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践思想 实干绘丹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主题调研采访走笔
本刊记者 张佳斌
无垠的草原、奔腾的骏马、醇香的奶茶、嘹亮的牧歌……内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总让人充满着无限遐想。当站在祖国北疆的热土上时,我们会发现,她不只此一面。她还有充满科技气息的现代农业和迸发着无限活力的现代工业。7月16日至19日,本刊记者跟随调研采访团的步伐走进内蒙古赤峰市,进工厂、访企业、看沙地,“零距离”感受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洄游历史长河 探寻红山文化
厚重的历史总让人魂牵梦绕,多彩的文化总让人心生向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这是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了解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历史沿革时作出的深刻指示。
寻文化之深,必溯其源流;赏传统之美,必探其精髓。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来到赤峰市博物馆、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在这里体验了一次穿越古今的时空之旅。
赤峰,因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红山文化也因此而得名。红山文化以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呈现出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独特风采,令世界瞩目。
岁月不语,惟石能言。这里有着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兴隆洼文化孕育了“华夏第一村”,讲述着远古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勤劳和智慧;“中华第一龙”C形碧玉龙,以其精美的造型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天地的崇拜。
勤劳勇敢的先民在赤峰大地上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远古文化,特别是红山文化中的玉文化和龙文化,开创了中华民族“尚玉”“崇龙”文化的先河,证明西辽河流域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赤峰市博物馆副馆长王迪介绍说:“赤峰地区的远古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定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和深远的重大影响。”
推开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翻开了一部具有宏大叙事的历史书。汉、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多个民族先后在赤峰这片热土上留下足迹。漫步馆内,展柜中的各种珍贵文物,向我们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璀璨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奏响了一曲中国北疆民族融合的华彩乐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作停留。赤峰,这座人文历史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文化交融、民族融合的奇迹,让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统一性,深刻地映照在了民族融合的“多元”与“一体”上。换言之,读懂了赤峰,也便读懂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
牢记“国之大者” 书写“绿色史诗”
如果要选一种颜色来形容赤峰的自然美景,我相信,那一定是绿色,是绿意盎然的绿,是绿满河山的绿。
“踏山行川,不如三十二连山梯田望远”。
敖汉旗三十二连山因三十二个山头相连而得名,总面积3.2万亩,曾是敖汉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紧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是过去三十二连山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旭东说:“敖汉旗是科尔沁沙地南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由此可见,生态治理对于这方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92年,三十二连山开始治理,1997年进入统一规划、集中攻坚阶段。“那真的是一场战役。”时任分管农业副乡长的韩旭东被任命为综合治理工程总指挥。全乡12个行政村的各族群众组成了7500多人的劳动大军。
“我们是农民,这是我们自己的地,就得自己治理,要想吃饱饭、吃好饭,你就得劳动。”韩旭东在动员乡亲们时如是说,朴素的语言尽显生态保护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十二连山坡度大,不适合植树造林,但可以修梯田。通过三代人几十年的努力,一锨一镐,终是让这荒山变成了良田。“生态治理以后,群众的庄稼收成翻倍,亩均增收近千元,成为生态治理的最大受益者!”韩旭东感慨道。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线穿沙公路宛如一条丝带,将茫茫沙海分割开来。登高远眺,道路两侧的草方格在沙漠中铺展,犹如置于天地间的巨大“棋盘”,翁牛特旗人就是那执子对弈的棋手,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胜天半子的传奇。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是赤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实践中,翁牛特旗探索出了一条“以路治沙、以工代赈”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发动周边群众投工投劳、固沙造林、增加收入,通过修建穿沙公路,把沙区切割成若干治沙单元,由公路两侧纵深推进沙地治理。“今年5月,全长15公里的第16条穿沙公路其白线竣工通车,标志着全旗‘六横十纵’治沙网格体系正式形成。目前全旗穿沙公路总里程400多公里,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环宇向记者介绍时,眼里流露出的不只有骄傲,还有必胜的信念。
勤劳勇敢的赤峰人民充分发扬蒙古马精神与“三北精神”,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书写出一部荡气回肠的“绿色史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解。
壮大优势产业 推动创新发展
赤峰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处处洋溢着的生机活力。无论是创新力十足的产业创新研究院,还是成功转型的工业园区,无不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产业创新研究院是赤峰市委、市政府科学布局、优化服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该研究院既是科研机构,又是服务平台,集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数字智控、科普研学、企业孵化、政策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是赤峰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赤峰市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素有“内蒙古缩影”之称,也是鼎鼎有名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走进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熔吹炼车间,一台新型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和一台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通过溜槽连接,经连续作业即可产出含铜99%左右的粗铜,两步完成了铜精矿—粗铜连续冶炼的全过程。这就是赤峰云铜在国内率先淘汰PS转炉后成功研发的新工艺——赤峰双炉连续炼铜技术。“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铜冶炼生产吹炼工序中存在的含硫烟气无组织逸散和难收集难题,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和清洁生产提档升级。”赤峰云铜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地处北纬41°~45°牧区的赤峰市,也是优质羊绒产出带。虽然当地的羊绒质量在世界是顶级的,但本地的羊绒企业曾一度做外贸加工,是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厂。赤峰人意识到,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东黎羊绒”这一品牌就此诞生。通过入驻短视频平台,仅2022年就实现了销售额过亿元的目标。“预计今年我们在短视频平台的销售总额将达两亿元,占全部销售总额的30%。”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国杉介绍说。
从远古走来的赤峰,如一位技艺精良的画师,她蘸着笔墨,在这片广袤而炙热的土地上尽情挥毫,描绘出一幅文化繁荣、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的美好图卷。
- 2020-01-1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 2020-03-1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 2020-03-16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 2020-03-16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近期防控重点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