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实施“四强”行动 实现争先进位

以“四强”行动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甘肃省高质量发展

22-03-04 17:17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省政府研究室

  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省两会对实施“四强”行动作了进一步细化安排。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三新一高”导向,着眼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对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实施“四强”行动,要深刻把握内涵、把准方向、把牢要求,统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增动能,有力有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一、“四强”行动是立足省情重塑优势的科学谋划

  近年来,我省举全省之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撕下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提速提质,2018年至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3%、6.2%、3.9%、6.9%,特别是2021年迈向新征程、奋进“十四五”,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发展,以跳起摘桃的进取心争先进位,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大指标分别实现过万亿、过千亿的历史性突破,推动我省发展全面进入孕穗拔节、蓄力起跳、后发赶超的新阶段。但整体上,我省仍处于全国的后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亟须提升。基于对全省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的深入研判和综合考量,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实施“四强”行动,聚焦发力培优挖潜、补短补弱,进一步积聚和释放发展动能,支撑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四强”行动深刻把握了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现代化进程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只有依靠工业、做强工业,才能源源不断创造财富,为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增长动力看,科技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能够产生乘数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省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驱动的传统发展道路难以为继,向创新驱动转换已成为必然选择。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有效辐射带动区域内中小城市快速发展,形成强链接、高能量的城市群。推动省会城市扩规提质,增强发展能级和辐射力、带动力,是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途径。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看,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场域,在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吸纳就业、区域协同、要素流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县域的高质量发展。

  “四强”行动有效衔接了国家的战略部署。当前,我省正处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循环”、“双碳”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宏观政策取向,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战略和政策同我省的所能所需高度契合。“四强”行动立足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功能定位,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借力借势发展。深度对接国家关于制造业振兴、保障能源和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等战略部署,将更加有效地融入全国生产力布局、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加速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有力推动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力。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发展,将进一步强化省会兰州的龙头地位,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助推县域经济多点开花、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强”行动充分挖掘了我省的优势潜力。从工业看,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一直是省域经济的支柱,尽管以重化为主、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工业依然是我省最有优势、最有潜力、最有空间的增长点。从科技看,我省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3家,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000多家,科研人员4.3万人,“两院”院士17名,但总体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在科技资源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潜能可挖。从省会看,兰州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尽管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产业支撑能力还比较弱,综合承载力和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但生产总值仍然占到全省的将近三分之一,是全省发展基础最好、要素条件最优、动能活力最强的区域,挖潜提效的空间很大。从县域看,近年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提升,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县市区的产业基础薄弱、财政自给率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重,辩证地看,县域发展存在的短板,也是发挥后发优势的空间和潜力所在。

  二、“四强”行动是点面结合四位一体的系统部署

  “四强”行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体现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多维聚合,每个行动既是各自独立、靶向明确的突破领域,有各自的目标要求、实现路径和着力重点,同时,四个行动也是相互支撑、集聚合力的有机整体,有系统谋划、统筹衔接、协同推进的内在要求。

  强工业立起“顶梁柱”。坚持把工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指示要求,坚持“两条腿”走路,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方面,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落实“1+N+X”政策体系和14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链长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为抓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谋划实施一批石化、有色、钢材、煤化工、新型化工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断扩大以新工艺、新装备为主,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能,加快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新兴产业方面,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打造一批百亿级园区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按照“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运造”同步发展的思路,谋划布局清洁能源、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等项目,加快一体化能源开发建设。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大力培育发展高端化工产品、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中间体等产业集群。争取建设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大力实施“东数西算”产业园项目,打造集成电路新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省生物科技和中医药优势,加快建设生物科技健康产业园,推进碳离子治疗系统产业化发展,深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强科技激活“动力源”。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兰白两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能级和作用,吸引国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省布局,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同位素重点实验室,在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实施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加快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引导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落实科技创新“16条”,大力推进“双创”工程,实施高校院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促进创新成果和市场精准对接。

  强省会打造“增长极”。坚持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从全省大局审视和把握兰州市的功能定位,以打造制造强市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以优质公共服务为保障,打造具有强大承载力和辐射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通道、枢纽、产业、教育、科技等优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能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补齐交通、给排水、供电、供气等设施陈旧老化短板,优化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适度超前做好城市规划,推进旧城改造、智慧城市等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立足国家赋予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兰州新区在加快动能转换、构建产业协作新格局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全面实施兰州经济圈发展规划,加快兰州—白银一体化进程,促进定西、临夏融入兰州经济圈,积极建设兰西城市群,促进我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强县域夯实“基本盘”。坚持把县域发展作为富民兴陇的基础支撑,认真落实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按照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等5种类型,以园区为平台载体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产业发展好、生态环境优的县市区。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促进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村庄联动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完善政策、项目、资金同人口挂钩机制,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适用性规划,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提升行动,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延链补链,培育一批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统筹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改善乡村发展面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鼓励市县积极探索和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增强县域自我发展动力。

  三、“四强”行动是重在创新贵在落实的全新文章

  实施“四强”行动,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好“五量”文章,既各自发力、重点突破,又通盘谋划、统筹推进,在政策设计、机制建设、能力提升、执行效果等方面打好组合拳、下好一盘棋,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机制,确保行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强化统筹协同。“四强”行动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及省级、省直部门和市州、县区各方面各环节,需要从省级层面加强组织保障和有效领导,建立健全省市县协同、区域间联动,推动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保证快速打开工作局面、“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明晰各市州、县市区的功能定位,坚持错位、互补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建立区域间高效联动、融合互促的发展机制,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更加便捷地流动、配置、聚集。

  强化政策集成。按照分类归口、集成聚合的原则,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相关宏观政策、区域政策、行业政策、产业政策等,以及分散于各行各业的政策、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类,形成清单、统筹管理,推动各方面政策协同高效实施、发挥集成效应。省市县都要加大对“四强”行动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财政、金融、产业、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重点市县倾斜支持。

  强化改革创新。“四强”行动是全新思路、全新要求、全新号角,首先理念要创新,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消极等待、小进则满、畏首畏尾、狭隘封闭、急于求成等思想,牢固树立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创先争优、敢于担当、包容合作、蹄疾步稳等意识。其次模式要创新,改变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再次机制要创新,在园区建设、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大胆创新例、闯新路,以高效机制释放“四强”的生机活力。

  强化质效导向。在目标确定、政策制定上,主动对标发达地区,建立完善的台账和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奋力起跳摸高,加快缩小差距。在工作部署、推进落实、督促检查等环节,全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加强督查督办,推动高标准、高质量落实。注重工作实效,以实际效果看高低、评优劣,尤其对投融资、科技等工作,突出效益导向,鼓励突破创新,防止按部就班、有名无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手机里的履职时刻:“理工男”与莫高窟的“化学反应” 手机里的履职时刻:“理工男”与莫高窟的“化学反应”
  • 微海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来了! 微海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来了!
  • 手绘|【2022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初心不改的乡村教育“坚守者”董彩云 手绘|【2022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初心不改的乡村教育“坚守者”董彩云
  • 长图|“声”入人心!全国“两会”甘肃代表委员为民献言 长图|“声”入人心!全国“两会”甘肃代表委员为民献言
  • 兰州市正宁路社区:邀专业院团建共享课堂 优质文化资源向居民开放 兰州市正宁路社区:邀专业院团建共享课堂 优质文化资源向居民开放
  • 兰州西站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快乐多 兰州西站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快乐多
  • 城市新名片即将闪亮登场 甘肃华夏文化博览园加紧施工 城市展厅3月下旬先期开放 城市新名片即将闪亮登场 甘肃华夏文化博览园加紧施工 城市展厅3月下旬先期开放
  • 兰州超额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目标 兰州超额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目标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国家增雨飞机“升级” 提升甘肃人影作
2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出口快速增长
3   甘肃消防员化身“蜘蛛侠”开展空中“营
4   甘肃天水大棚果蔬“抢鲜”上市
5   甘肃促水利工程提质增效 建好“水盆子
6   兰州新区:引新聚优强实体 以现代产业
7   手机里的履职时刻:“理工男”与莫高窟
8   金昌市“弘扬雷锋精神·聚力文明实践·共
9   金昌市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座谈会召开 王
10   “陇南年味”短视频大赛评选揭晓进行颁
11   王立奇在金塔县调研
12   微海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来了!
13   手绘|【2022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初
14   长图|“声”入人心!全国“两会”甘肃
15   【甘快看】甘肃:做大做优小剧场演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