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小康路上的幸福新生活——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贾家寺村见闻

20-12-11 11:18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新思想新观念,村庄旧貌换新颜。

  新农村新楼房,栋栋楼房排成行。

  水泥路宽又畅,高杆路灯亮村庄。

  树成林果成行,大小巷道宽又敞。

  说到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贾家寺村这些年的变化,这首秦州小曲《村庄的变化》无疑是最好的表达。65岁的贾家寺村民李亮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州小曲的唯一传承人,这些年他创作了一批农村发展奔小康主题的作品,里面每一句唱词都是他见证了家乡变化后写下的真情实感。

  昔日的贾家寺村坐落于半山之上,由于交通受阻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落后。2008年汶川地震的波及,使得贾家寺村村民的土坯房多数都出现了手掌宽的裂缝,通过相关部门的鉴定,确定为危房,重建迫在眉睫。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贾家寺村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当时贾家寺村重新选址建造的新房刚刚完工,习近平走进村民家中仔细询问新房面积、建房资金来源、搬迁后生产生活的情况。他叮嘱随行的省、市、县干部,要继续把恢复重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保达标、逐步完善,明确责任、加强管理,高质量完成重建任务,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这为当时贾家寺村的干部群众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干劲,从那天起贾家寺村开启了全面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民康物阜 迈步小康生活

  “以前我们住在半山腰,交通不方便,用水还得靠水井。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都住进了小洋房,还接上了自来水,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都有了。平时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市区,政府给咱们老人办了免费乘车卡,方便得很。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坐着公交车进城去伏羲庙,在那边和朋友们唱唱秦州小曲,每天都很开心!”72岁的李引生老人谈起现在的生活就滔滔不绝。

  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贾家寺村一共走访了两户村民,李引生家就是其中一户。当时李引生一家刚从山上的土坯房搬到重建后的新家,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人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不光和我握了手,还亲切地询问我现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我告诉他,我们在政府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现在生活得很好!”习近平总书记得知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政府对重建户每户补助2万元,并且提供3年免息贷款、每人每月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后,非常高兴。他还关切地向李引生了解了政策的落实情况。

  如今,贾家寺村搬到了距离天水市区5公里的公路旁,从村口一路走来,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两旁高高的路灯、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洋房和家家户户门口的小汽车让记者感受到了贾家寺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我现在过得就是小康生活嘛!以前我们天水有句话是‘穷村富户,富户穷村’,就是说无论一个村子是穷还是富,都有几户人家生活的不好。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全部都奔了小康。不光如此,现在国家的政策特别好,我们有了养老金,生活上根本不用愁,子女们也孝顺,我身上这件唐装就是我儿子新给我买的,大家都说洋气得很,跟城里人一样。”说到这,李引生老人露出了幸福满足的表情。“要说现在生活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和老伴的身体不那么硬朗了,都需要长期服药,但好在现在国家的医疗政策很健全,我们有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去年我去西安做了心脏手术,报销完自己没花几个钱,等我身体好了,儿子还说要继续带我旅游去呢。”

  双轮驱动 加快致富增收

  “以前我们贾家寺村有一座集体砖厂,它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贾家寺人,但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使我们认识到了砖厂固然能为村民带来财富,但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发展代价太大,于是我们关闭了砖厂。砖厂关闭后,村民们的致富路不能断,一方面我们关闭砖厂以合作分红的形式干起了物流仓储,盘活了经济,使村集体每年有了20万元的固定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我们建成两个产业园:秀金山农业园搞种植,适合年纪偏大擅长于耕种的中老年群体就业;向暖河湾工业园引进多家加工企业,为有技术有冲劲的青壮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两个产业园的双轮驱动下,既解决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门路,又使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包鼓了起来。”贾家寺村村党支部书记贾成刚给记者介绍说。

  贾成刚2014年担任贾家寺村村主任,2017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外面开大货车。促使贾成刚回村的原因除了身体不再允许高强度的奔波外,更主要的是他在外面走南闯北见了世面,心里有想法有干劲,想要带着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事实上这些年贾成刚也的的确确做到了。“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与时俱进,如今我们还搞起了电商销售。通过电商销售,快递可以直接入园,采摘后就装箱运输,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果蔬的新鲜,另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面对果树种植间隔大、土地利用不充分的情况,贾成刚还想到了套种农产品的好法子,充分利用了资源增加了收入。

  向暖河湾工业园目前引进了20余家企业,其中很多就分布在贾家寺村旁的公路两边。记者一路走来注意到这些企业涵盖建材、仪器、食品等多个行业。主营电杆生产的飞燕实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引进企业,在这里打工的贾爱生告诉记者:“我是去年来这里上班的,以前我在外面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拼死拼活1个月不过挣2000多块。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一天就能挣150块,活也不累人,每年还有土地流转的收益。现在生活稳定了,车也买上了,这不就是小康生活嘛!”

  从贾家寺村开车20分钟左右来到位于半山上的欣晟果业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山林之中是成片的果树大棚,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合作社理事长何玉龙,他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月,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仅解决了贾家寺村部分村民的就业增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3200多亩苹果园、5000多亩大樱桃果园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60多万元。在我们这里工作的村民,每天都由我们派专车接送,十分方便。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指导,村民们既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也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如今贾家寺村产业兴旺了,就业渠道丰富了,村民的钱包也鼓了,小康生活越过越好。

  少有所学 种下美好未来

  41岁的王小燕从小就在贾家寺村长大,她小时候村里还没有幼儿园,也并不重视学前教育,毕业以后对教育行业充满热忱的她在天水市从事了十几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当她看到贾家寺村这些年的变化时,下决心要回村里自己办个幼儿园,让村里的小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走进贾家寺幼儿园,小院子里的儿童设施一应俱全,滑梯、转盘、小木马、跷跷板,色彩艳丽造型可爱,和城里的幼儿园别无二致。走进一楼的教室,老师正在带领小朋友们做手指操,孩子们跟随欢快的音乐用两只小手做着整齐的动作,非常可爱。王小燕还带领记者参观了幼儿园的宿舍、后厨和多功能室,在多功能室里有绿植区、手工区、展示区,平时小朋友们做的一些手工作品都摆放在这里。

  “虽然我一直在从事幼教工作,但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比于做一名老师,园长身上的责任和担子都重得多。一开始,我也面临了不小的压力和困难,办手续、搞招生、弄设施样样都不容易,好在我的老公非常支持我,让我利用自己家的三层楼把幼儿园办了起来。村干部也支持、鼓励我,在他们的帮助下,第一学期一共招收了14个孩子。”

  交谈之中临近中午,王小燕催促着厨师准备孩子们的午饭,“在办园初期,我得到不少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幼儿园办好,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在小朋友的饮食方面我们也很重视,既要保证安全更要注重营养搭配,每天我们都会把食谱发在家长群中,让他们看到自己家孩子吃得好、吃得安全。”说着她给记者展示了发在家长群中的今日食谱:早餐是荷包蛋和蔬菜饼,中餐是素扁食,午点是煮红薯,晚餐是臊子烩菜和小馒头。“让孩子们少有所学、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我作为贾家寺人和作为一名教师心里最美好的小康生活。”王小燕对记者说。

  “以前我们村的孩子都是送去周边或者市里上幼儿园,对家长来说既折腾又操心。自从我们村自己的幼儿园开办起来,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和城里一样优质的学前教育,家长们也更省心省力。现在周边一些村子看到咱们贾家寺村的幼儿园办的这么好,都想着把孩子送来呢!”贾成刚介绍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一词早在《诗经》当中就有记载,它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更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如今在贾家寺村民的脸上,时时刻刻都洋溢着小康生活的喜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的巨大鼓舞下,在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村民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贾家寺村的小康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