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强化领导 统筹谋划 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07-10 10:38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天水市是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全市2区5县均在六盘山特困片区范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以来,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市情实际,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及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盯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政策措施落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2019年底顺利实现全市2区5县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市累计减贫89.98万人,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20.35万户92.0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0.54万户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92%降至0.68%;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39元,比2012年底的3864元增长2.18倍;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3~2020年,全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7.57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78.78亿元,市、县级财政资金28.79亿元;产业培育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种植蔬菜135万亩、产量390.2万吨、产值120.5亿元,果品350万亩、产量390万吨、产值136亿元,中药材40万亩、产量10.56万吨、产值32.1亿元,畜禽养殖总量2675万头只、产值95亿元,年均劳务输出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0亿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宽带网络和自然村通动力电的目标全部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97%和86%。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卫生室和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力度加大。落实农村低保政策7.14万户24.25万人,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9.76%,患大病贫困人口救治率99.94%。全市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全市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脱贫摘帽目标实现。2018年甘谷县、武山县脱贫摘帽,2019年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县、秦州区、麦积区脱贫摘帽,全市2区5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谋全局。天水市自觉站在“百年目标、全党使命、全国大局”的高度,对标对表统一思想认识,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坚持高标准谋划,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委有关精神,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市情实际,科学制定天水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脱贫工作整体推进提供了政策保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12个脱贫攻坚专责小组,进一步靠实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定《天水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市委、市政府与10位市级领导、7个县区和22个市直行业部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市委常委包抓县区联系深度贫困村、市级领导包抓乡镇帮扶贫困村、县级领导包村帮扶贫困户制度,向1165个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市38570名干部与85817户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在推进工作中,建立“千名县级干部联千村”联络员机制,为1165个贫困村每村选派县级干部担任脱贫攻坚联络员。组建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市贫困退出预验评估工作组,随机开展常态化的督查巡查暗访,督促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落实“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显成效。一是发展增收脱贫产业。制定出台“1+6+1+1”实施方案,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费”工程,落实特色产业发展贷款20.5亿元、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9.14亿元,2019年贫困村新增龙头企业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57个、果蔬保鲜库87座,新建果园11.35万亩,种植蔬菜7.2万亩、中药材7.17万亩,饲养畜禽24.8万头(只),全市6.14万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占全市总脱贫人数的57.6%。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全省率先实行易地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农村搬迁安置与进城购买政策性保障房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征地拆迁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工程实施进展慢等难题。全市“十三五”期间搬迁的107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三是实施生态扶贫工程。着力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生态林苗木繁育基地、经济果树苗木繁育基地和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落实生态扶贫政策,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任村级草原管护员1746名、选聘生态护林员6768人,切实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四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健全完善联控联保工作机制,落实依法控辍、质量控辍、保障控辍、扶贫控辍等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9.66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29所,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和3个深度贫困县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五是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严格按照“进有标准、退有依据”的要求,严把政策适用对象准入关口、畅通退出渠道,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农村低保对象71426户242511人、特困人员8662户8969人、残疾人补贴81828人。

  三、深化社会扶贫,推进工作有力度。天水市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每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天津市各结对帮扶区进行全面走访对接。天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天津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以来,天津市共投入帮扶资金8.22亿元,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帮扶资金7.22亿元。一是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在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天水市转移就业基地,由县区人社部门牵头建立劳务工作机构6个,共同开展贫困人口求职就业、跟踪服务、权益维护等工作,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技能培训86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954人,协助输转贫困人口到天津结对区就业1061人,到其他地区就业34586人。二是深化产业协作和消费扶贫。在天津大型超市开设天水市绿色有机农产品销售窗口,2019年依托津洽会举办了天水“农特产品+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天水市30多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展,展出天水特色产品150多种,天津市与天水市16家公司、合作社签订特色农产品购销协议和文化旅游项目合作协议,引进48家天津企业,投资8577.28万元,累计援建扶贫车间17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9550人。2019年以来,天津市帮助消费天水市农特产品4.6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万余人,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三是有力推进中央定点扶贫。6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为天水市6县区协调引进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6.48亿元。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与天津市为秦安县中山镇协调引进的百万蛋鸭养殖和深加工精准扶贫项目、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协调为武山县引进的唐人神集团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养殖项目、国家能源局为清水县协调落实的光伏扶贫项目等成为全市扶贫产业发展示范项目,进一步拓宽了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提高了脱贫质量。

  四、积极探索创新,脱贫攻坚多举措。一是建立“双线排序比对”筛选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两条线)进行排序比对,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和从严退出。二是建立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系统梳理排查法”筛查机制。对影响脱贫攻坚质量的问题进行分类排查、逐项整改,有效提高了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实效。三是探索实施扶贫互助资金“双助贷”工程。在全市启动助推脱贫攻坚、助推小康建设的“双助贷”工程,按照“市级统贷、县级统还、乡镇管理、村级使用、财政贴息、滚动发展”的方式,以村级互助资金2亿元为资本金,放大10倍向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获得20亿元的贷款,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实施扶贫车间助力增收脱贫工程。甘谷县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发展与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县内重点企业在劳务培训输转方面的优势,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形式,引导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脱贫。五是探索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秦安县创新探索,201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6万亩,实现了全县种植苹果的贫困户全覆盖,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六是发展富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武山县在全省率先建成“武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武山韭菜”“武山蒜苗”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七是实施“集中+插花”易地搬迁助推脱贫攻坚工程。实行易地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农村搬迁安置与城镇商品住房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征地拆迁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工程实施进展慢的难题。清水县探索创新“1+10+5”易地扶贫搬迁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八是实施扶贫励志教育提振脱贫致富信心工程。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致富信心不强、闯劲干劲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现象,张家川县扶贫与扶志两手抓,建成了一批“扶贫励志教育示范基地”,录制了32集纪录片《张家川人闯世界》,大力宣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创业激情。九是积极采取“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麦积区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对接工程,积极发展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花牛苹果产业园,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十是实施浅山干旱区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建设以秦州区杨家寺镇为核心区,秦岭镇、牡丹镇为次核心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入驻127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25家蔬菜种植合作社,建成钢架大棚3600座,走出了一条浅山干旱区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子。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天水人民正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共同绘就“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天水”的宏伟蓝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3部《条例》8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3部《条例》8月1日起施行
  • 甘肃省高考评卷工作开始 甘肃省高考评卷工作开始
  • 甘肃省有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5所 甘肃省有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5所
  • 麦积山景区邀中高考生免费畅游 麦积山景区邀中高考生免费畅游
  • 甘肃省将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甘肃省将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 省际公交惠及甘青居民互联互通 省际公交惠及甘青居民互联互通
  • 在甘设点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明日进行 在甘设点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明日进行
  • 兰州榆中一座古墓,揭开大唐攻灭高昌国的一段往事 兰州榆中一座古墓,揭开大唐攻灭高昌国的一段往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3部《条例》8月1日起施行
2   甘肃省高考评卷工作开始
3   甘肃省有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5所
4   麦积山景区邀中高考生免费畅游
5   甘肃省将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6   省际公交惠及甘青居民互联互通
7   甘肃文化丨神奇的西夏竹笔
8   在甘设点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明日进行
9   甘肃文化丨酒泉人赵才 提出救隋最后方
10   甘肃文化丨兰州张掖路曾有一位靖逆侯
11   甘肃文化丨关羽和兰州庙滩子
12   兰州榆中一座古墓,揭开大唐攻灭高昌国
13   上半年甘肃省高原夏菜出口额增长3.2倍
14   白银市检察官张婵娟入围2020年全国优秀
15   白银市书法家张慧中当选甘肃省第五届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