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夏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7县1市,户籍人口242.85万人。州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临夏州视察调研,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7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饮水思源、感恩奋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工作成效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9年底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12元,较2012年的3167元增加4345元,增长1.37倍。2020年上半年达3670.5元,较上年同期的3440元净增230.45元、增长6.7%。
减贫成效十分显著。全州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56.32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3.2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2.5%下降到1.78%。临夏市、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积石山县6个贫困县市脱贫摘帽,58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剩余3.25万未脱贫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全部消除返贫风险,3.73万边缘易致贫人口全部消除致贫风险,未退出的66个贫困村村级指标全部达标,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短板问题全面清零。义务教育方面,累计劝返失辍学学生15007名,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适龄少年入学率99.7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健康扶贫方面,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分类建设的标准化要求,90%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诊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率稳定达到100%,参保缴费资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慢病签约服务等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住房安全方面,坚持不落一户、全面清零的目标,累计改造危房22.58万户,做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扎实开展拆旧排危专项行动,着力消除“视觉贫困”。饮水安全方面,2014年以来建成179项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达182.21万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5%,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户籍清理整顿方面,通过多轮次的摸排核查整改,完成迁入迁出、新生死亡人口“四项变动”27.11万人,以户籍精准保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精准,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面落实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增收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发展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88.11万亩,落实产业奖补14.2万户、27.17亿元,带动群众发展畜牧养殖、“五小产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4728家、加入合作社农户9.7万户、带动农户11.34万户。引进农业龙头企业64家,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1家,带动农户8.44万户。落实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98亿元,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投资17.57亿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06座、总装机容量284兆瓦,已全部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预计年收益2.5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22亿元、扶贫小额信贷6.62亿元,激发了群众创业就业的热情。
就业增收成效显著。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8.05万人(贫困劳动力11.43万人),就业11.42万人(贫困劳动力8.71万人);今年输转劳动力54.87万人(贫困劳动力25.05万人),重点输转到福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创劳务收入76.78亿元(贫困劳动力29.78亿元);全力落实就业奖补政策,累计奖补2.41万人次、资金4900万元;累计建成扶贫车间319家,投资10.74亿元,吸纳就业1.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282人,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吉美包袋、厦琳鞋业、集和兴等企业在和政县购地158.7亩建设厂房,实现了扶贫车间变成扶贫工厂的新突破。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扶贫层次和领域不断深化。厦临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率团互访,召开党政联席会,共同研究、共同推进。2013年以来,厦门市投入各级各类援临资金达19.4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劳务培训输转、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项目1410个,为临夏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两地累计互派166名干部到协作地挂职锻炼,互派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2828名,培训全州党政干部3754人次。累计引进厦门市企业57家,投资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8919人。销售临夏州特色农产品金额达1.9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0246人。累计组织输转1276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厦门市就业。8家中央定点单位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48亿元,重点实施了贫困县基础设施、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项目,对助力临夏州脱贫攻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主要做法
强化组织领导,密集部署推动。州委、州政府坚决扛起主体责任,2020年先后召开3次全委会和脱贫攻坚总攻动员大会,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会议、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专题研究阶段性重点工作,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盯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进行工作调度,各专责工作组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商解决具体问题和难点问题,形成了常委会专题安排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调度、成员单位协调会商、行业部门经常碰头的工作推进机制。
坚持尽锐出战,充实帮扶力量。推动州县领导力量向脱贫攻坚重点区域集中,全面推行领导包村制度和书记遍访制度,州委主要领导带头包抓最困难的东乡县,全州所有地级干部、县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包抓贫困村、联系贫困户。坚持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一线,充实加强州县两级扶贫部门、专责部门工作力量,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贫困村工作。全州969个各级帮扶单位,3543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组建110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1113个村,选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946名,3.56万干部帮扶14.16万贫困户,实现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层层挂牌作战,全面督导落实。制定印发临夏州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和11个部门督战方案,对东乡县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38个贫困村由地级领导挂牌督战,对东乡县、临夏县贫困发生率5%~10%的38个村由地级领导包抓、县级领导挂牌督战,对未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由县级领导主抓、结对干部倾力帮扶,并指导县、乡、村三级完善挂牌作战实施方案。按照州级督战到村、县级督战到户的要求,制定督战方案和作战计划,严格落实挂牌作战机制,坚持检视摸排与解决问题同步推进,州县乡干部包抓督战所有贫困村和“三类户”,开展多轮次检视核查,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逐项查漏补缺,集中全力扫尾清零。义务教育方面,在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台账,采取“人盯人”的方式防止出现二次失学辍学。加强学籍、户籍、建档立卡数据等信息比对,精准掌握适龄儿童上学情况和疑似辍学学生信息,确保劝返不遗漏、在校不流失。基本医疗方面,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和医护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卫生室腾挪、租借等问题,保证村卫生室有长期稳定的专用房。配齐乡村卫生机构医疗设备,配全常用药品,加大村医培训力度,选派有医师资格证的医技人员到村卫生室担任村医,落实村医养老和收入待遇政策,确保稳定在岗履职。住房安全方面,强化危房改造动态监测,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销档一户。开展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对已改造的质量不达标房屋进行排查整改,强化新改造房屋技术指导,严格竣工验收,确保质量达标。安全饮水方面,全力加快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冻管改造等工程建设进度,提高末端供水保证率和稳定率,彻底解决全州农村供水不稳定的问题。持续开展农村人饮工程、供水管网排查,健全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着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户籍整顿方面,及时开展人口信息“四项变动”,全面解决出生未登记、死亡未销户、人户分离等问题。加强外流人口管控,摸清外流人口去向,加强与流入地衔接对接,及时动态掌控外流人口信息,建立健全外流人口管控台账。
狠抓产业,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聚焦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坚持“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全力实施牛羊产业达标提升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培工程,千方百计提高产业增收效益。强化种养产业跟进保障,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服务。采取达标奖补、建立奖补清单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多种多养、奖勤罚懒。加快发展农村“五小产业”,多渠道开辟扶贫公益性岗位,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店主、老板转型。加快示范社、规范社的创建提升工作,完善产业发展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效益和带动作用。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增收。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根据劳动力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多轮次精准开展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加大与省内外用工企业联系对接力度,掌握用工需求,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引导贫困群众及早外出务工,跟进维权服务,保障外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加强与输转地和用工企业对接联系,采取包车直达、点对点、一站式、下车门进厂门等方式,开展成建制有组织输转。全面落实劳务就业奖补政策和用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开发设立保洁、绿化、防火、草管员等公益岗位,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
加强对接推动,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六大任务,协作的领域从最初的政府推动向街道社区延伸,合作的层次由政府援助向企业产业互利协作拓展。精准使用东部财政援助资金,扎实开展资金管理使用“五查五看”,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和定点帮扶资金项目落地实施。强化产业合作,研究制定东部企业在临夏落地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厦门企业参与建设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冷链等项目。创造条件吸引东部加工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来临发展。加强劳务协作,精准掌握“输出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输入地”用工需求信息,优先组织更多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依托东部市场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抓好消费扶贫,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渠道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引导和争取东部经济强镇、强村、强企和社会组织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力争实现受援县剩余未退出的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