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专题策划

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 走出具有白银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3-05-05 16:09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社 编辑:张玉芳

  中共白银市委书记 杨建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白银市立足工业城市功能定位,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重要原则,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按照省委提出的做好“五量”文章要求、8个方面经济发展“赋能”要求和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人民富裕、精神富有、山清水秀、平安和谐”6个现代甘肃的部署,明确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和实施“产业提质、科技突破、项目攻坚、绿色赋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的具体举措,推动一切工作向“兴产业”聚焦、一切力量向“兴产业”倾斜、一切资源向“兴产业”汇集,走出了一条具有白银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施产业提质行动,厚植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发挥白银产业多元、耦合度高、基础良好的优势,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重做大一产调结构。充分放大白银土地类型多样、耕地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分布相对集中的优势,按照“引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加工基地、布局一批专业市场、配套一批冷链物流设施、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创建一批拳头品牌”六个一批的发展思路,谋划布局了“四集群+四片带+N”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明确了牛、羊、猪、菜(瓜)4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文冠果、枸杞、马铃薯、小杂粮4大优势产业片带化发展,林果业、黑毛驴、盐水(鱼)虾、中药材等县域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凝练产业链重点项目156项,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89家,合作社7276家,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63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42个,优势特色种植养殖规模分别达到520多万亩、2030多万头(只)。注重提升二产延链条。针对白银工业“依重依能依化”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全面梳理和优化布局工业产业链,确定了寒旱农业、有色稀土、文化旅游、新材料、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循环化工、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药、通道物流、能源储运转化等12条重点产业链,分行业领域细化形成42条子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183个,总投资1949.9亿元。国内行业单体产能最大的稀土萃取生产线建成投产,银光集团百吨级改性硅油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东方钛业建成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钛白粉生产线,52个风光项目并网发电,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实施,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849.9亿元。注重丰富三产育动能。充分发挥毗邻兰州的区位优势,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加快唐道文化旅游生态城、景泰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持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文旅品牌,白银区水川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靖远水岸三合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银成为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规划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到5家,3A级旅游景区达到10家。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77.46万人次,同比增长224.5%,实现综合收入19.63亿元,同比增长327.12%。

  实施科技突破行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放大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国字号”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效应,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聚力打造“银”字号创新要素聚集平台。把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放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上,着力打通产学研用转化通道,先后建成中科院近物所、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白银创新中心、白银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一批产学研用平台。聚力构建“银”字号企业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孵化器和研发机构“双提升”计划,靶向扶持“骨干”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家。聚力突破“银”字号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赛马”、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湿法炼锌等6项成果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58件,位居全省第二。

  实施项目攻坚行动,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树牢“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项目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注重超前谋划“争项目”。紧盯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专项资金支持领域和省上促进经济稳中有进的10个方面47项政策措施,精准谋划梳理项目清单,扎实做好各类项目的谋划储备。今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479个,年度计划投资397.84亿元,较2022年增加31个、增长22%。注重精准对接“引项目”。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聘任招商大使、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精准招商,重点筛选招引一批“有企业家情怀、有专业管理团队、有成熟技术”的企业和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今年一季度,新引进项目23个,签约金额34.59亿元,增速达170.66%。注重领导包抓“建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建成、竣工项目早达产。今年一季度,17个省列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25.58亿元;155个市列重点项目开复工率84.89%,完成投资58.44亿元。

  实施绿色赋能行动,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力

  着眼“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重点区域生态地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拓展绿色版图。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的思路,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工程,持续推进沿黄生态廊道、道路景观、农田林网等生态屏障建设,加快构建“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绿色生态体系,每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0万亩以上。夯实绿色根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东大沟重金属点源治理成为全省河道治理样板工程,金沟河水清岸绿景美,祖厉河水碧绿荫花香,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黄河白银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壮大绿色经济。抢抓黄河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紧盯“双碳”目标,谋划实施了生态廊道、国家储备林、祖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平川4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加快推进,文冠果、枸杞等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156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激发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立足白银“兰白一体化”重要节点功能定位,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精心描绘城市颜值、塑造城市气质、提升城市品位。高起点规划城市。坚持“多规合一”,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突出传承文化、旅游功能、共建共享,先后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海绵城市、园林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等专项规划,聚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量级。高标准建设城市。坚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城市建设定位,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方位加快城市“改头换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常态运营,老旧小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建成金岭公园、金鱼公园等综合性公园14个,新改建道路总里程99.8公里、污水管网240多公里。高品位经营城市。健全完善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工地”“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停车”建设,建成市级建筑工地监控和城管执法平台,打造智慧社区67个,全市停车场达到255个,停车位5.92万个,推动城市管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真正让城市处处彰显现代化气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