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层人才沃土
潘 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这为推动新时期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持续完善人才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高质量人才工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建优人才机制,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效能。人才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习惯把人才管住,许多政策措施还是着眼于管,而在服务、支持、激励人才方面措施方法单一,人才效能无法得到充分释放。要持续深化人才“放管服”改革,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管控风险的试错机制,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包容人才。要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当前,人才评价体系仍然不够合理,“四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人才评价要重实践重成果,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学术道德、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建设,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好成果。要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对人才不能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更不能一把尺子衡量。要多渠道搭建人才实践锻炼平台,引导人才到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急难险重岗位锻炼,让人才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服务发展的综合能力。
突出急需紧缺,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引进人才要注重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和实用性,更多考量人才与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要立足需求“引”。引才工作要紧扣当地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需要,理清所需人才的数量、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制定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方案,解决以引代招、招引倒挂、降格以求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引才。要拓宽渠道“引”。当前,“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要创新引才方法,变以往坐等人才“上门”为政府主动“求贤”的引才模式,灵活运用“走出去”与“请进来”、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等方式,采取市场化、专业化手段引才聚才。要搭建平台“引”。结合我省“1574”人才工作布局,抢抓实施强科技行动机遇,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对创新意识强、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以优良就业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
强化服务保障,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生态。人才既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要千方百计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人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贡献智慧力量。要强化政治引领。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要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引导专家人才积极为凉州发展建言献策,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要保障待遇落实。针对人才多样性和差异性特点,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提升工作、学习、生活的便利度。要落实落细“陇原人才服务卡”各项政策措施,解决好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就医保障等关系人才切身利益问题,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要营造浓厚氛围。敬才则才兴,爱才则才聚。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人才宣传力度,选树一批“身边榜样”,推广一批经验做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作者系中共凉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2025-02-25深化改革创新 汇聚众智众才 全面加快现代新国企建设
- 2025-02-25赓续历史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 全面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 2024-12-16劲笔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组工答卷
- 2024-12-16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勇担文旅发展新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