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经验交流

发挥组织优势 强化协同联动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2025-04-02 11:13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张 强

  近年来,天水市秦州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通过“小院议事厅”、“六个一”工作体系、“四方议事会”等形式完善体制机制、织密筑牢网格、汇聚多方力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融合共进。

  小院议事解民忧,基层治理见成效。天水市秦州区西关街道解放路社区创新搭建“小院议事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有效破解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和堵点。突出自治共享,用活“五事”民情工作法。民事民提——说事,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民事民议——议事,让群众各抒己见,民主表决共同商议。民事民决——理事,明确办理时限,实时跟踪办理进度。民事民办——晒事,及时公开理事方案和理事结果,了解事项处理进度。民事民督——评事,定期邀请居民代表对公共事项开展民主测评,做到“社区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突出排忧解难,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小院议事厅”治理新模式,吸纳辖区7家“大党委”成员单位和256名党员,凝聚结对共建新合力。“小院议事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汇聚各方力量联合办事,协商解决噪音扰民、暖气管道老化、垃圾乱堆、下水道堵塞、污水外溢等辖区大事小事,真正让居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

  “六个一”工作体系,提升居民服务满意度。秦州区西关街道自由路社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个一”工作体系,不断丰富社区发展治理内涵,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切实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共建机构。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三新”组织、业委会等优势资源,讨论决定社区发展、安全生产、民主自治、精神文明、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全面抓好社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一核多元治理。以社区“大党委”为中心,构建一核多元、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每月围绕社区重大事项和居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一套工作机制。坚持项目认领、协调议事、互联共建、双向服务、责任考核五种工作机制,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文明创建、管理治理等各项工作,统筹解决各类民生问题,实现互利共赢。一张治理网格。将辖区划分为11个网格,配备11名网格员,每个网格建立党组织。通过网格发现、社区汇总、街道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模式,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的治理格局。一组智慧信息。拓展“民情气象站”功能定位,线上建立智慧服务平台实时接收民情民意,线下设立民情服务窗口、民情信箱、民情热线等实时登记民情民意。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接单、居民评单的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一个议事平台。搭建“1+7+X”议事平台,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议,着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增强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方议事会”,议定社区大小事。秦州区天水郡街道藉水南路社区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四方协商议事模式,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新格局。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居民群众“点单”、网格员“收单”、社区“接单”的形式,分级分类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落实清单,定期召开“四方议事”会议,商议小区发展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形成四方联动、一核多元的治理新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聚焦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形式,协商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问题,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D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