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陇南:用实干书写脱贫答卷

20-10-15 11:13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张佳斌

  初秋时节,陇南的天气总是阴雨连绵。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过水盘山,只见层峦叠翠、云雾缭绕。

  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的陇南,由于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从而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同样,正是这样的地貌特征,使得陇南的交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脱贫攻坚的难度也陡然上升。

  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不利条件,在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陇南人苦干实干,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留下铿锵脚印。特别是在电商扶贫、乡村旅游和产业带贫等方面,陇南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山高水远不足惧  电商扶贫显担当

  早在多年以前,陇南市就敏锐地感知到互联网发展浪潮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把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售出去,彻底扭转了陇南农特产品经营分散、规模小、产业链短、销售渠道窄的劣势,并发展成为陇南的一条特色脱贫路子。

  “我们这里虽然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但是在电商扶贫领域创造的‘陇南模式’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现在,全市共开办了1.4万家网店,销售额近200亿元,带动了22万人实现就业。”陇南市扶贫办副主任刘贵祥自豪地说道。

  在徽县,记者见到了当地响当当的电商带头人梁倩娟。

  梁倩娟出生于徽县水阳镇石滩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考上高中后,面对每年1万元的学杂费,梁倩娟决定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好让妹妹上学。但是,种地的收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窘境。于是,在2006年,刚满20岁的她选择了外出务工。勤奋好学的梁倩娟并没有只是埋头于工厂务工,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取得了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倩娟接触到了电商,并于2012年底回到家乡,开启了电商创业的征程。

  “绿色健康的饮食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农家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们徽县的山核桃、土蜂蜜、野生木耳等都是纯天然的特色农产品,但受制于交通、信息的制约,不能很好地销售出去。那时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通过网络把这些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呢?”梁倩娟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经过短时间的筹备,“陇上庄园”网店顺利开业。

  梁倩娟最先在网上销售的是当地特产的老树核桃,这种核桃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口味很是鲜美。于是,她把村里乡亲们的老树核桃以高于市场收购价1倍的价格收过来,然后在网店上架销售。短短半个月,全村的1000多斤核桃就被销售一空。看到当地的土特产品深受欢迎,梁倩娟又从邻村收了3000多斤核桃回来,并且把当地的土蜂蜜、土鸡蛋、银杏果、木耳、野山菌、大蒜等纷纷上架,一时间,订单源源不断。

  在梁倩娟的精心经营下,网店生意日渐红火,很多当地的大学生慕名而来,向她学习开网店,梁倩娟也是尽己所能传授电商经验。不仅如此,多年来她还保持着一个习惯,在收购农户的农产品时,一定要高于市场收购价,并且当场兑付给农户。

  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带民致富的初心让梁倩娟获得了诸多荣誉:陇南最美电商、市政协委员、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三八红旗手……更为欣喜的是,2018年梁倩娟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的时候,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的教诲和勉励更加坚定了我干事创业、带民致富的信念。我要担当好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角色,把‘陇上庄园’做大做强,推动家乡电商更好发展,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梁倩娟满怀信心地说。

  生动践行“两山论”  生态脱贫两不误

  山川秀美、旖旎风光、世外桃源……

  用这些美妙的词语来形容康县恰如其分。在康县的青山碧水之间,350多个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串点成线,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

  康县由于地处秦巴山区,80%以上的农村人口分散居住在近3000平方公里的高半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地理环境闭塞,“八山一水一分田”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如何才能让康县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直面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个夙愿,康县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于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将生态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脱贫致富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生态富民产业、全域乡村旅游、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全面升级、美丽乡村向美好生活的华丽蜕变,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新路子。

  走进长坝镇花桥村,仿佛走入了一幅山水田园画之中,翠山黛峰、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廊桥人家……这个古香古色的村子如同它的名字一般美丽。

  “花桥村是在2012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16年12月,花桥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坝镇党建办主任赵丽琼说,“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村共有12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每家的年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此外,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和乡村宾馆可以为200余人提供保洁、保安、服务员等就业岗位。”

  “在我们康县,像花桥村这样,以美丽乡村旅游助推脱贫的村镇还有很多,整个康县就像一个不要门票的大景区。”康县扶贫办主任李江涛说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康县积极践行“两山论”,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今年2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批准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种下片片橄榄林  收获颗颗“金银果”

  在武都区江边步道的花园里,一排枝繁叶茂的观赏绿植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陇南当地的“致富树”——油橄榄。

  陇南市地处北纬33度,是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在陇南,提到油橄榄,就不得不提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公司成立于1997年。商标‘祥宇’二字取自周总理的字‘翔宇’的谐音,这是我们祥宇人对中国油橄榄事业奠基人周恩来总理永恒的怀念。”祥宇公司副总经理李尤深情地说道。

  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亲手种下了一棵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橄榄树苗,从此拉开了中国引种油橄榄的序幕。1975年,陇南市开始引种油橄榄并获得成功,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目前,陇南已栽植油橄榄120多个品种62.79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橄榄油产量占到全国的93%,确定了我国油橄榄集中产区的优势地位。

  进入祥宇公司的生产车间,干净卫生、现代化是它留给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在车间的展示区,李尤介绍道:“公司拥有上万亩的国家级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并有效整合了武都区17个乡镇油橄榄种植面积32.6万亩,涉及种植户56742户,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358户。为了让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我们公司制定了优先收购鲜果、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良品苗木的帮扶计划,经过几年的带动,已使48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贫困。”

  2002年,武都区外纳乡锦平村开始大力发展油橄榄种植,全村的油橄榄种植面积达2100亩。但是在种了几年之后村民们发现,橄榄树的产量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问题出在了哪里?原来是农户们对油橄榄种植比较生疏,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挂果率不高。

  “我们公司在了解了情况后,决定免费向农户提供优良树种,进村指导嫁接技术。经过技术培训后,全村油橄榄果树种植地嫁接改良达700多亩,越来越多的橄榄果成了优良品种。”李尤说,“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油橄榄,人均年收入最低1万多元,最高可达3万多元。村民的收入水平大幅上升,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

  在种植户眼里,这一颗颗绿色的橄榄果,已经成了脱贫致富的“金银果”,正带着他们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果就是好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果就是好
  •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特色养殖挑起富民“大梁”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特色养殖挑起富民“大梁”
  • 甘肃:本土传统美食“国潮”范儿十足 甘肃:本土传统美食“国潮”范儿十足
  • 郭采洁新电影《喜宝》登陆金城 郭采洁新电影《喜宝》登陆金城
  • 首届丝绸之路(中国·甘肃)国际微视频展在兰举行 2101部作品角逐“金骆驼” 首届丝绸之路(中国·甘肃)国际微视频展在兰举行 2101部作品角逐“金骆驼”
  • 主题乐舞《相约千年》甘肃会宁上演 主题乐舞《相约千年》甘肃会宁上演
  • “阮痴”冯满天携满天乐队将亮相甘肃大剧院 “阮痴”冯满天携满天乐队将亮相甘肃大剧院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专题】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
3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4   天水首例涉“套路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
5   天水:又到菊花盛开时
6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7   兰州市开展食品小作坊提升工程
8   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强制拆除公告
9   第二期第二批兰州市政府消费券本周五发
10   甘肃省蔬菜肉蛋价格有涨有跌
11   甘肃:本土传统美食“国潮”范儿十足
12   兰州书画家发明新型毛笔
13   郭采洁新电影《喜宝》登陆金城
14   兰州:视频摄影大赛专家评审会举行
15   首届丝绸之路(中国·甘肃)国际微视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