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的当代价值
好书推介
□ 于海龙
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的短篇小说集。特别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专门谈及《十日谈》。从大历史观来看,这本小说仍具有极强的当代价值,为助力我国文艺工作更上一层楼、促进中西文明互鉴起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十日谈》以欧洲被饥荒、瘟疫以及战乱所笼罩的中世纪晚期为时代背景,这使它成为欧洲文学史上首部现实主义作品。该作品以历史事件、传说、民间故事为素材,突破旧题材的限制,充满对人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对教会与禁欲主义进行大力鞭挞,对中世纪蒙昧主义思想予以重击。
薄伽丘在著作中讲述了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期间,10名男女在乡村避难时,每人每天讲述1个故事,共计100个故事。这部由100个故事构成的世界名著,通过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对众多女性进行了鲜活描写,使女性成为相对独立的、有血有肉的、情感丰富的鲜活个体,盛赞爱情是才华与高尚的源泉,提倡男女平等,主张过人世间的幸福生活,以此鞭挞封建思想对人性的禁锢与束缚,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封建特权、性别歧视产生强烈冲击,充分彰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关怀。推崇人性、抨击封建的《十日谈》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其面世后引起强烈反响,《十日谈》热迅速席卷欧洲,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众多作家、画家、音乐家、导演等纷纷从中汲取营养,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新的经典作品。难怪桑克提斯认为,“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而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他将《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称其为“人曲”。《十日谈》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其影响范围早已不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亦不限于某一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十日谈》等作品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反映人民对精神解放的热切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着重提及《十日谈》,是希望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能够百花竞放、繁荣发展,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第一,文艺创作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其中既包括文艺需要人民,也包括文艺需要服务人民。文艺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薄伽丘在那波利生活期间,不仅接触到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贵族骑士,更亲身体验到了市民、商人的生活和情感,为写下巨著《十日谈》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十日谈》中的故事囊括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内容,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能在面世后从意大利迅速席卷欧洲乃至世界,其根源在于薄伽丘对广大人民心声的准确把脉,在于《十日谈》有效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精神解放、抵抗精神压迫的期望。
第二,文艺创作需要解放思想。文艺创作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十日谈》中的故事虽取材于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但作者并未对这些素材进行简单的堆砌,而是将故事情节移植到意大利并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其进行改造,利用这些旧内容达到抨击中世纪思想腐化的新境界。《十日谈》也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这些都与薄伽丘解放思想进行创作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时再次赞扬了薄伽丘,认为薄伽丘“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
第三,中西文化具有共通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时,既举了中国的《关雎》《敕勒歌》《木兰诗》等作品与屈原、杜甫、郑板桥等作家,也举了国外的《十日谈》《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神曲》等作品,这说明中西文化具有明显的共通性,即便不同文化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而且,中国的文学名著“三言”、“二拍”也是借助于对众多故事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市民生活与思想情感,深刻体现出人民群众对爱情、平等等新思想的渴望,对封建守旧思想产生强烈冲击,与《十日谈》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也要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和而不同”的大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贡献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薄伽丘被誉为“十四世纪的伏尔泰”,他不仅借助文艺作品抨击中世纪的黑暗,积极宣传文艺复兴的文艺作品,而且身体力行致力于推动时代的进步,面对佛罗伦萨的政治斗争,始终坚定地支持共和政府、反对封建贵族势力,多次受共和政府委托到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任务。□
(摘自《学习时报》)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