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的离别
这一生。
三个字。简单,却又很沉重。
年后,也包括年前,甚至是正过年的时候,村里一下子去世了很多人。
其实,我的父母也上岁数了。每每回家,他们都喜欢和我絮叨些村里的事儿,谁家娶媳了,谁家生孩子了,谁家的老人在某日的某一个时候不在了。有些我不是很熟识,有些却很熟悉。有一位大娘半夜从炕上摔下来,等家里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气了。
突然,人就没了。
村里有办白事的,我走在小街巷里,听着空气里传来唢呐的声音。我一直想,锁呐是最能表达出生死的一种乐器。
村里有去世的,我们送到墓地里去。一锨锨的黄土埋下去,棺材不再看见,一个黄土堆出现。送葬的鼓乐队是不到墓地的,往往在村口等着,看着到墓地里办完事儿的人回来,欢快的鼓乐声响了起来。村里在家的人就得了信号,知道这是埋完人从墓地里回来了。真的是欢快的声音,那声音里,透着一种解脱。是终于不再忍受痛苦、魂归黄土的解脱,还是别的什么意思?只是送葬的时候哭天抢地的逝者子女们,这个时侯,也多少少了些悲怆,低着头,还穿着白色的孝衣,走进村里。在以后无数的夜里,对亲人的离别,要有一种怎么样深刻的思念?也许,只有当事人才懂的吧。
从一开始,我们就注定了这种离别的过程。我们,也终将离去。这种离别,注定了悲欢。哪一个成年人,没有独自流泪的经历?2017年,刘若英演唱会后,一个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后来》,里面有两句诗:“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懂的,都已真的就是一眨眼。离别,也只是那一瞬间的事情。
“你,还好吗?”
“还,差不多吧。”
多年不见的朋友,再见的时候,这两句平常的寒暄就交代了所有。□
(摘自《作家文摘》)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