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实施“四强”行动的信心决心 推动甘肃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
本刊评论员
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今年省“两会”再次对“四强”行动作出全面部署。“四强”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在紧紧抓住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基础上,明确提出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实现路径和工作重点,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的全局性谋划。这一创新性发展思路充分揭示了当前甘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导向,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刻把握“四强”行动蕴含的科学本质,坚定实施“四强”行动的信心和决心,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要深刻认识“四强”行动的历史意义,在继往开来中塑造发展新优势。回顾甘肃现代工业发展史,得益于甘肃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为代表的相对齐备的基础产业体系,甘肃无论是在工业基础方面,还是在科技创新方面,都有着亮眼的成绩单。省会兰州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同样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浓厚的科技气息。此外,甘肃在多年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县域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强”行动,是在充分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当前全省经济发展形势,面向未来提出的一项长远发展规划。众所周知,甘肃基础不差,但短板突出,各项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突出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实施“四强”行动,统筹经济与生态,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增强城市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能级,推动形成全省发展新优势。
要充分把握“四强”行动的内在联系,在统筹部署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四个“行动”看似相互独立,有着各自的谋划部署,但究其本质,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强工业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反之,工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的进步与繁荣。在强工业和强科技的带动下,省会兰州这座老牌工业城市可以实现城市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出集聚效应,吸引和留住更多科技和管理人才,强省会战略也会同步实现。同理,要实现县域强,就需要有先进科技作为支撑。只有不断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先进实用技术在县域特色产业中的运用,才能增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在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品牌打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此外,工业强、省会强和县域强,也必定带动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人才的集聚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由此可见,“四强”行动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而非各自为战的个体。通过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全面落实,一定可以迸发出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紧紧抓住“四强”行动的突出优势,在国家战略中构建发展新格局。“四强”行动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而是要借助国家的发展红利,把甘肃的发展接入国家的发展全局,将自身发展优势充分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中。在共建“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部产业格局优化调整、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甘肃经济的发展将迎来全新机遇。要充分利用甘肃科技处于全国第二梯队的比较优势和在清洁能源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在“数智化”等新兴产业方面加速布局,培育更多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并借助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实施“东数西算”在我省协调布局,尽可能消除甘肃在地理空间上与东部沿海省份的比较劣势。可以预见,随着我省各项产业、政策不断融进全国产业发展的大浪潮,我省工业、科技、省会和县域将实现快速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持续向上突破,迈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我省要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找准发展切入点,要紧盯重大发展机遇,提前布局、尽早实施,以“四强”行动带动甘肃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实现后发赶超、争先进位。
- 2022-02-23开拓进取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篇章
- 2022-01-20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元旦献词
- 2021-11-15大战大考前的关键决断
- 2021-11-05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