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生态 >> 实践一线

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康县模式”

21-06-02 17:20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中共康县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成功经验,在“5·12”地震灾后重建基础上,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增进农民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全域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产业特色鲜明、群众生活富裕、乡土文化繁荣、乡风文明和谐、充满发展活力的美丽乡村。截至2020年底,康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镇16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先后荣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康县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2020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在康县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受到与会海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康县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巨大成效,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也走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学习借鉴价值,形成了机制完善、经验成熟、许多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康县模式”。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最早始于“5·12”地震灾后重建。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康县是重灾区之一,农村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房屋、道路、桥梁等设施损毁严重。灾后重建过程中,康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房屋重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与道路、桥梁恢复重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推进,把245个灾后重建居民点初步建成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县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一号工程,从2012年至今,连续以县委一号文件专题安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域美丽”的目标,把全县作为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来打造。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工作理念、思路、政策、措施、力度等方面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不变换频道、不偏离靶心,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剑,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显著的成效。具体工作中,县委书记是总指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不仅抓全盘、抓统筹,而且抓具体、抓细节,示范带动四大班子及部门、乡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真正形成全县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合力和工作格局。

  激发干群积极性

  “要我干”变“我要干”

  抓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是首要前提。在工作之初,康县一些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这项工作认识和理解不够,有的认为灾后重建已经作了极大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没那个能力和本事;有的认为康县脱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建设美丽乡村是与脱贫攻坚抢资源,会影响脱贫攻坚成效;有的认为康县财力弱,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这些怀疑、质疑,康县通过分批组织县乡村社各级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外出学习统一干部思想;通过深入调研、细致工作打消群众顾虑;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干群增强动力;通过奖补机制撬动群众投入。2012年以来,康县共投入18.5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撬动群众筹资65.4亿元,收到了用政策奖补的“四两”撬动群众投入“千斤”的效果。

  以规划为龙头 以设计为蓝本

  康县从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始终把村庄规划摆在重要位置,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用高质量、可操作、能落地的规划设计指引建设、调配资源、凝聚力量,避免因规划失误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如何编制好规划设计?康县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编制有四个有效做法。一是全面覆盖。二是分层分类。三是专群结合。四是保障有力。如何确保规划设计落实?为了防止规划设计不落实,克服“先干再说”“边干边看”“随意乱干”等错误倾向,康县着重从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规划设计不折不扣落实。规划设计要达到什么效果?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景区的标准规划全县建设,以景点的要求打造每个村庄,以景观的设计改造每户庭院,实现一村一景、一户一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布局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风貌上,淡妆浓抹浑然一体。

  多个管道进水 一个龙头出水

  康县是片区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能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且各类资金分散于各部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面对部门“条条框框”规定和美丽乡村建设“真金白银”需求之间的矛盾,康县对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捆绑使用,建立“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让分散的项目资金“握指成拳”,发挥出最大效益。在资金使用方式上,康县建立“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资金使用机制,资金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各类整合资金仍按原来的渠道拨付,但必须用于项目村和计划内项目,有效破解了过去立项权限分散、碎片化管理、撒胡椒面、做人情等问题。把成本控制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建设项目上,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数、工程量和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工程量,不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切实把来之不易的钱花好、花在刀刃上。

  各炒一盘菜 共办一桌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涉及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头绪多、任务重,需要集中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康县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有效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专业特长,全力调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美丽乡村,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谋划,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按照县委农办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县级领导包抓帮建、集中力量分层建设的方式,康县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每年按照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三个等次滚动推进。达标村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主,示范村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精品村以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和产业发展为主。各部门围绕不同村庄建设等次,将项目资金向项目村倾斜,集中力量投入,力争1年建成达标村,2年建成示范村,3至5年建成精品村,部分旅游元素富集的精品村进一步提升建设为旅游村。

  共建共管共享

  常绿常新常美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重建更重管,坚持建管并重、管用并行,创造性落实省上关于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的《指导意见》,持续巩固建设成果,实现常绿常新常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明确管护主体,美丽乡村建成后,项目产权及时移交到所在村社,由村社负责管护,落实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标准,按照保障各类设施正常运转、长期发挥作用的要求,明确村内道路、活动广场、园林绿化、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管护标准。明确资金来源,管护资金以县乡村三级投入为主,村民投入和社会捐助为补充。

  内外兼修 形神兼备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在提升乡村功能、彰显乡村韵味的同时,注重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核和灵魂。坚持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根本保证,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领头雁”和“主心骨”。按照让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与当地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目标,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底色,大力实施“五通”“五化”“五改”“五有”,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保护建筑、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不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筑和自然景观,保留了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态、错落美。注重传承发扬优秀乡土文化,充分发掘每个村庄独有的文化元素、文化样态及其文化价值、文化内涵,让乡村既有美丽之形、又有文化之魂。在农村广泛开展“四新竞赛”“六争六评”“一日五问”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出台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有效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康县2015~2017年连续3年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合成绩排名全省前列。

  生态出“钱景” 美丽生“财富”

  康县坚持把发展美丽产业、做大美丽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创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景区“四个全域工程”,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康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把乡村旅游作为惠民富民的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感受型、生态农庄体验型、特色农业观光型、环保工业展示型、景区休闲养生型五大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全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4.4亿元。围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康县实施“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宾馆,进一步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更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鼓起了“钱袋子”。截至目前,康县共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17家,乡村宾馆12家,培育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讲解员2000多人,吸引6000多名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2468户贫困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实现脱贫,9.7万人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实现增收。□

  (摄影  马步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西北师大启动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西北师大启动
  • 玉门:持续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 玉门:持续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兰州市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兰州市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 云端交流研讨学习 助推中外文化互学互鉴 一只船小学这堂课有意义 云端交流研讨学习 助推中外文化互学互鉴 一只船小学这堂课有意义
  • 瓜州:农技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瓜州:农技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 华亭:朱家坡村的蝶变 华亭:朱家坡村的蝶变
  • 临泽:防沙治沙显成效 无边荒漠穿“新衣” 临泽:防沙治沙显成效 无边荒漠穿“新衣”
  • 灵台: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灵台: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
2   今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进行 送考遇限
3   玉门:持续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
4   甘肃发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 文化贯穿新
5   “十三五”期间 兰州市公共机构节能工
6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兰州市公共机构
7   酒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暨市委财经
8   2021年中国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签约
9   酒泉市全力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10   玉门:奋力跑出“加速度” 精细化工产
1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巡礼丨甘肃
12   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征程 甘肃农业大
13   云端交流研讨学习 助推中外文化互学互
14   高台: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文明城市创建
15   瓜州:技术支撑助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