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 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本刊评论员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全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甘肃立足资源禀赋,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政策供给,新能源产业实现跃升发展。一是新能源发电实现“补充电源”到“主体电源”的转变。截至2025年8月底,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463.23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65.17%;二是新能源装备实现“串珠成链”到“聚链成群”的转变。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建成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劲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集群;三是新能源外送实现“单一线性”到“多元补充”的转变。建成陇电入湘、陇电入鲁两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陇电入浙工程加快建设,陇电入川工程有望年内核准开工,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四是新能源消费实现“星星之火”到“突破成势”的转变。不断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酒钢、金川等企业实施绿电替代工程,年消纳绿电超50亿千瓦时,还与多个省市达成多年绿电交易合同,规模居国网系统首位。
当前,我省新能源产业进入政策调整期、结构转型期和竞争加速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新能源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把握政策取向,放大优势潜力,加快构建体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允许新能源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给绿电,这对绿电本地消纳和现代高载能产业发展是利好消息。我们要用好“政策之变”,积极推动绿电直供、零碳园区、“源网荷储”等用能新模式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三个不平衡”问题:一是供给需求不平衡;二是用电负荷不平衡;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受电力装机增速快于负荷增速的现实,电力和电量供需时空不均衡矛盾逐步凸显;各区域各时段用电负荷变化较大,调峰能力尚有差距;新能源产业大多集中在发电领域,下游配套产业建设仍有广阔空间。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因时而进、应势而变,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干劲,全力以赴干好“风光事业”、齐心协力擦亮“金字招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能源转型发展作出更多甘肃贡献。一是吃透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持续加大对“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及《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等政策,加快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二是完善下游产业链。按照打造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制造三条全产业链,培育氢能、储能装备制造两个新增长点的思路,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构建更加完备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集群。三是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我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带来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具备了厚积薄发的显著优势。我们要持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赋能,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发力,在“源网荷储”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技术新业态上持续发力,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向更高端迈进。
陇原“风光”无限好,奋楫扬帆正当时。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未来大有可为,应当大有作为,关键事在人为。全省上下要锚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目标不动摇,栉风沐雨、向光而行,加快构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蹚出一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甘肃路子”。
- 2025-09-22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 2025-08-29筑巢引凤添动能 富民兴陇谱新篇 ——加力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 2025-07-05奋力书写陇原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 2025-05-13挺膺担当 奋楫争先 用苦干实干书写陇原新篇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