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真本领 解决真问题
陈克恭
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早就知道矛盾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要求始终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把任何事物既统归于“一”,又分为相反相成的“二”,通常我们称之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并视之为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科学思维方法。
关于“一分为二”的“一”
“一”是统一的“一”,归一的“一”,一体的“一”,一以贯之的“一”,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普遍性。自然科学中以某一系统为研究对象,通常用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和单位体积的科学范式表达系统的整体性。自然科学的母语——数学语言,就是建立在“一”这个系统中的学说。微积分中 这个式子,就是反映“∞”与“0”统一于“1”这个道理的。从式中可以看出,在从“0”到“1”的系统过程中,严格遵从形式逻辑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大定律,但系统的两个端点值则是统一于“1”的。从这个数学式子可以发现,辩证法统摄着形式逻辑,而形式逻辑又支撑着辩证法。
因此,系统观念是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它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即指从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观念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从而统筹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也是一种工作方法,指在推进工作中要兼顾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好综合平衡、整体推进。系统观念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统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应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关于“一分为二”的“二”
“二”是就如何认识“一”而言的。中国人常用“格物”和“经略”表达认识事物和改造世界之意。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我们可具象于一个西瓜,以求尽意。吃西瓜,首先要一分为二,“二”既是源于“一”,又是对“一”的解构。长在地里的西瓜有向阳的一面,也有背阴的一面,向阳与背阴相反相成、彼此依存。“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而,阴阳共生是事物存在之道。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一篇以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共性与个性等为范畴的哲学著作,文中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可见,“道”即是“矛盾”,是事物存在之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遵循这一原理,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回望我们党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哲学谱系,那就是以统一性原理为指导,始终坚持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既把事物统归于“一”,又把事物分为相反相成的“二”,抓住事物整体系统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系统中的主要矛盾。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不同的战略目标,制定不同的方针政策,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从而以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
关于“一分为二”的“分”
“一分为二”中的“分”很关键。如切西瓜一样,西瓜上有数条似“经线”般的天然纹路,沿着每一条“经线”都可以切,但不同的“经线”对应着不同的“二”,每个“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的哲学家以不同的哲学范畴看世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但每一个概念范畴都是相反相成的。毛泽东同志在诸多对立统一的矛盾之中提出了一个“主要矛盾”的概念。按照把握主要矛盾的方法论,即不停留在如何切的争论中,而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切。若要区分甜和不甜,就按向阳和背阴的分割线切;若要均衡甜和不甜,就错位90°,将向阳和背阴等分切。这种切法就叫抓住主要矛盾分析事物、解决问题。
《诗经》中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描述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以警示防止极端,避免社会灾难。《中庸》中经世济民之道的哲学理念,要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强调要在系统“一”中统筹两端。《墨经》中“权重相若也相衡”的论述以及“标本兼治”的哲理,正是基于对杠杆原理平衡条件的分析而得出的。《中庸》的“庸”,可作“用”解,强调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并且只有大有作为,才能克服惯性、防止极端,才能避免不平衡状态转化为失衡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颠覆性错误,因此,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又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将协调性寓于整体性之中,用整体性统揽协调性,反复强调前后两个30年的统筹性和协调性,市场和政府作用的统筹性和协调性,力度和节奏的统筹性和协调性,质和量的统筹性和协调性,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无不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气息,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信,根本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自信自立,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处理“破”与“立”,防止“左”和“右”辩证统一的自信自立。
简言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既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也提供了把握规律、推进工作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内涵,成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标志性成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掌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拥有了过硬的看家本领,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主题教育,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要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奔着问题去、照着问题改,推动主题教育结实果、出实绩、见实效。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好看家本领,办好甘肃事情。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地图上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划了一条直线,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以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胡焕庸线’东南方43%的国土,居住着全国94%左右的人口,以平原、水网、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地貌为主,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该线西北57%的国土,供养大约全国6%的人口,以草原、戈壁沙漠、绿洲和雪域高原为主,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说基本国情,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实际上,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与“胡焕庸线”平行。故而,我国人口关系上的不协调不平衡,其本质上是水土关系的不协调不平衡。甘肃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但大跨度、长时间的一个矛盾是水土关系的不平衡不协调。
甘肃的水土关系可以概括为四大类:甘肃南部秦岭余脉以南,位于400毫米降水线以南,有水无土,这里的历史就是一部“造田史”;东部有地缺水,位于400毫米降水线左右,这里的历史就是一部“集雨史”;中部黄河流域地区,位于400毫米降水线以北,黄河穿流而过,有水有地,但“水低地高”,这里的历史就是一部“提灌史”;西部河西走廊,降水在100毫米至250毫米之间不等,因祁连山而发育有内陆河,这里水少地多,其历史就是一部“分水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新时代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将水土保持与节约用水等量齐观,纳入对地方政府的年度考核,并且将陇中黄河流域纳入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以刚性约束对其水土流失防治赋予法律责任。国家水网建设重点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黄河上中游等地区的用水需求,提出了自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连通长江、黄河及其西北内陆河水系,为黄河流域及河西走廊地区供水的调水线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支持国家水网建设是“国之大者”;“平水土”解决甘肃水土关系不平衡、不协调的历史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之重”。为此,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甘肃代表团已以全团名义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建议案,我们应加快开展优化调水线路布局,加强地质勘察设计,强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细化工程调水量分配方案和受水区水量配置方案等工作。
我省正在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掌握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好主题教育,推进好“三抓三促”行动,掌握了真本领,就能统筹好“国之大者”与“工作之重”,就能统筹好调水与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真问题,办好甘肃事情,以甘肃之彩为国增光、为民造福。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 2023-07-13寻访思想源头 感悟实践伟力
- 2023-04-10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 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 2022-08-09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甘肃省全力以赴抗击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
- 2022-07-06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甘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