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廉政建设

泾渭分明:努力做一个有态度的人

2025-03-13 16:19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诗经·邶风》中有一首《谷风》,古今学者大多认为这是一位遭到丈夫遗弃的女子写的诉苦诗。其中有两句是:“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渭,皆水名。泾水发源于今宁夏泾源县,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今甘肃渭源县,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二水在陕西高陵境内汇合,最终注入黄河。古人普遍以为,泾水清澈,渭水浑浊。所以,当两水汇合时,必然会出现“泾以渭浊”的现象,孔颖达疏之为“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意思是,泾水因为渭水的流入,所以变浑浊了。湜湜,水清貌。沚,则有多种说法:一,《释名》:“止息也”,意即水止不流。二,水清见底,与“湜湜”呼应。三,《说文》:“小渚曰沚”,意即水中小洲,朱熹《诗集注》依此说。

  所以,这两句诗也有多种译法:周振甫《诗经译注》为:“泾水因为渭水浑,泾水停下也清澄。”程俊英《诗经译注》为:“渭水入泾泾水浑,泾水虽浑底下清。”也有人译为:“泾水就因渭水浊,沙洲这边泾水清。”一般认为,“泾以渭浊”比喻丈夫薄情变心,“湜湜其沚”比喻女子初衷不改。

  后世则从《诗经》“泾以渭浊”及孔颖达的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中提炼出“泾清渭浊”或“泾渭分明”,以为是非分明、界线清楚之典,或以之形容对待同一人或同一事物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杜甫诗《秋雨叹三首》其二:“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清浊分得清,黑白分得清吗?正气与义气分得清吗?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都应该有是非观念、界限意识和价值判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心里要有数;要始终与“假恶丑”划清界限,既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也不为虎作伥;要始终提醒自己,努力做一个有操守的人,一个有态度的人,一个有立场的人。D

  (尚 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