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实施“四强”行动 实现争先进位

兰州市实施“强省会”行动路径研究

2022-03-04 17:17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 韩建民

  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力量

  我国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提高,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布局建设的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8%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GDP。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近40%的人口,创造了超过50%的GDP。中心城市以及都市圈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力量。

  省会是一个省发展要素最集中、高等级要素最多的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尤其在经济发展上相对落后区域,只要聚焦省会这个关键城市取得突破,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对全省起到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甘肃全省看,只有兰州市具备这样的功能和突出优势。

  兰州市落实“强省会”行动的现实条件和显著特点

  兰州市落实“强省会”行动的现实条件

  从2011年至2020年,兰州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增加了4.3个百分点。10年间,兰州市第一产业产值占兰州市GDP的比重下降了0.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下降了15.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增加了16.02个百分点,增长趋势显著。10年间,兰州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增加了8.9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财政贡献率最大。10年间,兰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兰州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了6.8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了1.25%,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则增加了8.12%。

  兰州市落实“强省会”行动的显著特点

  “两头在外”是兰州市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一是自主知识产权在外。主要表现在兰州产业发展中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标准、设计等大多来自兰外、省外,而兰州市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效益不佳。兰州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兰州的经济发展贡献并不显著。二是产品消费市场在外。主要表现在大多农产品和工业产品消费市场在兰外、省外。无论是牛羊菜果药材马铃薯等农产品,还是炼化、冶金、油气等工业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竞争压力巨大,缺乏市场定价权,经济优势无法转变为竞争优势。

  第二产业持续走弱,第三产业持续走强。从兰州市三次产业产值变化趋势分析,第二产业产值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产值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兰州市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显著增加,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兰州市新增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渠道。因此,现实条件和市场环境决定了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市实施“强省会”行动,必须“尊重市场、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有效推进”。

  强力推进兰州市“强省会”行动的路径

  兰州市“强省会”行动的主战场在兰州新区

  兰州国家级新区是兰州的“金字招牌”,是一张亮丽名片。兰州机场是甘肃现代物流产业链中的重要载体。兰州国家级新区和兰州机场的特殊区位及作用决定了兰州市“强省会”行动的主战场在兰州新区。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至安宁区、兰州新区至城关区的交通连接,加快兰州主城区与兰州新区有效连接融合发展,才能实现“大兰州”“强省会”的目标。

  兰州市“强省会”行动的主阵地在兰州主城区

  优化兰州市中心城区交通通道建设,提升通行效率。一是大力推进城关区、七里河区平面交通升级为立体交通;二是强力推进东部批发市场、小西湖商贸城等大市场外迁;三是积极推进机场、火车站、地铁、长途汽车站、轻轨、城际铁路站点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发展,实现场、站、点无缝衔接,提升通行效率。

  提高兰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增强兰州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2020年兰州市城市人口密度仅为292人/平方公里,城市就业密度仅为4.2%,在全国70个主要大中城市中排名靠后。强人口就是强产业,优化城区发展空间,提升兰州人口承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兰州中心城市的集聚效率和辐射带动能力迫在眉睫并大有潜力。

  尊重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尊重市场规律,大力发展成本小、代价低、前景明确的第三产业,切实提高兰州市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比值。进一步改善兰州市中心城区功能,增加和提升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和完善高水平医院、健康养老机构、主题公园、文化馆、博物馆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提高消费性服务业水平,促进金融、保险、通信、信息、咨询等商业服务业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兰州市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兰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消费能力。积极塑造并宣传兰州,以冬暖夏凉、康养旅游等为特色的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汇聚人气。

  改善营商环境,争取市场竞争话语权

  甘肃与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差异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差异。营商环境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根据《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兰州市排名居后。兰州市应该出台强力举措,聚焦难点痛点,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提升政府形象,争取市场竞争话语权。□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