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经济 >> 经济观察

从“加减乘除”四维视角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理论内涵

2025-04-24 16:26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许璟璇 唐嘉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对提振消费的方向和路径作出了系统规划和指导,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部署,标志着消费提振进入系统化实施阶段。本文聚焦“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四个方面,从政策“加减乘除”四个维度对这一方案进行理论阐释。

  加法:夯实消费基础,提升“能消费”的动能

  做“加法”,核心在于通过增加居民收入、优化供给质量、完善消费环境,为消费扩容提质提供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一是注重消费能力全面提升,系统性设计收入增长。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前提,《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七大行动首位,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包括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一系列举措,从国家制度层面系统设计收入增长的政策着力点,解决当前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问题,直接呼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年度任务目标,可谓实事求是,顺势而为。二是聚焦供需双侧良性互动,行政性调节供需升级。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与供给作为市场的两个发动机,两者缺一不可。光靠市场配置有效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常常还需要靠政府利用行政性手段来优化提升。《方案》直接补贴减负,从服务消费、大宗消费、品牌创新、新型消费四方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例如,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发展,在银发消费、国货“潮品”、冰雪旅游等新兴领域布局,精准回应人口老龄化、文化自信自强、消费分层等结构性变化趋势,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释放消费潜力,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构建高质量消费生态。三是着眼消费空间多元拓展,制度性保障消费能力。《方案》强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发展智慧商圈、支持夜间经济等举措,重构消费场景时空边界,解决可达性问题。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有效应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无论是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扩面,还是提高专项救助水平等,都旨在让消费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马车。显然,在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这种以制度保障持续培育挖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之策,考量深远。

  减法:破除消费梗阻,减轻“敢消费”的负担

  做“减法”,通过减轻居民支出压力、清理不合理限制,降低消费的显性与隐性成本,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一是补短板,为民生成本减负增效。居民储蓄倾向与未来不确定性正相关,“生老病死”后顾之忧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方案》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等政策,例如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扩大学位供给、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些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着眼当前经济社会领域民生短板,通过再分配机制减缓人们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减轻特定群体生活负担,有效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释放其消费潜能。二是创条件,为消费环境去阻激活。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提升消费意愿有重要意义。《方案》聚焦软硬环境同步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体制,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常态化监督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既契合教育减负导向,还为家庭亲子消费创造了时间窗口,依法保障了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让消费更加便捷舒适,提升居民幸福感。三是优服务,为市场经济破壁除垒。《方案》提出,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入清理整治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鼓励各地区对促销活动等简化审批流程,实行线上即报即办。以跨部门联合方式提升监管抽查效率,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针对消费市场环保、消防等领域的隐性壁垒,坚持分类施策,多维度破除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消除区域分割与市场垄断,促进消费要素自由流动,深化了“统一大市场”理论与实践。

  乘法:释放协同效应,激活“愿消费”的乘数效应

  做“乘法”,通过业态融合、数字赋能等手段,实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政策协同发力,激发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形成倍增效应。一是提升多元政策协同的倍增效应。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一政策的效果受制于其他领域的制度环境,而多维度出台一揽子政策,必然会形成激发内需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方案》提出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联动,以期达到从投资向就业向消费向再投资的闭环效果,促进同向发力。比如,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无不需要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实现“供给—流通—消费”全链条联动。二是发挥新兴业态融合的催化作用。新组合创造新需求,当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传统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注重质量、讲求绿色、追求健康、在乎体验、崇尚数智已成为消费的普遍趋势,合理把握消费新趋势,将会为经济增添新动能。《方案》鼓励“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比如支持露营、民宿、“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消费纳入外资鼓励目录,展现了“产业跨界融合”对消费升级的催化作用。三是彰显数字赋能未来的重要途径。技术革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方案》重视技术革命对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提出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有序发展低空经济,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不仅创造新需求,还延伸产业链,形成复合型消费增长点,从长期看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法:清除制度障碍,优化“乐消费”的治理效能

  做“除法”,聚焦消费市场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优化环境与升级治理,清除阻碍消费的深层次矛盾,释放制度性红利。一是除障碍,推动各类主体发展壮大。《方案》提出依法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和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等行为,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失信约束。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及时清理对消费者的不合理限制,增强消费者信心,降低交易风险。推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更趋前沿实用,持续除障破壁、去扰除噪,进一步推动各类主体发展壮大。二是去“内卷”,打通制约消费卡点堵点。《方案》提出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依法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监管。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向恶意降低价格、山寨驱逐研发等“内卷”现象开刀,治理行业乱象,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健全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让经济更加规范健康。三是遵法治,提供长效机制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方案》通过制度设计与法律保障,强化执法与维权衔接,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形成“良法善治”的消费生态。强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深化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审计监督与失信约束,强化政策落实,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贯穿政策全链条,既通过立法与执法规范市场秩序,又以制度保障消费者与经营者权益,为消费扩容提质提供稳定预期与长效机制法治支撑。

  总之,作为今年国家层面综合性重磅文件,《方案》立足人民立场,聚焦供需平衡,践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设计,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实践路径。相关职能部门需共同发力,加紧制定和推出新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地的地方适配性,完善动态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D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临夏州行政学院〉、中共临夏县委党校〈临夏县行政学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