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春:行走在教育扶贫路上的追梦者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
果的事业是珍贵的,
让我干叶的事业吧,
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这是梁国春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是他人生的坐标。
2009年夏天,填报高考志愿时,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梁国春,填报数所院校,但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数学教育专业。
2012年,甫一毕业,梁国春带着对“叶的事业”的追求,毅然回到家乡玉门,来到小金湾东乡族乡,怀揣“帮助贫困学生改变命运”的理想,走进小金湾民族学校,开始了他行走的教育扶贫之路。他知道,教育工作关乎脱贫大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尽管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现实情况还是出乎梁国春的意料:每学期都会出现辍学打工的学生,女生辍学情况尤其严重;每年9月,都会有不少学生为帮家里采摘棉花而旷课……
如何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成为压在梁国春这个年轻教师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梁国春被分配到学校的初一年级任数学老师。刚上课没多久,他就注意到刚转学过来的女生马小梅(化名)有些异样:开学摸底考,满分120分的卷子她只考了58分,作业完全不写,上课时常恍惚走神。
观察了几天后,梁国春主动找马小梅谈话。一问才知道,由于她的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现在住在叔叔家,所以才转学来到这里。
“我叔叔说我成绩不好,不打算让我再上学了……”马小梅说话声音越来越小,一度哽咽。梁国春心想,如果能帮她把学习成绩提高,她叔叔就没理由让她辍学了。
之后的一个多月,梁国春每天抽出午休和课后的时间,给马小梅补课,教给她高效的学习方法。等到期中考试时,马小梅数学考了112分,班级第3名,综合成绩也升到了全班第10名。
当晚,梁国春想要通过马小梅优异的成绩单去说服她的叔叔让她继续念书,却得到“女孩子将来终归是要嫁人的,不用学那么多知识”的回答。
梁国春并没有放弃。此后,他隔三差五就去马小梅家家访,但只字不提让她继续上学的话,而是告诉她的家里人,马小梅的成绩有多好,综合素质有多优秀,未来多么不可限量。到了期末考试,马小梅考了全年级第一!她叔叔从此打消了让她辍学的念头。
2018年9月10日,高中毕业的马小梅再次回到小金湾民族学校,向梁国春报告自己金榜题名的喜讯:“梁老师,我被天津外国语学院录取了!我终于可以走出去了!”马小梅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激动地说道,“梁老师,谢谢你当时看到我,谢谢你没有放弃我……”那一刻,梁国春觉得一切都值了:“这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梁国春经常反复观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每次看到里面的魏敏芝,他都会想到自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他在心里默默立下的誓言。每学期一开学,他都要做一次排查摸底,一旦发现有学生没有正常报到,就立刻骑上摩托车去家访,查明情况。
一天,梁国春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门口徘徊。原来是李兰梅。她是梁国春家访时的重点关注对象:她的父母都在兰州看病,两个哥哥在外面打工,她跟着两个嫂子一起生活,一家人挤在狭小昏暗的房子里,家境十分贫寒。
梁国春心想,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果不其然,李兰梅说自己下周就要退学,因为哥哥在外地需要人帮忙,她得过去给家里人做饭、帮嫂子带孩子。
又是一轮不厌其烦地奔走、家访、补课和谈心谈话。梁国春告诉李兰梅的家人,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可以带动全家脱贫。他竭尽所能地在物质上给李兰梅提供帮助,还帮她申请了助学金。李兰梅也没有让他失望,多次考到第一名,终于说服了她的家人,继续她的求学梦……
8年来,梁国春对学生进行了上千次家访和上万次谈心谈话。每届每班50个学生的家,他都轻车熟路。他坚信,只有亲自走进学生家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和心理状况。
家访后,择校的学生回来了,退学的学生返校了,学生回流让班级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2014年,梁国春被任命为班主任,在他带的班里,辍学率一直是零。
“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还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学校有营养早餐,能给家里省一笔开销”“女孩子上学,我们免费发放作业本”……关于教育扶贫政策的宣讲,是梁国春除教学外的一项重要工作,即使被误解和嘲笑,他也乐此不疲。
“一次家访可以‘挽救’一个可能辍学的孩子,宣讲就有可能‘挽救’一群想要继续求学的孩子。”梁国春斩钉截铁地说,“乡村教师的课堂不仅仅在三尺讲台上,更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只要我还能讲课,就会一直干下去!”□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