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十四五”全省各地要办哪些大事

21-02-18 11:29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管理员

  兰州:“排兵布阵”谋六大新跨越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展望未来,兰州市正“排兵布阵”,谋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新跨越,美丽兰州、现代化兰州的美好图景已徐徐展开。

  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跨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争取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兰州科技大市场、科博会品牌效应,畅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兰州转移转化,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突出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市之路,发挥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新区、经济区产业发展“主战场”作用,着力打造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八个百亿级支柱产业链条,构建起多元支撑、稳定可靠的“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

  突出统筹协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以“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和完善“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着力做好黄河文章,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区。推动兰州新区扩容提质,构建连接周边地区的多通道现代交通体系。

  突出改革开放,推动城市发展环境实现新跨越。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兰西城市群发展为牵引,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提升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国际空港等平台功能,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扩量提质,积极申报建设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片区。

  突出绿色崛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构筑南北两山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6%。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突出普惠共享,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学前和义务教育学位不足等热点难点问题,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加强住房租赁、医药卫生、应对老龄化等领域服务建设。□

  嘉峪关:聚焦“三城共建”

  打造幸福雄关

  “十四五”时期将是嘉峪关市加快创新驱动、加速动能转换的窗口期,是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综合实力的攻坚期,是提升治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期。

  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雄关建设展现新景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普遍提升;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速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嘉峪关市将聚焦关城、钢城、核城“三城共建”,推动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四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强化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源支撑,持续为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续航;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为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提高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水平,打造高品质幸福家园。□

  金昌:构建“八大体系”

  建设现代化新城

  “十四五”时期,金昌市将进一步深化拓展“两区两城两融合”发展思路,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集聚区、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服务“东数西算”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精致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推进城乡融合、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由资源型城市加快向创新型城市转型……

  构建科技引领的创新发展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创新型城市。

  构建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打造“一个千亿”“五个百亿”产业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构建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体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打造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金昌样板。

  构建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改善供给质量、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构建精致精细的城市治理体系。统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精致城市。

  构建绿色安全的生态文明体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金昌。

  构建共建共享的民生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全面系统的安全发展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酒泉: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十四五”时期,酒泉市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从经济、民生、建设、生态等多方面实现富民兴陇走在前列,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

  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全力打造酒嘉双城经济圈、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煤化工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以马鬃山等地区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基地、酒泉经开区以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配套水平,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

  构筑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数字酒泉”,强化创新人才队伍支撑,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构建新型城管治理体系。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建设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税金融体制,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

  加快推动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承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果,不断扩大出口规模,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兜牢民生底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扩大就业,提升国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酒泉建设。□

  张掖:守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十四五”时期,张掖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巩固提升心连心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成果,深化“一园四带”造林绿化建设,建设“两山”理论实践新基地;健全完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型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蔬菜、优质牛肉、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农业等重大生态型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城市;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枢纽城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用好海关、外贸口岸办事处、中欧班列等对外开放平台,打造全省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区域合作基地;统筹发展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组织实施千亿元“两新一重”建设工程,争创“全省六个一流”社会事业活动,健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武威:让天马故乡成为

  河西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

  “十四五”时期将是武威市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

  抢抓机遇,确定发展方向。武威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靶心不偏、焦点不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夯基础、育产业、扩增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更好发挥河西门户作用,努力打造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

  立足实际,找准战略定位。自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武威市立足资源禀赋、空间区位和产业优势,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通道物流等生态产业,基本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十四五”期间,武威社会经济发展基于实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在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重点部署中的位置,提出了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全国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西部通道经济重要枢纽、全国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高原冷凉”优势、“绿洲水土”优势、“沙漠光热”优势,持续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加快构建以“牛羊猪禽果菜菌草”为主导,以中药材、马铃薯、藜麦、茴香、岔口驿马等为区域优势特色的“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走资源节约、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凉州区构建“10+N”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打造沿山区S308线黄金农业产业示范带、沿沙区优质奶源饲草高效节水循环农业示范园;民勤县立足有限的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绿洲空间,探索荒漠绿洲生态产业发展的“民勤模式”,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先行区;古浪县大力发展“10+N”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全省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和全省重要的优质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天祝县坚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和“高原百合、菜用蚕豆、藏地雪鸡、蕨麻土猪、野生山菌”五小产业,推动产业由全面覆盖向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转变。□

  白银:打造“三个高地”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白银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黄河资源和大工大农“三大优势”,加快建设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循环化工基地、生物医药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两区四基地”,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优势工业、第三产业“三个千亿产业”,着力打造兰白都市圈率先发展、全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西部创新发展“三个高地”,奋力谱写白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篇章。

  一是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培育新动能。强力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二是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积极构建新格局。加速构建1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加快建设5个万亩生态牧场,着力打造4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片带。加快发展千亿级第三产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现代物流、新型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三是坚持以“三农”为基础,倾力打造新优势。打造一批小城镇,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发展一批产业中心村,提升一批美丽乡村,培育一批休闲旅游村,整治一批环境整洁村。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锻造新引擎。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五是坚持以绿色为底色,深入践行新理念。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着力构建“两屏两廊两带”绿色生态体系,争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白银样板”。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新成就。聚焦“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天水:加快建设“三城三地三中心”

  “十四五”时期,天水市立足发展基础,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契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加快建设“三城三地三中心”。“三城”就是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陇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地”就是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三中心”就是构建区域现代科技创新中心、现代交通物流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围绕这一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平台、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经过五年建设发展,力争把天水建成人文厚重、生态优良、产业兴盛、宜居宜游的西部新兴崛起城市。

  全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内需拉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经济总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三城三地三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将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把天水打造成西北地区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

  另外,要强化园区产业引领,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麦积山大景区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集区和引领区,扶持培育千亿级工业园区。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等先进制造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制造、新材料、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一批既有产业。加快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推动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创新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加强与先进地区战略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园中园”“飞地经济”“总部经济”。□

  平凉:全力实施

  “十大重点项目引领工程”

  “十四五”时期,平凉市将坚持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改革创新,重点实施“十大重点项目引领工程”,着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全国现代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西北信创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

  一是电源电网开发工程。重点实施灵台电厂、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330千伏大秦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新建改扩建、城镇配电网及农网改造等项目。二是煤炭补链强基工程。重点推进华煤集团煤矿智能化改造,新安、周寨、华信、华星等煤矿环保工程,招商引资建设乙二醇、煤制气等延链补链项目。三是智能光电发展工程。重点实施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龙芯智慧产业园、智能机器人平凉集成园等项目。四是交通瓶颈突破工程。重点实施平凉军民合用机场、中卫至平凉至庆阳铁路、灵台至华亭、长武至灵台(什字)高速、机场专用公路、蔺家沟至莲花台景区连接道路等项目。五是城市扩容提质工程。重点实施天门塬综合开发、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龙隐寺湿地公园、南山生态公园扩建、西城区热源厂、污水垃圾处理、城市道路、供水、公用设施等项目,实施十里铺至嵋岘道路改扩建、泾河大道等路网工程,拉开四十里铺城市副中心路网框架。六是牛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实施平凉红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平凉红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代苹果综合示范园和低产老果园改造等项目。七是乡村振兴推进工程。重点推进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150万吨玉米淀粉、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高标准农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等项目。八是民生福祉提升工程。重点实施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养中心、市疾控预防检验检测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急诊医技心理干预综合楼、市体育运动公园、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青少年宫、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前教育资源扩容、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提质培优、养老服务设施等项目。九是水资源保障利用工程。重点实施白龙江引水平凉受水区、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新集水库、崆峒水库改扩建、平凉市“一山两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十是文旅康养融合工程。重点实施崆峒山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崆峒古镇改造提升、温泉小镇、海寨沟景区开发、龙泉寺景区提升、界石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华亭莲花台、庄浪关山养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投资总量达到3000亿元。□

  庆阳:围绕“五区一中心”

  建设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

  “十四五”时期,庆阳市将围绕建设“五区一中心”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精细化工、现代农业、数据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创新驱动、产业多元、文化彰显、生态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

  一是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围绕优势资源深度谋划地方工业项目,打造上下游配套、各企业联动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肉羊、苹果、肉牛、肉鸡、生猪、饲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东数西算”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优势型产业,培育发展通道物流、数据信息、节能环保等成长型产业,努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四是深化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打响“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四大品牌。

  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固沟保塬、资源开发区治理工程,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工作,构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六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打造陕甘宁区域性中心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定西:贯彻“四个不摘”

  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定西市将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更加注重动能培育,更加注重拓存创增,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系统治理,实施科教兴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旅活市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提质、基础设施提级、城乡建设提速、营商环境提优、民生改善提档、社会治理提效,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

  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贯彻“四个不摘”要求,积极争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二是谋划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保障。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农产品、中医药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走向世界,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提升定西整体竞争力。三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国家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产业有机衔接,谋划生成和实施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是通过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和投资兴业洼地,以环境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陇南:发挥生态优势 推动绿色崛起

  “十四五”时期,陇南市将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生态优势,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用心呵护绿水青山,深入挖掘绿色价值,大力提升山地特色农业、文旅康养产业、电商物流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手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让更多农村居民进城入镇享受现代文明;一手抓乡村建设,优化乡村布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三是更加注重发展非公经济,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眼内外循环,坚持内资外资齐抓,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向南开放步伐,提高精准招商水平,不断壮大非公经济,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是更加注重教育医疗事业,努力夯实永续发展基石。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健康陇南建设,大力提升教育教学和医疗服务水平,让陇南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和优质医疗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聚人气、育英才、增活力、赢未来。□

  甘南:扮靓多彩九色香巴拉

  “十四五”时期,甘南州将牢牢把握国家、省上政策导向,立足州情实际,超前谋划部署,助力甘南“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建“五无”甘南,打造五个新高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甘南领域生态保护责任,以创建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塑料、全域无化肥、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为抓手,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新时代绿色发展新高地、涉藏地区乡村振兴新高地、高原绿色有机农牧产品新高地、涉藏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切实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甘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甘南绿色崛起。二是打造国家级高原特色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旅游标杆村、旅游专业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全面实现甘南州乡村旅游晋档升级,全力打响“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把甘南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高原特色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临夏:“五区”新目标

  引领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临夏州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审时度势提出打造“五区”目标任务。

  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区。全面建立常态化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推动富民多元产业遍地开花,实现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不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努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

  二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区。深度开发资源潜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食用菌和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沿黄沿洮工业产业、临夏美食产业“五个百亿级产业”,建设一批百亿、十亿级的产业园(带、区)。

  三是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一大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推进十大生态产业多点开花,带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进一步提升。

  四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宗教中国化的示范区。纵深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工作,“创建+”特色品牌更加响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宗教和睦和顺的大好局面持续巩固。

  五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繁荣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使民营经济发展繁荣兴盛、活力迸发,让临夏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洼地”、创业致富的“热土”、民营经济的“乐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控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控
  •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做好旅客节后返程运输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做好旅客节后返程运输
  •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守护者说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守护者说
  •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 游敦煌  过大年 游敦煌 过大年
  •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亮相金城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亮相金城
  •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融合共建“一盘棋” 凝聚成为“一家人
2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
3   春节假期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热度不减
4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5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
6   甘肃省博物馆牛年“耕”牛:民众不再游
7   异乡作故乡 过个幸福年
8   庆阳市100多名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人员
9   庆阳宁县:技能培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10   【“三区三州”行】甘肃碌曲:牧旅结合
11   甘肃兰州:奏响“太平鼓” 欢乐喜庆迎
12   [国家宝藏第三季]敦煌莫高窟入选国宝:
13   甘肃张掖:正月新春里 欢喜过大年 流光
14   甘肃庆阳:首批100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15   甘肃兰州:返程模式开启 铁路迎来客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