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争先向未来——陇南市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 本刊记者 张佳斌 实习生 薛文阅
过去的陇南,常给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印象;如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其区位优势正日渐凸显。
以路为基,助力经济腾飞。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打通了陇南北上兰州、南下川渝的通道;2018年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兰海高速穿越陇南南部山区,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陇南“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整个陇南,从“死角”地带,变成了南下川渝、东进陕西、北上兰州、西连九寨的黄金通道和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保姆式、管家式”服务
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和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三新一高”要求,主动发挥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努力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陇南市计划实施重大项目350个,总投资4697.1亿元,包括实施西和至宕昌高速公路、天水至陇南铁路等8个百亿项目,实施S44康县至略阳高速公路望关至白河沟段工程等87个十亿元项目和实施陇南机场改扩建等255个亿元项目。
2021年12月,记者来到陇南市武都区、康县等地,实地探访了一年来陇南市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陇南市“项目建设突破年”。记者从陇南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1年,陇南市紧盯打好固定资产投资“翻身仗”目标,全年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96个,总投资1422亿元,年计划投资315.2亿元。前三季度,全市开复工项目580个,完成投资24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5.7%,位居全省前列。项目建设成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展现出了强大的动力,跑出了亮眼的“迈速表”。
“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抓到底”,记者了解到,陇南市委、市政府对50个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推进制度,要求市级包抓领导每月深入项目现场开展一次督查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此外,市委、市政府加大检查力度,对工作不力、项目推进缓慢的责任单位和部门在全市通报。对出现不作为、慢作为、影响项目进度等问题的责任人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追责。
“保姆式、管家式”服务,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陇南市委、市政府抓好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保障,对重大项目前期手续,依托在线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即来即办、快审快批,并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指派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切实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2021年10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省。据陇南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陇南市发展改革委不停顿谋划项目、不断线对接调度、不下线报建审批、不放松发展产业、不放手保障要素,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为推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建持续引领
为项目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在陇南市武都区桔柑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现场,记者看到,中心镇区政府综合办公楼周围,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派出所、兽医站、邮电所、集贸物流市场等整齐坐落,公共服务区域的配套设施已经完善。在白龙江以北镇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和施工人员紧张作业,陇南市供销智慧冷链物流园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据了解,小城镇建成后,将成为陇南市区东出口和东部片区的商贸、物流服务基地及农特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在一线,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责任,确保材料合格、质量一流。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完成85%,预计2022年5月可全部交工。”项目负责人李耀武告诉记者。
重大项目建设立足民生,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陇南市武都区医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旨在为全区人民的健康和养老提供便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该项目按照“医疗+养老护理”的模式,以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和科室设置建设。目前,医院综合楼已经建成,针灸康复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中。
“我们项目组共设有2个党支部,支部党员加班加点抢工期,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整个项目计划在2022年10月底竣工。”武都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副主任童华为说。
在康县康略高速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运输车、塔吊等工程设备正在紧张作业,施工人员各司其职,一派繁忙景象。记者了解到,S44康县至略阳高速公路望关至白河沟段工程,作为《甘肃省省道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省级高速公路18条联络线之一,是对“H”形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补充,是陇南市作为甘肃省向东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出口公路和省际通道。项目预算总投资82.21亿元,建设工期4年。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5.1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0.6%。
“康略项目各土建工程自2021年3月底正式进场开工以来,全体参建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努力拼搏,迅速掀起大干热潮。康略高速公路项目作为2021年全省7条新开工重点交通项目之一,率先实现了项目建设‘开工红’。”甘肃公交建集团康略项目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杨延平说,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项目建设重点、难点、痛点工作,大力开展跨单位、跨标段支部共建和党员先锋队活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项目分公司成立了7支党员先锋队、6支青年突击队,设立了20个党员先锋岗、4个党员责任区,在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应急抢险中显担当、展作为,党建引领和推动项目建设的组织优势得到有力彰显。
项目紧锣密鼓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陇南市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得源头活水来”。正在续建的陇南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总投资17.32亿元,是一个集农副产品、农资农具、日用百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辐射陇南一区八县及陕甘川渝相邻城市。目前,建成的果蔬交易市场、冷藏保鲜库、标准化仓储物流中心、电商产业园、双创孵化示范基地、综合配套大楼已投入运营,其余各板块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力争在2023年之前,全面建成陇南市生活用品、救灾物资等民生所需保障供应中心。
据了解,果蔬交易市场入驻的300多家客商已正常营业,形成了陇南最大的果蔬专业批发市场。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于2016年7月31日正式上线运营,至目前入驻平台客商达400多家,线上累计完成交易额达6.5亿元,促进线下交易约15亿元,在“1688平台”农业类目排名中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以及与周边城市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覆盖面,让园区充分发挥市级现代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有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陇南东盛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治东说。
康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每年夏天,来这里参观居住的游客络绎不绝。全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镇16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会址建成投用,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在全省推广。
如今,康县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推陈出新,通过项目建设在乡村旅游上再出新招。
老乡的牛圈摇身一变,成了温馨雅致的咖啡馆;原本杂乱的储物间,成了惬意明亮的阳光书屋;味道一绝的重庆火锅,也成了这里的标配;村民变身餐饮服务员和保洁员,既在这里领工资,又在这里拿分红……原来,这是长坝镇党委、政府采取“支部+农户+公司+龙头企业”模式,全力打造的“山根梦谷”——一座集“特色民宿、旅游观光、康养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文旅康养融合示范村。
据介绍,2021年,长坝镇党委、政府流转整合农民土地50亩、25座农户院落260间房,在保留旧房屋乡土韵味的基础上再作提档升级,并融合精品餐饮、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在村内精心打造“山根梦谷”民宿项目。项目分三期建成,一期项目民宿示范区的5个院落19个民宿房间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通过对老旧房屋和原始村落的改造,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村落形态,保护了乡村自然风貌。”长坝镇镇长张俊文介绍道。
“项目建设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有的项目超前谋划,清单化推进实施。”陇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银平说,“2021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有4次集中开工、4次重点督查;市上每月要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月还要召开重大项目建设调度分析会。”
“2021年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每天晚上要召开观摩点评会,提出措施办法,加快项目推进。2022年是我们的项目攻坚年,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着力推动,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高质量、高水平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李银平说。
“目前,我们的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方面,且一产和三产项目比重较高,受地理环境和政策限制,二产项目的谋划建设还不足。但我们陇南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很强的后发优势。”陇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侯碌成表示,陇南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三新一高”要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与陕、川、渝等地的互通互联,让产业走出去,把订单引进来,努力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