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穷地方”也能开出“富饶花”

19-08-15 16:46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这是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我省占了三分之一。目前,甘肃依然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面对党中央的重托,面对陇原乡亲的期盼,甘肃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拖全国后腿。实现全省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成为甘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今年6月,记者通过采访甘南、陇南、定西3个市州的10个村庄,看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穷则思变,不甘人后,决战脱贫攻坚的昂扬精神状态。截至目前,我省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5.6%,18个县区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县减少到57个,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我省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

  行之愈远,路之愈艰;行之越深,路之愈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陇原人民正以自己特有的勇气、担当、实干和智慧砥砺前行,书写出关于脱贫与致富的甘肃答卷。

  甘南:内外结合强产业  百花齐放富民生

  6月的卓尼,连绵不绝的群山和流淌不息的洮河,仿佛舞动的彩绸装点着九色甘南,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处处呈现着“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生态美景。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里曾经是贫困县。

  2001年,卓尼县被国家列入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张桂萍是卓尼县博峪村的驻村干部:“2000年,我到这里驻村,当时村上没有一条完整的路,人畜混住在一个院子,夏天气味难闻不说,卫生条件也差。”回忆起刚来村时的现状,张桂萍叹了口气。

  “博峪村寨,乾晖坤灵。长河环绕,青山簇拥。啾啾鸟语,呦呦鹿鸣。潺潺山泉,郁郁松风……”走进如今的博峪村,由端正的小楷刻印上去的《博峪赋》文化墙首先吸引着游人的目光,走在鹅卵石铺装的小路上看完整首诗,清澈的小桥流水,水彩画般的蓝天白云,充满民族风情的臧家乐皆次映入你的眼帘。

  “你们不知道,哎呀,我们这儿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面对记者的询问,已经83岁的孙文秉老人滔滔不绝,“以前这里都是黄土沟,咱现在站着的地方以前是个垃圾堆,以前穿的补丁落补丁的衣服,全靠种小米和青稞,收成不行。”

  “那现在呢?”

  “现在你都看到了,村里漂亮着呢!我天天没事就带着孙子到广场这儿坐着玩,还穿着新衣服!现在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孙文秉说。

  这巨大的变化,都是在最近5年发生的。2015年,改变甘南州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程在广大农牧区铺开,以往“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的博峪村也被列入其中。

  “每周五都是党员干部打扫卫生的日子。”2013年毕业来到博峪村的大学生村官宁静说,那时候村民们不理解“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是个什么,“他们觉得你们愿意干就干,愿意扫就扫,完全旁观者的心态,干啥都喊不动。有的自家门前都不打扫,等着干部来帮他们扫。”

  然而当村内道路硬化了,休闲文化广场建成了,太阳能照明路灯安装了,分类垃圾桶摆上了……房前屋后再没有垃圾,村民们即使想要随手去扔,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慢慢的,维护环境卫生成为了全村人的习惯。

  环境好了,村子美了,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博峪村领导班子又开始谋划打造以农(藏)家乐乡村旅游景点、观光休闲营地等为载体的旅游产业。

  “我们在博峪沟率先设立5个旅游点,通过树立典型和致富带头人,把村里人的脱贫致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宁静说。

  “村里环境好了,不出门也能挣到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李桂芳说,以前自己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一天忙下来也就赚50块钱,看别人开农(藏)家乐,自己只能想想,不敢尝试。两年前,她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精准扶贫贷款”,多年的心愿终于成真。“虽然是刚起步,但是有了农(藏)家乐,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兴办农(藏)家乐,让李桂芳尝到了甜头,现在,她家原来的4亩田地也派上了大用场,种植的蕨菜、鹿角菜等特色菜,成为平日里接待游客的招牌菜。

  博峪村村支书王建忠介绍,过去村里人大多以种地为生,挣钱的门路不多,很多人在外打工,留下老人在村里看孩子。现在,在外务工的人看到有村民开农(藏)家乐赚了钱,陆续返乡。王建忠说:“现在村里开了18家农(藏)家乐,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将会引导村民围绕农(藏)家乐发展其他产业。今年年初我们还引进了舟曲土鸡,今后我们自己养殖土鸡供应自己的农(藏)家乐,让大家都有钱赚!”

  陇南:美丽乡村串珠成线 山水之间绘就画卷

  陇南,秦巴山区的“老寿星”,长江上游的“小村姑”,茶马古道三百八十座索桥彩练般连接着古丝绸之路,把大西南大西北结为“姻亲”。

  来到陇南市康县花桥村,白墙、青瓦、红檐的新农村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让人亲身体验了人在画中游,情随景中生的快意。曾经的乡村泥路已被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取代,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三人一堆,五人一群的老人们煮着罐罐茶,闲唠家常;顽皮可爱的孩童在新修建的农村文化大院里嬉戏;城市体育和全民健身项目,几乎全都罗列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

  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极富诗意的村庄,不仅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也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花桥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施生态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甘肃省内及周边陕西、四川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不同于大拆大建,花桥村发展生态旅游施“巧劲”,不埋泉,不毁草,就地取材打造景观:废旧的石碾盘变身为脚下的石路,河上的吊桥成了人们眼中花桥的象征,守护着村民的千年菩提被打造成特色景点……

  不仅仅是花桥村,康县围绕加快陇上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将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全县是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开启了全域景区化发展新模式,结束了“旅”太长,而“游”太短的旅游格局: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形成美丽乡村、旅游节点交相辉映,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亮丽风景线。

  这里扭转了人们对“少雨多尘”甘肃的传统印象,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此呼吸新鲜空气,垂钓休闲。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陇南绿色发展的一大名片。采访过程中,有位村民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致富意愿都很强烈,每个村的村民都希望村支书能争取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标,没争取到的,回去还会被村民们抱怨。

  在上下一心的强大驱动下,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40个,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省级旅游扶贫试点村12个;建成标准化农家客栈505家、床位5020张,有农家乐1130户,其中星级农家乐36户,带动就业9040人。

  定西:砥砺奋进开新篇  因地制宜扶真贫

  陇中定西,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定义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地方,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阔征程中,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修出了层层梯田;以百折不挠的韧劲,在荒山秃岭上建起了生态家园;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在千山万壑间铺就了通达道路;以只争朝夕的志气,建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引洮工程,圆了定西人民的百年梦想……

  “这个栏杆是我们家不要的旧床拆下来的!”“我给村上捐了2000块青瓦,看着村容村貌改善,心里美滋滋的。”“现在生活好了,用不着磨盘了,捐给村上留作纪念!”走在定西市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墙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从日常生活到传统农具,从老屋椽子到废弃菌棒,一应展品均来自易地搬迁下来的村民的自愿捐赠,不管哪个村民、村干部都能充当讲解员,自豪地为来人讲上几段关于青瓦、关于胡麻秆、关于播种犁的故事。

  “建设的时候我们就邀请普通村民来参加会议,让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感受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和近年来我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老百姓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谈体会讲要求,充分调动和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权家湾镇镇长张瑞通说,有了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民俗文化墙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动工建设,历时一个月建成,创造了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焦家湾速度”。

  “最好在中午给牛喂水,喂之前先给点饲料,不然牛会胀。”正在说话的是村里的“田秀才”颉军军,每天都会被遇到养殖难题的乡亲请到家里为牛“把脉问药”。

  从贫困户到养牛专家,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今年2月,权家湾镇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颉军军作为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养殖和脱贫致富经验。从刚上台时紧张的面红耳赤,看着稿纸一字一句结结巴巴,到讲起自己如何发展养牛致富脱贫,越讲越激动,越讲越兴奋,几乎是脱稿完成了演讲。

  “那时候穷啊,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被村里建档立卡为贫困户,自己也觉得没脸。”想起以前,颉军军一声长叹。“后来村里有人养牛成功了,我就感觉机会来了。成功的模式就在眼前,别人能养成,我就养不成?”

  没资金,帮扶干部帮助他申请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没技术,驻村干部对他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并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为了给牛提供饲料,现在不种小麦改种玉米了,玉米是高蛋白饲草。”事实证明,颉军军不仅能养成,而且养得好,凭借村上的政策帮扶和技术支持,更凭着自己的耐心、细心和努力探索,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田秀才”。

  称他为“田秀才”,他还有点不好意思:“给乡亲们讲那不叫讲,就是互相交流经验。”

  如今的权家湾镇,家家都有暖棚圈舍,人人都在比追赶超,无事闲聊的少了,“交流经验”的多了。

  权家湾镇只是定西市的一个缩影,今日之定西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全面小康目标,全市300万人民正在以昂扬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定西并看望困难群众时提出的“咱们一块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嘱托,在政治上高位推动,行动上强力推进,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以决战决胜的勇气、钉钉子的精神投身脱贫攻坚实践,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片摄影  张梦)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定西:依托核心区建设 全力打造“中国药都” 定西:依托核心区建设 全力打造“中国药都”
  • 图解|点赞新甘肃,甘肃“五个一百”正能量征集活动请你参与 图解|点赞新甘肃,甘肃“五个一百”正能量征集活动请你参与
  • 致敬医师节 | 妇幼工作岗位中的“凡人歌” 致敬医师节 | 妇幼工作岗位中的“凡人歌”
  • 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8月22日至24日在陇西举办 匈牙利为本届主宾国 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8月22日至24日在陇西举办 匈牙利为本届主宾国
  • 兰州:个体创业最高可获贴息贷款15万元 兰州:个体创业最高可获贴息贷款15万元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图片·系列展播(34)】鸣枪开跑 冲鸭!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图片·系列展播(34)】鸣枪开跑 冲鸭!
  • 清莲西域—宋连民艺术作品展将于明日亮相兰州(组图) 清莲西域—宋连民艺术作品展将于明日亮相兰州(组图)
  • 甘肃省支持兰州新区综保区建设“五大中心” 甘肃省支持兰州新区综保区建设“五大中心”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