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王元龙的梦想
“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铿锵有力的声音,坚定的眼神,让人难以想象这个衣着简单的男人就是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元龙。
王元龙说的“事”,就是推动甘南中藏药材产业化发展,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他带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甘南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带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路上,总能看到王元龙奔走的身影。
“别人都说我是个种大黄的,叫我‘大黄王’”
提起王元龙,了解他的人会叫他“大黄王”,不熟悉的人则说他是“种大黄的”。
王元龙和唐古特大黄的渊源要追溯到多年之前。
1997年,王元龙来到玛曲县医药公司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委办公室等多个部门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的落实,玛曲县医药公司改制为玛曲宇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元龙担任法人代表。在他的艰苦努力下,不到两年,发不出工资的公司就扭亏为盈,没有一个工人下岗。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足以让最初的小公司发展壮大。2007年,在此基础上合作市成立了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王元龙依旧担任法人代表。这是一家以中药唐古特大黄、独一味、鬼臼等为主的高原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收购、标准化产地初加工、地产中药饮片生产、高原中藏药材仓储物流等为主要业务的科技企业,2014年该公司成为第一批入驻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的企业之一。
“唐古特大黄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甘南的唐古特大黄品质佳深受国内外欢迎,目前都是供不应求。”王元龙边说边拿起一块正在晾晒的唐古特大黄,土黄色的枝杈上还沾着泥土,犹如一块刚从土中挖出来的树根。
甘南州气候多样,植被良好,中藏药材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高品质的道地药材,这里是唐古特大黄的道地产区。在发展中藏药产业上,甘南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1年种,4年长成,取根入药。公司负责提供种子、种苗,合作社组织农牧民种植,成熟后大黄公司全部收购。
“大黄不仅是中藏药材,也是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法宝’。”王元龙说,“目前,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在7县市以多种模式种植唐古特大黄2.2万亩。带动全州农牧民户数2840户,带动种植药材人数159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2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250元。”
“打造中藏药产业发展的甘南模式”
种大黄,一开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种植周期长,以及不了解、不具备种植技术,很多农牧民群众并不愿意种大黄。王元龙和同事就经常走村入户做开导,在他们的劝说和讲解下,一些牧民群众“半信半疑”地种上了大黄。4年后,采挖收购的大黄让最先种大黄的这批牧民群众尝到了甜头。
“很快,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改变了落后的思想观念,主动提出要种大黄。从‘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这不就增加老百姓的增收渠道了么!”王元龙笑着说。
虽然回报可观,但由于唐古特大黄生长周期长、回报周期长,连续种植没有资金的持续支撑,往往会因资金的匮乏而中断。王元龙介绍,州委、州政府为唐古特大黄设立的产业发展担保基金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了解,唐古特大黄产业担保基金由政府出资2000万元,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共同设立。甘南百草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由公司提供优质苗种和技术指导。唐古特大黄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每种植100亩唐古特大黄,由担保基金担保贷款20万元。“这样种植合作社就有了三方保障:种植资金有保障、产品质量有保障、产品出路有保障。有了保障他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种植大黄了。”王元龙说,“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创新出来的‘甘南模式’。”
从早上开始,王元龙的手机就没有闲过,隔几分钟电话就响了。“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事情太多了,既要操心大黄采挖的事情,还要经常往银行跑协商贷款的事情。这不明天又有观摩团要来调研观摩,我还得准备准备。虽然忙,但挺有成就感的。”王元龙表示。
从2002年起对甘南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进行繁育、栽培,申报4项专利,申报全国优质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种植基地并通过验收,和省药检院联合制定唐古特大黄中药饮片地方质量标准……这些年,王元龙前进的步伐从未停下。
“我是土生土长的甘南人,对甘南可以说有着很深的家乡情怀。作为一名老党员,我的初心也是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通过充分利用甘南的中藏药材资源优势,让企业成为链接药农和药企的桥梁纽带,实现甘南中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好,我就心满意足了。”王元龙坚定地说。□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