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经验交流

“3143”工作法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2025-08-29 16:1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敦煌市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和先锋引领工程,坚持从精准摸排、建强阵地、服务暖心、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用力,构建“3143”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培育“引流聚敦·汇流共煌”品牌,切实增强流动党员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聚焦“三个”精准,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动态摸排、“码”上报到,实现流动党员由“被动登记”向“主动报到”转变。全域覆盖精准摸排。以支部为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拉网式”摸底排查,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服务驿站设置“报到码”,摸排各领域流动党员281名,引导52名流动党员报到“归队”。分层梳理精准分类。创新建立“三分工作法”,以共管协议纳管连续6个月以上的“稳定型”流动党员,以“行前谈话—途中联系—返乡补课”机制牵稳季节性的“候鸟型”务工党员,以货运司机党群服务中心保障跨区域流动的“高频型”司机党员。动态跟踪精准纳管。建立流动党员“六清”台账,持续强化流出地关心关爱、流入地主动服务的双向联动机制,推动流动党员省内纳管率达100%,省外纳管率达47.3%。

  构建“一套”体系,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家。按照“中心凝聚力量,驿站传递温暖,窗口架起桥梁”的思路,创新打造“1+4+N”流动党员立体化服务矩阵,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全域覆盖”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格局。“1”指依托市党建服务基地,打造集党员登记联络、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县级流动党员服务中心;“4”指按照流动党员工作性质,借助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零工驿站、工会驿站、司机之家搭建4个流动党员核心服务阵地,免费提供休息娱乐、手机充电、急救药品、茶水休憩等应急便民服务;“N”指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园区企业等全面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让他们在“暖心服务”中感受家的温暖,实现从“被融入”到“想融入”的转变。

  坚持“四心”服务,确保党员管理不断线。坚持用组织“初心”换“归心”、服务“贴心”换“安心”。组织生活“融心”。全面推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主动发送流动党员纳管商请函120余份,全覆盖建立双向联系机制,督促流出党员主动及时报到、参加组织生活。补钙充电“强心”。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教育体系,线上推送理论资料325期950余篇,邮寄学习数目130余份,紧扣行前、外出、返乡开展教育培训32场(次),确保流动党员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结对帮带“暖心”。积极探索“专人联系、专岗服务、专项沟通”机制,健全完善“1+1”“1+N”结对联系模式,结成帮联对子125个,实现点对点、心连心。走访纾困“安心”。建立流出党员“四联三访两必谈”制度,每年至少走访1轮次,帮助解决邻里纠纷、“一老一小”困难80余个,提供就医、就学服务60余次,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搭建“三大”平台,确保党员善为且有为。精准赋能、双向联动,让流动党员成为带动发展的“活力纽带”。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将流动党员纳入“平急结合·应急支援”志愿服务体系,集中设立先锋模范岗35个,帮办实事280余件,探索实行“月度亮分公示、季度星级评定、年度标兵评选”,不断激励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建言议事平台。以“问题我来提、方案我来议、治理我来管”为主题,开展“小区发展我来谈”等活动15场(次),收集金点子、好建议110余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流动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坚持政策引导一批、乡情感召一批、发展吸引一批,10名返乡流动党员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举办文旅专场招聘会4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500余个,125名流动党员实现稳定就业,干事创业平台更加稳固。D

  (作者系中共敦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