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决战 攻坚克难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武威市作为全国、全省贫困地区之一,历来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所辖4个县区中,天祝县为“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古浪县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省定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凉州区、民勤县为“插花型”贫困县(区)。
近年来,武威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紧盯总攻目标,坚持脱贫标准,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由2013年末的35.47万人下降到2019年末的363人,贫困发生率由23.14%下降到0.025%,累计减贫35.43万人。2017年,凉州、民勤两个“插花型”贫困县(区)脱贫摘帽,2019年,古浪、天祝两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市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抓责任落实,促攻坚压力逐级传导压实。严格落实“市县抓落实”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8年以来,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26次,深度贫困地区现场推进会、冲刺清零现场推进会、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5次,问题整改推进会11次,强化对脱贫攻坚的调度管理。建立分级挂牌督战机制,逐项推动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市级领导、县区党委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逐级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引领各级干部认真落实联县包乡抓村责任制和走访贫困对象制度,深入贫困乡村调研实情,破解难题,督导工作落实。制定印发《关于贫困县摘帽后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四个不摘”的实施意见》,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和“换频道”问题。落实专责工作组成员单位、帮扶工作、重点任务专项监督三个责任清单,实施“月报告、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制度,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民主监督单位职能作用,推动各方履职尽责、合力攻坚。
抓冲刺清零,促“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脱贫质量。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提升行动,全覆盖解决农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义务教育方面,注重控辍保学,压紧压实“五级联动”责任制,严格落实各类资助政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在校在学。今年在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零辍学”的同时,计划的30所“两类学校”已全部开工建设。基本医疗方面,医保政策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按标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诊疗机构设置、医技人员配备,全市17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结算,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1231家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信息系统即时结报,大病集中救治率、贫困人口参保率均达到100%。今年,将开工建设古浪县西靖镇卫生院改扩建和干城乡、新堡乡卫生院迁建项目,着力提升移民区医疗服务能力。安全住房方面,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0383户,其中2019年筛查新增的1959户农村危房全部改造入住,实现农户住无危房目标。今年将重点加强动态监测,全面排查并及时消除新增危房。安全饮水方面,2019年,完成16项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1处冬季冻阻冻管改造工程和10处冲刺清零新增工程建设任务,巩固提升了10.17万户43.72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贫困地区供水不稳定、水质不达标、保障率不够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解决,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3%、92%。今年将开工实施21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消除供水不稳定因素。
抓扶贫产业,促稳定脱贫增收基础打牢夯实。坚持“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加快建设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构建“1+5+2”扶贫产业政策保障体系,精准到户培育特色增收产业。引进培育德青源金鸡、顶乐牛业、兴盛种羊、中天羊业、纯洁藜麦、众兴菌业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贫益贫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规范组建专业合作社,做到了每个产业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作支撑,实现产业组织对贫困村、贫困户带动全覆盖,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有机蔬菜、藜麦、食用菌、肉羊、肉牛和畜禽养殖等特色增收产业。2019年,贫困地区种植面积达到27.44万亩,今年还将达到30万亩以上;累计建成戈壁农业22.46万亩;藜麦种植面积达到6.48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一半以上,今年将增加到10万亩;食用菌产量由2018年的1.5万吨跃升到2019年的5.5万吨,今年计划发展到6.5万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工程。累计建成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容量81.19兆瓦,带动1.07万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坚持全产业链开发,突出抓好良种繁育,下功夫打造区域品牌,引进建立民勤纯种湖羊繁育基地、古浪县兴盛种羊繁育基地、天祝县藜麦扶贫科技产业园等,民勤腾盛公司供港澳蔬菜基地和古浪黄花滩六道沟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天祝县被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武威甘草、天祝藜麦、民勤肉羊等6个产品也入选“甘味”品牌,达到了产出好产品、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的目的。2013年以来,依靠种养产业和“劳务+种养产业”减贫27.42万人,占减贫总人数35.43万人的77.4%,发展产业成为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贫困群众吃上了脱贫致富的“定心丸”。
抓易地搬迁,促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稳步致富。针对南部祁连山高深山区群众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实际,武威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分类施策、因地制宜选择搬迁方式,科学选址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建设安置点,以水定地、以地定人实施搬迁。“十二五”以来,累计搬迁移民4.42万户17.02万人,先后建成古浪县绿洲小城镇、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一批大规模集中安置区,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培育产业难等突出问题,贫困群众从偏远农村走向城镇、从一产为主走向发展二三产业、从保守落后走向开放现代,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得到了极大转变。加大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力度,采取特色种养、劳务就业、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兜底保障和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持续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搬迁群众90%以上得到产业、就业政策支持,2/3以上主要靠产业和就业脱贫,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占新腾旧”规定,累计拆除旧房1.08万套。移民安置区7个教育、医疗补短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抓资金投入,促深度贫困最后堡垒全面攻克。将古浪、天祝两个深度贫困县、115个深度贫困村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严格落实资金、项目、举措“三个新增”要求,持续推动帮扶力量、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2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30%以上的2个村,其他市级领导联系包抓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28个村,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指导督促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30个村,驻村蹲点开展调研,理清脱贫难点堵点,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三个新增”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9年以来,全市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51亿元,其中两个深度贫困县16.36亿元;市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0.7亿元,其中98%以上的资金安排用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古浪县、天祝县落实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8.4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收入1.08亿元,用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2019年底,2个深度贫困县、2个深度贫困镇和115个深度贫困村脱贫退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以下,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抓组织保障,促脱贫任务落实落地见效。调整优化帮扶力量,省市县乡815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扶全市3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7个非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和8个移民新村。对不适合继续担任工作队长、队员的592人进行调整。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2016年以来,天津市和蓟州区累计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1.82亿元,交通银行、中国化工集团投入定点帮扶资金0.597亿元。加强县乡村领导班子建设,2019年,调整县区领导班子成员83名、乡镇党政正职125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481名、村第一书记144名,配备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38名,对工作实绩突出的23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提拔使用。组织暗访督查126次,督办整改了一批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不到位不精准问题。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0件;建成全市扶贫惠农资金监管网,受理投诉举报726件,收缴违规资金184.78万元;2018年以来,武威市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57件,处理854人,处分236人。
下一步,武威市将继续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大力实施良种繁育和品牌提升两大工程,以敢死拼命的决心、志在必得的信心,全员决战,坚决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确保实现全市高质量脱贫目标,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