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叫郭满志,是静宁县原安镇民寨村庙湾社的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打小家里就特别穷,在咱们这穷山沟沟只能是靠天吃饭。原安这地方雨水也少,只要老天爷不下雨,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就有问题了。记得有一年,家里种了7亩小麦,结果连续几个月都没下雨,7亩地打了不到600斤麦子,每天晚上总能听到父亲唉声叹气,念叨着今年的公粮怎么办。
那时候还没有免农业税,收成好的一年还得把余粮存下来,得留着收成不好的年份交公粮呢,交完公粮剩下的仅仅能确保一家人不挨饿。玉米要喂猪,胡麻要榨油,只有谷子和糜子卖些钱家里用。
我成家后,妻子就承担了照顾家中父母的责任,种地的时间也少了,而我既要在外打工,又要在农忙时回家帮助妻子。后来,儿子考上了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支出也随之加大,本来就不富裕的我们负担更重了。而挣钱的重任,则主要落在了我的身上。说句实话,我当时的压力确实非常大,也深刻体会到了老父亲那时候叹息中的生活担子。
在家庭面临巨大困境之时,党和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正是这一政策,改变了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2013年底,虽然知道贫困户的帽子戴在头上也不是什么好事,但为了走出困境,我依然写了申请,后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认定我们家为贫困户。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些政策信心不是很大,觉得有可能就是一阵风。但是,随着扶贫的持续深入,我也渐渐清醒地认识到这次是真正的帮扶,因为我看到省市县乡的各级领导经常来到我们村,为我们出点子、争项目,村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精准扶贫政策从内心里相信了,对自己的脱贫也有信心了,用工作组的话来说就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些年来,帮扶干部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我讲解扶贫政策,帮我制定发展规划。对于我一个农民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的,也是及时的,每次,我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把每一项政策都牢记在心并想办法用好。
我是靠养殖和自己在外打工脱贫致富的。2015年,我打算搞养殖,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了解到我需要资金发展养牛之后,很快就帮助我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我立即购买了新品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头,当年生产牛犊1头,收益1万多元。后来,政府又补助4000元,帮助我修建了养牛大棚,不仅为我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的志气,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国家提出的“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的良苦用心。
为争取早日摘掉贫困户这个帽子,我经常给自己加油打气,也积极配合镇上的工作,听一听帮扶干部的意见。2016年,在家里收入稍有宽裕后,我下定决心,借助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翻新了自己家的房屋,接通了自来水,让家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县上和镇上组织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解放了自己的思想。2016年,我开始主动联系本村及邻近村社的闲散劳动力,在县内及周边地区承包一些修房子、建水渠的小工程,虽然承包的工程小,收入不高,但也能带动自己和一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心里非常有成就感,更为自己脱贫致富增加了信心、坚定了决心。通过近几年发展养牛和自己包工包活,2018年底,我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贫困户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但脱贫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农户抱怨政策不公平、自己收入不达标等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奋斗,没有想到借助政策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脱贫致富。脱贫之后,我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在坚持承包小工程之外,自己积极和本社外出农户及土地多的农户商量,通过流转闲置撂荒土地,增加饲草玉米的种植,不断扩大养牛规模,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今年,我一次性种植了20亩玉米,计划再养2头牛,借助政府各类奖补政策,使养牛规模达到10头。这样,我每年的收入就有6万多元,除满足家中的正常开支外,还有少量存款,可以说,我们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平稳。
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政策很好,农村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贫困户在这个时候更应该要有自己的志气,要自己奋斗,不能拖国家后腿。我想党和国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我们贫困户自力更生来脱贫致富,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家发展种植和养殖等产业脱贫。我们贫困户能够脱贫致富,完全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得益于省、市、县、乡各级帮扶干部的关怀和鼎力相助。精准扶贫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贫困户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理解党和国家的苦心,也要自己勤动脑善动手,撸起袖子加油干,探索适宜自己发展的产业,才能争取早日脱贫、早日致富。□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