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命是党给的
□ 赵阔天
聚川常说:“新的生命是党给的。”
有人就会问:“难道他没有家、没有父母吗?”
当然有,聚川明确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和家。”
说起来有感情,有依据,更有见证。他还说:“是党对我这个农民的关怀,才让我拥有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不灭信念。报不了党恩,内心永不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聚川胸前戴着“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激动万分地回首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丰功伟绩,他再三叮嘱子孙:“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保障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相信祖国和人民的未来会更加精彩。”聚川长话短说,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见证了一座小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从贫困走向了小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聚川就出生在这一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聚川没机会进入私塾,只能在放羊喂牲畜的时候,以大地为纸、以石子为笔认真学习写字。1949年,永昌解放,派驻当地工作的同志教聚川唱《东方红》并认字读书。
1955年,经组织安排,聚川在环境恶劣、风沙肆虐、野兽乱窜的破庙当了一名老师。这对当时只有17岁的聚川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关怀下,聚川没有惧怕,他在农村高墙上写标语,带着学生跳舞唱歌做宣传,跟着众人在戈壁滩上保护林草、美化环境。他带领学生勤工俭学,挖石膏、烧蓬灰、拾羊粪,给工人洗衣缝补,再加上自己每月29元的薪金,为学校购置了40套桌椅,结束了学生爬在泥土台上上课的历史。
当地乡亲把这个“小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见人就说:“小老师有志向有心愿,不怕脏累和困难。”后来,聚川加入了共青团,被推选为当地劳模。1959年2月15日,经全省评选,他成为教育战线的旗手,成了当地先进英模的一员。经两名老党员介绍,县委批准聚川加入自己向往已久的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3月13日,县上通知聚川到北京学习。两天后,他乘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聚川两眼不眨地望着祖国壮丽的山河,有广阔的平原、美丽的草原、繁荣的城市,心里在想:
可爱的祖国啊!
您是伟大的壮士,
在您身上满载着神奇的宝藏,
在您血脉中流淌着丰富的养分。
只有生活在您的怀抱中,
才有无限的幸福,无限的希望。
当年,聚川参加了“五一”庆典,极其荣幸地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于一个工作、生活在大漠小庙里的小教师,这无疑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激动地写下了《难忘的那年五一》,并在报刊上发表。
在北京,聚川游览了名胜古迹、锦绣河山,并在教育部组织下到革命先驱者安息的八宝山扫墓,到巨龙蜿蜒的八达岭长城植树,去领袖题词的十三陵水库参观,参加清扫了全国人大代表共商国是的大会堂……在聚川心里,首都北京从古到今的各类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活力和信心,彰显了人民的伟大、祖国的强盛!
走上新征程,开始新历程。上世纪60年代,县上精兵简政,按划定界线,聚川的爱人从当地医药公司离职回到农村,后来不幸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969年的一天,聚川也因风湿性心脏病入院接受治疗,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聚川可以在家休养,工资待遇保持不变。为了方便治病,举家搬回城镇,这让聚川再一次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1981年,正逢金昌建市,聚川被安排进入了党政机关,这是党给了聚川第二次生命。
聚川干一行、学一行、精一行,他不失本色、保持本心、爱党敬业,从未因自己的学历、病痛而怠慢工作,多次被评为部门先进工作者,受到省、市的表彰和肯定。
如今,聚川已是一个白发苍苍、走路不便的耄耋老人。在退休的20多年里,他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安度晚年,每每看到眼前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道路通达的城市,心中便会升腾起自信和充实。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在聚川心里越来越浓,他搜集素材,通过书写绘画,制作了8本小册子,恰似时代的烙印、民生的剪影。他用自己的方式宣扬着党的伟大、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在波澜壮阔的建党百年时刻,聚川写下一首短诗来表达自己向党诉说的心里话:
人民遇有坎坷和曲折,
党的领导出现在面前,
替民除忧愁、解万难。
伟大金昌,
戈壁成花海,大漠变绿洲。
百花齐放、高楼林立,
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显示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作者系金昌市发改委退休干部,文中“聚川”是作者自称。)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