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决战贫困的“安定样本”——定西市安定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18-07-11 15:12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更催人奋进。

  作为六盘山片区贫困县区之一,定西市安定区在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征程中,党建引领、上下齐心,下足“绣花”功夫攻坚克难,以敢死拼命精神,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造出了脱贫攻坚的“安定样本”。

  打造“四跟进”模式,实现利益主体的“多赢”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恺最近两个月格外忙碌,既要到基层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交流参会心得,又要组织技术员指导贫困户加强马铃薯田间管理。

  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专做种薯研发生产的凯凯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依托马铃薯良种补贴资金,每年向1000多户贫困户补贴投放微型薯50万粒、原种1000吨。特别是其实施的“一分田”种薯工程,每年向当地50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投放马铃薯脱毒微型薯400粒,开展原种、一级种的自我繁育种植,形成了逐年递增、层级扩繁的几何效益。

  良种工程、订单种植、科技创新、技术实训、折股量化……李恺和她的公司用多种方式,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从事马铃薯生产加工的蓝天“福景堂”联合社也有了帮扶新举措。联合社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种植订单,通过订单保底价手段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今年,“福景堂”联合社已与全区80个合作社、2000多户马铃薯种植大户建立订单合作关系,订单种植马铃薯加工专用薯6万亩,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1.5万亩。同时,采取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帮扶贷”模式,与248户贫困户建立了帮带关系,每年提供分红91.76万元。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贫困户的贫困原因是什么?发展的路径在何方?围绕这些问题,安定区有着自己的答案:抓住了农民世代耕耘的土地,抓准了增收产业,就抓住了脱贫致富的命脉。

  立足产业支撑,安定区探索出了“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模式,按照“产业到人、人对产业”的要求,从贫困户实际需求出发,宜薯则薯,宜草则草,宜菜则菜,宜药则药,持续投入巨资倾斜,从而让产业链上的利益主体各有所得,实现多赢目标。

  2015年以来,全区共投入扶贫项目资金45.54亿元,全部用于贫困村和贫困户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今年,全区共安排1.01亿元实施到户产业项目,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837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305.3万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怎么用才能使扶贫效应最大化?

  为了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安定区开展了“访千家万户、问产业需求”调查摸底活动。根据摸底需求,按照群众意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带动模式,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7.11万元,为137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投放马铃薯种薯1000斤,户均种植马铃薯10亩以上。同时,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带动模式,安排资金7695.52万元,为8822户养殖需求贫困户和7678户饲草种植需求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牛、基础母羊和母仔猪39993头(只),让贫困户养殖有良种,饲养有技术,销路有门路,增收有保障。

  近年来,全区已引导32家龙头企业与8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8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2.38万户贫困户建立了帮带关系。通过“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构建起了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

  实施“搬迁经济”措施,破解当地发展瓶颈

  香泉镇陈家屲村的村头,易地扶贫搬迁点刚刚建成,一栋栋民居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显得分外耀眼。贫困户马拜格言的新房子也在这里,思谋着怎么装饰、添置哪些家具、什么时间搬进新房,幸福写满了她的笑脸。

  丈夫去世后,马拜格言一人撑起了这个本就贫困的家,拉扯3个孩子长大。拆旧房,建新房,眼看着昔日的邻居一个个搬进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马拜格言干着急却没办法。

  2017年4月中旬,香泉镇陈家屲村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动工建设,马拜格言的难心事儿迎来了转机。根据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可享受政府补贴3.274万元,马拜格言的四口之家靠着政府补贴就能圆了“新房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建设,65户农户即将陆续搬迁入住安全房。

  新房子有了,环境美了,可是离开“老窝窝”,日子怎么过?钱从哪里来?这成了像马拜格言一样的搬迁户最大的顾虑。

  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定区探索实施“搬迁经济”模式,将后续产业培育与扶贫搬迁安置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按照“种有棚、养有圈、商有铺、工有厂”的思路,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建设,最大限度帮助搬迁群众发展产业,让搬迁户没了后顾之忧。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香泉镇党委书记秦东平介绍,香泉镇依托陈家屲村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集中打造产业扶贫园,培育引进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等14家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4万亩,建成了集“微型薯—原种—一级种—商品薯”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扶贫产业园,探索形成了“一园生五金”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彻底解决了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

  观念一变地生金。“依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可以让贫困群众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输转挣薪金,折股量化分股金,合作联合赚营金,光伏扶贫收年金。”秦东平悉数道出了“一园生五金”的脱贫致富经。这一举措,使全镇3200余农户户均每年获得保底收入2760元。同时,通过在产业园务工,人均每年可获得劳务薪金5000元左右。

  “搬下来的农户,步行不出10分钟就有一个经营主体,打工、养殖、租种大棚都行呢,家务活不耽误,挣钱也方便。”陈家屲村党总支书记马俊说。

  走进鲁家沟镇台安新村的定西农梓生产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种植基地,高温大棚里的西瓜已经成熟,串串红提挂满枝头,在陇中十分罕见的火龙果树也即将挂果……这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正是安定区“搬迁经济”良好效应的缩影。

  台安新村是“台江·安定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的典范,通过有效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专项资金400万元,撬动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建设搬迁改造区、特色种植区、规模养殖区、产品加工区、科技研发区、环保生态区、休闲旅游区和冷链物流中心的“七区一中心”,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解决了当地100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难问题。

  “挪穷窝”“换穷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安定区在9个乡镇的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了以马铃薯、草牧业、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扶贫产业园,在其他安置点坚持“一户一策”,配套大棚、圈舍等种养设施,让搬迁群众通过发展设施农业稳定增加收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预期效果。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思路一变天地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着力解决在大多数贫困群众中存在的志气短的问题、思路窄的问题、门路少的问题、手艺缺的问题。”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这样强调。

  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入手,安定区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根据贫困户不同增收方式,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努力解决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导致“不会脱贫”的问题。依托定西理工中专,采取“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培训模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6.17万人次。

  当下,凤翔镇花坪村的“脱贫车间”很火,30余名贫困妇女在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吕润的指导下练习着服装加工。王淑兰是学得最认真、掌握技术最快的学员,她算了一笔账,学好了服装加工技术,只要出活快、质量高,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2000多元。

  这个“脱贫车间”是省委党校帮扶安定区的精准脱贫项目,车间采取“党建+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由甘肃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投入设备,提供原材料,派出专业指导教师,对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进行简单易学的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热情很高,学习认真,操作细心,从目前培训情况看,90%以上的人能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服装加工技术。以后,从事来料加工计件工作,月收入可以达到两三千元”。吕润如是说。

  为促使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安定区创办了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组织脱贫致富方面有想法、有能力、有故事的群众讲自己的事、讲身边的事、讲身边的人。“洋芋妈妈”李恺、“女强人”强彩霞、青年回乡创业带头人李杰等纷纷登上讲台,讲自己的创业经历,讲身边的发展变化,讲未来的展望规划。通过常态化开展讲习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李家堡镇黄金村,既无金也无银,就连黄土也“穷”得不长庄稼。黄金村是定西市最难脱贫的33个贫困村之一,而孙强曾是黄金村里最困难的特困户。

  “以前,人都说我是‘一根筋’‘犟板筋’,不会过日子。托媒说亲,就连媒婆都躲着咱。”回忆起以前的苦日子,孙强连连摆手。

  “这娃年轻时不顾家,把人的心都操碎了。自从和来帮扶的干部走近了,就学乖了,也会过日子了。”83岁的老母亲梁梅英拍着儿子的肩膀欣慰地说道。

  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孙强掰起了指头:今年已经出栏了1头牛犊,收入8100元,政府项目免费投放了3只“扶贫羊”,还投放了畜草、马铃薯良种,家里种了5亩燕麦草、3亩甜高粱、4亩玉米、3亩马铃薯……

  娶了媳妇,盖了新房,自己还被大伙儿推荐担任社长,这几年的孙强喜事连连。“牛生牛,三牛五头牛;养上多胎羊,家里变银行。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有帮扶工作队的帮助,咱不愁养不好牛羊,不愁种不好庄稼,也不愁过不好日子。”孙强信心十足,“今年脱贫没问题,红红火火的小康日子就在眼前。”

  2018年第6期

精彩推荐

  • 一村一品富农家——庆阳市宁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纪实 一村一品富农家——庆阳市宁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纪实
  • 荷花节 | 天下黄河古镇·青城荷韵连连 荷花节 | 天下黄河古镇·青城荷韵连连
  •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周莹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周莹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 【鸟瞰甘肃】兰州三台阁 【鸟瞰甘肃】兰州三台阁
  • 年底前甘肃基本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年底前甘肃基本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 农业文化新标杆 丝路经济桥头堡——走进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农业文化新标杆 丝路经济桥头堡——走进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 酒泉市瓜州县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建设项目 酒泉市瓜州县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创新区建设项目
  • 白银市会宁县不断加快“生态立县”步伐 白银市会宁县不断加快“生态立县”步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2   【百日会战】甘肃天水一银行不履行协助
3   图解:奔跑吧!“兰马”↓↓↓
4   林铎在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5   关爱眼睛健康 兰大一院举行“爱眼日”
6   受贿超2700万 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马光
7   林铎在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
8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南京至兰州至阿勒
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各地将
10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