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新水平等2篇
和政: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新水平
马龙 刘刚林 李斌
近年来,和政县坚持发展和生态并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中,积极探索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的新路子。
和政县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着力构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新水平。
如今的和政,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这些变化得益于和政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自然资源,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和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和政县园区路位于城乡接合部,是城关镇、新庄乡、达浪乡的交界处,以前曾是“三不管”地带,路边的牙塘河河道里常年垃圾成堆。如今,这里的垃圾不见了,河里的水变清澈了。“环境卫生整治改变了大街小巷,大家维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经常来这里晨练的当地群众李文华说道。
和政县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保持“陇上绿色明珠”色彩的重要措施,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打响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全民战,健全点、线、面立体网络责任体系,形成县、乡、村、社四级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并将每周星期五下午作为干部职工大扫除日,把县城区域划段分包给各个机关单位,集中大扫除、大清理。同时,每个村都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村社道路进行清扫,严禁乱堆乱放、占道晾晒等影响村容村貌的不良行为。
地面整治与水流域治理相结合是和政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亮点。
自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以来,和政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有效地提升了水环境质量和河道生态环境面貌。
“节假日的时候,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家的农家乐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收益也很好。”松鸣镇中心村村民梁得进说。
和政县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36.56%,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017年前10个月,和政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1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26%。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面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需要。松鸣镇中心村、新庄乡槐庄村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城关镇教场村争创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马家堡镇脖项村、新营镇大沟村等16个村争创省级环境整洁村。近年来,和政县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扮靓村容村貌,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田园画卷,定格在宁河大地。□
静宁: “生态苹果”身价倍增
程文波 杨晓琴
走进静宁县庆源果蔬贸易电商展览大厅,副总经理何利军从即将发往杭州的礼品盒里拿起一个苹果向前来进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年审的检验人员介绍:“看,这一颗80号苹果在超市要卖7块钱!”
何利军手里的苹果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果柄处更是醒目地贴着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中检溯源产地验证”的二维码标签。
静宁县仁大镇政府干部王文接过话题:“正是有了这个小标签,仁大镇的每颗苹果都有自己的专属‘身份证’身价也倍增。目前,贴有溯源标签的仁大苹果,每斤要比普通苹果高出1块钱。”
仁大镇位于静宁县南部,全镇共有果园面积5.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2.3%,年生产优质苹果8万吨,产值3.4亿元,是静宁县苹果的核心产区,也是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确定的“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镇”之一。
随着苹果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突出“仁大苹果”的生态和原产地特性,在平凉检验检疫局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的帮扶下,“静宁仁大苹果”于2017年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认证,成为全国首家实施苹果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乡镇,并探索建立了可追溯体系,采取单果加贴“中检溯源产地验证”二维码标签实施溯源的办法,仁大苹果从此有了自己的生态“身份证”。
去年以来,仁大镇政府通过溯源业务运营服务平台建立可追溯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苹果种植过程的投入品、果园管理、采收、果库管理、果品发运的全程溯源管理;同时建立了二维码标签发放粘贴的专用台账。目前,该镇已向辖区的果业合作社和果品经销企业发放溯源标签10万余枚,主打电子商务和静宁仁大苹果专营店渠道,增加了果品的附加值,为富民增收和创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创造了鲜活的实例。
2018年第3期
相关新闻
- 2018-05-11和政县以“六个抓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 2018-05-10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 2018-05-10和政县以“六个抓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1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