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从塬上来——倾听陇东人民对革命的赞歌
红歌承载革命记忆,红歌传扬人民心声。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全国各地人民唱响红色经典,铭记党的恩情,传承革命精神。
甘肃庆阳有着红歌孕育和传唱的自然条件、人文积淀和革命基因。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风暴席卷陕甘大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陇东大地上点燃了陕甘革命之火,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府,给陇东歌谣注入了新的红色革命的元素,从而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红色歌谣。这些红歌体现着人民拥军爱党、歌颂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的情感,传递着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心声,表达着人民群众一心向党的决心,也唤醒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觉悟。《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就是这些红歌作品的典型代表。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与边区生产展览会同时在延安举行。12月9日,毛泽东参观生产展览会后,在西北局办公厅邀请吴满有、申长林等17位劳动英雄座谈。在座谈过程中,庆阳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一位名叫孙万福的老英雄站起来,走近毛主席,用两只手紧紧抱着毛主席,他的胡须因兴奋而有些颤动,他大声吟诵道:“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羊也有了,这都是你给的,没有你,我们这些穷汉趴在地上一辈子也站不起来!”就在毛主席握住他的手,面带微笑地听着他说话的时候,孙万福的情感闸门再次打开,热情洋溢、激动万分地清了清嗓子,即兴唱诵道:
高楼万丈平地起,
盘龙卧虎高山顶,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天上三光日月星,
地上五谷万物生,
来了咱们的毛主席,
挖断了穷根翻了身。
为咱能过上好光景,
发动了生产大运动,
人人努力来生产,
丰衣足食吃饱饭。
边区人民要一心,
枯树开花耀眼红,
千年的古树盘了根,
开花结籽靠山稳。
比如东海上来一盆花,
照到咱边区人民是一家。
比如空中过来一块金,
边区人民瞅到一条心。
孙万福一口气唱诵完这首诗,与会英雄们都惊喜万分。毛泽东拍着他的肩膀,问他是不是个秀才。他望着主席回答说:“我一字不识啊!”毛泽东听他说一字不识,对这位农民诗人的天才大为惊叹!后来,这首诗经著名诗人贺敬之修改,被谱为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唱红了边区,传遍了全国。
《军民大生产》
1944年7月间,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张寒晖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下乡收集民歌,来到华池县城壕村,住到张振义家里开展工作。房东张振义的婆姨,是一位很好的民歌手,会唱的陇东民歌,“三筐五筐”都装不完。他从张振义的婆姨这里,学会了民歌《推炒面》。几天后的早晨,张寒晖扛着锄头正要下地,看到村西头有一家在盖新房,几位亲戚正帮房主打地基,一边唱着打夯号子一边干活。风格独特的夯歌立即吸引了张寒晖的注意力,他不由自主停住了脚步,细听他们的夯歌合唱。
张寒晖结合《推炒面》《夯歌》,“旧瓶装新酒”,给这个曲调填入新词,很快创作出了反映边区军民大生产的《军民合作》歌。1945年8月,张寒晖随八一剧团去爷台山慰问,他把边区军民大生产的场景充实到这首歌里,增加到了10段,这就是《边区十唱》。
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周恩来总理在领导编排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把张寒晖创作的《边区十唱》编在第4场《抗日的烽火》中,段落精简为5段,正式更名为《军民大生产》,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声音,展现了抗日军民的精神风貌,所以成为永恒的红色经典歌曲。
《绣金匾》
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二号石造像塔塔体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这件香包距今近1000年,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这无可辩驳地印证了庆阳香包(也叫“荷包”)的悠久历史。在这里,也口口相传着一首传统小调《绣荷包》,而《绣荷包》便是《绣金匾》的前身。
要说《绣金匾》,还得从它的作者汪庭有说起。他生于1916年,两岁时全家人外出逃荒,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又与哥哥走散,一个人流浪。1936年他来到了新正县(现为正宁县)马栏区三乡,而这一带曾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由于自幼喜欢民歌和扭秧歌,他不由得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为了表达对边区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之情,他完成了边区新版的《绣荷包》。1944年10月,汪庭有到延安出席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演唱了这首《绣荷包》,在解放区迅速流传开来。诗人艾青听到后,大加赞赏之余指出:民歌《绣荷包》是民间用来表达和传递爱情的,而歌颂人民领袖、政府、军队,不应是《绣荷包》,而应是《绣大金匾》。汪庭有觉得有道理,就将《绣荷包》改成了《十绣金匾》。
《绣金匾》的歌词是与时俱进的,在传唱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再创造和再锤炼。从“千岁香包”到《绣荷包》,从《绣荷包》到《十绣金匾》,再到《三绣金匾》,最后到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饱含激情地改编定调,使《绣金匾》这一陇东民歌最终走向全国,唱进了全国老百姓的心坎里,这个过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完美结合。
进入新时代,这3首红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产生了越来越深广的效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了表达庆阳革命老区人民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2021年9月27日晚,原创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等红色经典歌曲在首都唱响。这既是向在南梁、庆阳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过的革命先烈致以最深情的礼赞,也是对这3首红歌最好的发展和创新。
这3首红歌所承载的精神彰显了无与伦比的力量。无论是在红色热土庆阳,抑或是在已经走过75个壮丽春秋的泱泱中华,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舒展青春气象、书写复兴篇章,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自觉行动。D
(作者单位:甘肃南梁干部学院)
- 2024-06-20牢记使命嘱托 传承千年文脉 让古郡敦煌再续丝路华章
- 2024-05-15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发掘记
- 2024-04-18器以载道 物以传情——浅述甘肃工艺美术发展历史
- 2024-03-27嘉峪关关城里的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