肃明长城的主线,主要修筑于嘉靖、隆庆、万历年三朝,特别是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547年—1548年)曾大规模修筑甘肃境内长城。

  明长城还有两条复线:一条是兰州的“河南边墙”,分布黄河南岸,西起临洮,经永靖、巴米山、红柳台、盐锅峡、上下诠、小茨沟等地,再过市区沿黄河南岸向东,至来紫堡、青城,出榆中大狼沟至靖远。几年前,兰州拱星墩干休所院内也有一段长城遗迹。

  “河南边墙”是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事变”后的产物。1449年,明军在土木堡被蒙古军队打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整个明朝北部的战略形势急转直下,在全面转入守势的情况下,利用原有的秦长城残基,修筑了这段长城。

  另一条则是“甘肃新边”,修筑于松山战役之后的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它西接黄羊镇以东的东滩明长城主线,经古浪土门、大靖、裴家营、景泰索桥渡,长约400里。这是明代最后的大型防御工程。而兰州的黄河北边墙,也是这个时候修筑的。可惜,甘肃新边防御体系建成后十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就以七大恨为由起兵,明王朝从此逐渐走向衰亡。

  河西走廊的明长城和汉长城,时而重合,时而分离,在大漠戈壁间,纵横奔驰,留下无数传说,也留下无数遐想。细细观察,分离的地方,明长城,往往在汉长城南侧十几里地方,汉长城多被沙漠所包围。这就是汉明间,1400多年来长城沿线生态巨变的见证。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第一个关隘。尽管之前的汉、唐,都曾在此修筑了相对简陋的关城,但让人记住的却只有这座大明王朝的嘉峪关。嘉峪关始筑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最初只是个简陋的关城,并没有延伸到南北两山的长城。此时,大明王朝正值少年,朝气蓬勃,无人敢捋虎须,谁惹就灭谁,蒙古各部不是归降就是望风而逃,关西七卫也小心翼翼,一个象征就够了。

  故而在1372年后的160年间,嘉峪关两翼并无长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明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人们才开始修筑嘉峪关南北两翼的长城,有了这两条长城,彻底给河西走廊上了一把大锁。

  此时,中国经济重心早已转移,陆上丝绸之路也彻底衰落,大航海时代方兴未艾。嘉峪关只能惨淡地维持着大明帝国的颜面。有意思的是,被金庸写入《鹿鼎记》的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张勇都曾驻防“甘肃新边”等长城沿线,他们在镇压吴三桂叛乱中大显身手,《清史稿》中将他们称为“河西四将”。如果算上岳钟麒、张广泗,甘肃新边沿线可谓是名将辈出。

  可见,长城并不是保守和封闭,它是保护和发展,是丝绸之路的守护者。没有长城,就没有丝绸之路,两者相辅相成。

  长城,留下无数的谜团待解

  长城作为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有效手段,千百年来它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是身处长城沿线的人,是永远也无法体会的。

  我的家乡在河西走廊。那个小镇是明代同蒙古人进行交易的集镇,距离长城不足5里,出了长城就是游牧民族的地盘了。童年,曾无数次从长城的豁口穿过,也无数次登上烽火台。在这里,长城不仅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标志,也是两种文化的界限。

  过了长城,就意味着不再适合种庄稼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成了游牧。我们的那个小镇,实际上兼具游牧和农耕两大文化的特点,方言中不仅保留了大量蒙古语,而且家族中也曾养过骆驼。小镇的居民,说起家族的历史,总是说:“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或说家住南京竹石巷,或言来自江南。

  长城,在我们眼中,不仅不是一种束缚,相反是一种保护。别的不说,每到沙尘暴袭来,来不及躲避的人们,看见长城,往往要说:“赶紧走,到边墙边避一避!”

  长城的修与不修,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实力。中央王朝政通人和,实力强大,不用修筑长城,则四夷臣服。唐朝前期,中央政府实力强大,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皆从参天可汗道来朝拜。“安史之乱”后,国力急剧衰落,不得不堵塞陇山道,修筑长城(堵达边墙)同吐蕃人对抗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待甘肃境内的长城遗迹,我们便可以读出中央王朝2000多年来的兴衰演变。因此,对于省内各个时代长城遗迹的定位、保护和解读,或许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填补史书上的留白。□ (除压题图外,文中图片均为王文元摄)

  2019年第5期

精彩推荐

  • 甘南卓尼:因绿色而更加美丽 甘南卓尼:因绿色而更加美丽
  • 武山县人社局:赴津开展就业扶贫帮扶对接 武山县人社局:赴津开展就业扶贫帮扶对接
  • 武山县卫健局:召开全县卫健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武山县卫健局:召开全县卫健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 马勤学督查脱贫攻坚问题彻查清零 人居环境整治 扫黑除恶等工作 马勤学督查脱贫攻坚问题彻查清零 人居环境整治 扫黑除恶等工作
  • 马勤学在马力镇督查产业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扫黑除恶等工作 马勤学在马力镇督查产业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扫黑除恶等工作
  • 【扫黑除恶进行时】麦积区民政局召开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扫黑除恶进行时】麦积区民政局召开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 成少平主持召开麦积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成少平主持召开麦积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演出预告|白银市首部原创情景歌舞剧《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明晚亮相兰州音乐厅(图) 演出预告|白银市首部原创情景歌舞剧《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明晚亮相兰州音乐厅(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