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坚决扛起省会城市责任担当 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21-07-22 10:53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中共兰州市委  兰州市人民政府

  党中央和省委对兰州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甘肃、来到兰州视察,对兰州基层社会治理、养老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改善、城市建设管理、黄河生态保护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攻坚克难,以实干实绩回报党中央和省委的关怀和厚爱。

  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新提升。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发挥优势与弥补短板齐抓,把重振“兰州制造”作为重中之重,以实施“三化”改造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五比五拼”考评激励机制为抓手,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打造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千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八个百亿支柱产业链条,构建多元支撑、稳定可靠的“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近两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德福超薄铜箔、宝方炭材年产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兰生所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恒大新能源电池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兰州老街、黄河楼、水墨丹霞等一批旅游景区启动运营。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86.74亿元,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升至32.1%。201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全国提前了一年。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兰州科技资源富集优势,启动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建设工作,抓住用好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出台促进科技创新“50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发布实施自创区“1+4+7”创新政策体系,设立总规模21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设立知识产权法庭,构建全域普惠人才工作机制,实施30万大学生留兰创业计划,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5%,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式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两番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0.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78%,特别是重离子加速器实现产业化,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心脏瓣膜外科技术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鱼针草内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在2020年米尔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指数”排行榜中,兰州位居榜首。

  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城市发展能级得到新增强。确立以主城四区为“核心”、新区和榆中为“两翼”、远郊区县为“多点”的“一心两翼多点”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人居向东、产业向北转移,形成了各区县、“三区”错位互补发展、多极支撑的“大兰州”格局。兰州新区建成20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累计引进产业项目820多个,总投资45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领跑19个国家级新区,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兰州高新区坚持“高、新、专、精”导向,聚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集产业转型、科技升级、研发培育为一体的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兰州经济区全力“北拓”开辟新战场,105平方公里的皋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正式开工建设,荣获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榆中生态创新城上升为百年大计、全省大事,致力打造“西部创新新平台、甘肃新兴增长极、兰州城市副中心”,启动实施了一批先导性、基础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大兰州”城市发展框架渐次拉开。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系统集成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落实。在全省率先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总时限压减53.76%,网上可办率达97%以上,兰州深化改革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一。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制度被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作为32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通报表扬,养老服务改革得到中央改革办肯定,省会城市改革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不断完善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功能,开通运行进口有色金属、粮食、木材等指定口岸,汽车整车口岸通过验收,获批设立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成西北最大的跨境电商监管平台,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为国家指定向尼泊尔开放的3个陆港之一,“兰州号”中欧、中亚、南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兰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加快补短板强功能,城乡发展面貌呈现新气象。坚持以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宝兰高铁、兰渝铁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兰州正式融入全国高铁网,步入地铁时代。投资334亿元的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南绕城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主干路107条,打通疏解路41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59万个。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城乡环境、户外广告、架空线缆等专项治理,城市“颜值”和“气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划分中心城区十五分钟生活圈78个,万达广场、兰州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综合竞争力和吸附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净增人口近70万人。放大黄河文化旅游综合效应,全面加快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实现核心区20公里步道全线贯通,投放一批免费开放的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积极打造“夜游黄河”旅游品牌,激活了兰州夜经济,擦亮了“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新名片。锲而不舍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铁腕推进气水土协同共治。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312天,创国家实行新标评价以来最好成绩。坚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加快实施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重点项目,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4年稳定达到Ⅱ类。今年6月11日发布的《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显示,兰州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8,在36座重点城市中得分最高。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开展尾菜、废旧农膜、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拓建改造小游园、小广场87处,新增改造城市绿地579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63%、40.03%,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永登、榆中、皋兰、七里河4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0万人,投资10亿元建成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填补了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空白。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8%和4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95所,推动15所出城入园职业学校原址转办基础教育,新增学位11万个。市中医院等异地新建项目加快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医养结合试点等工作稳步推进。文化、体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大梦敦煌》等经典舞台剧目蜚声中外,双金赛事“兰马”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在全国排名跃升至第4位,兰州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广泛团结凝聚力量,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制定修订《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9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设立市政协机关党组,市政协围绕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议案和调研视察报告,有效发挥了建言献策、助推发展的作用。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面实施依法治市,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平安兰州建设,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排名全省第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严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肃清流毒、正本清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逐步形成,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更加自觉。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狠抓监督执纪和警示教育,市委巡察工作实现全覆盖,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取得这些发展成就,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离不开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面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兰州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继续读懂党史这部教科书、扭住重振这条生命线、练就治理这项基本功、奏响团结这首协作曲,进一步校准为民初心、洗礼担当本心、增强重振信心、聚焦发展重心,攻坚作为、主动创为、协同共为,聚精会神、奋斗追赶,全力推进兰州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发挥辐射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