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全面领导探析
□ 赵秋静 马晶晶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始终保持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的重要原因。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党对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延安时期,党领导的学校政治课程虽然处于大变动、大调整阶段,却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全面落实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培养革命知识青年的主渠道,有力地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可以说,延安时期党办学校开设的马列主义、革命运动史、党史与党建、抗日政策等方面的“政治课程”“理论课程”“历史课程”“党史课程”等都是思政课程。延安时期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边区教育随形势发展适时调整办学方针
延安时期,党中央明确各级各类干部院校的直属领导机构。中央研究院直属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直属中央党校管理委员会,军事学院直属中央军委参谋部,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直属中央文委。中央宣传部协同各主管机关对各学校课程、教材、教员、经费等实施统一管理。党中央和中宣部负责调配供给各地教员、教材、教育计划、研究讨论大纲。1939年5月通过的《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特别强调要“统一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党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的直接领导,还体现在抽调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富有政治工作经验的高级干部任校(院)长,这使得各院校党的领导力大大加强。随着国内外革命形势和党的革命事业的发展,党中央适时调整教育方针,主要表现为:从“高举统一战线旗帜”变为“高举马列主义旗帜”,从培养“抗日干部”变为培养“党的干部”,从只重视政治教育(虽明确政治课占比20%,教学中达到甚至超过40%)到兼顾业务教育,从重视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到探索与实践教育、自我教育、文艺育德、劳动课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到及时有效地做好毛泽东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等。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延安时期,各院校思政课的设置都包括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毛泽东要求抗大在政治课内容上“必须教马列主义,这是政治上武装他们头脑的很基本的问题”。他为抗大讲授两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后编为《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号召作为全国青年模范的延安青年“把五十年来的中国革命经验研究一下”,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认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这是《毛泽东选集》中最常见的话题,为陕北高校师生研究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提供了常态化的指导。1941年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要求:“必须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的实质”,“必须使学生学会善于应用这种实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除正确地教授马列主义的理论之外,同时必须增加中国历史与中国情况及党的历史与党的政策的教育”,“特别应注意于具体应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观点的学习”。中央明确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中国青年》《解放》等杂志开设学习马列主义和党史方法的“历史常识”“学习指导”专栏,经常刊登毛泽东、张闻天、范文澜、郭沫若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史学专家的相关著述。延安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原始社会》《近代世界革命史》《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等系列史学教材,这为延安各院校开设“马列主义”“中国革命运动史”“社会发展史”“世界革命运动史”“党史与党建”等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重视课程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
延安时期各院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都是全新的,把思政课放在教学首位,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马列主义既是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贯穿于其他政治课程中。在课程设置上,有政治必修课、专修课(专题课)、选修课,还设有政治辅助教育(座谈会、讨论会、演讲等)。同时,理论课、实践课、劳动课能够有效结合。延安青年学习马列主义首先要上山挖窑洞、开荒地,这是“活的马列主义”。党中央要求广大师生都要参加大生产运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专职教员与兼职教员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的作用。可以说,毛泽东既是抗大、陕公、鲁迅艺术学院的专职教员,又是兼职教员。总体来说,延安时期党领导的思政课程,注重引领青年学生树立追求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大时代”意识、做民族解放事业的先锋意识,注重提升青年学生从世界革命发展趋势和党的奋斗史中把握历史主动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 2021-11-15学史力行 教学相长
- 2021-11-15从井冈山精神中感悟共产党人的革命力量
- 2021-11-15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干部
- 2021-11-15加强年轻干部政治能力建设 争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