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廉政建设

观过知仁:用好容错机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025-09-23 09:50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论语·里仁》:“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朱熹《论语集注》:“党,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仁,同‘人’。”《论语集注》还引程子的话说:“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意思是,人的过失,各有类型。君子的失误往往是由于厚道,小人的失误往往是因为刻薄。君子因为仁爱而犯错误,小人则因为残忍而犯错误。杨伯峻先生则将“观过,斯知仁也”译为: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东汉顺帝时期,有一位官员叫吴祐,以仁爱深受百姓拥戴。他在胶东任职时,有个叫孙性的手下,私自向百姓收取了五百钱,然后为父亲买了衣服。他父亲很生气:“有这么好的长官,哪能忍心欺骗他呢?”就督促他去向吴祐认罪。孙性既惭愧又害怕,就拿着衣服到衙门自首。吴祐把左右的人支开,问他为什么,孙性把他父亲的话都告诉了吴祐。吴祐说:“你因孝顺父亲的缘故,背负了不好的名声,正所谓‘观过,斯知仁矣’。”就让他回去感谢他父亲,并且把买的衣服送给了他。但这个例子也可以这样看,孙性私自向百姓收钱给父亲买衣服,也说明他是以权谋私。谁都会犯错,谁都会有过失,所以“观过知仁”,也成为后世了解、考察一个人的重要途径。

  因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说明他是一个没有分寸感的人;因帮助他人而迟到,说明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不论撞了人还是撞了狗都是过失,但为了躲避人而撞了狗是一种性质,为了躲避狗而撞了人则是另一种性质;不论谁念错了字都是过失,但中学生念错了字是一种概念,大学教授念错了字则是另一种概念。干工作也一样,有些人因为“能者多劳”出现失误,有些人则因为“无能为力”而出现失误;有些人因为“敢于担当”犯了错,有些人则因为“自以为是”犯了错。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好容错机制,确实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