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元古堆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7-10 10:38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开栏的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600万陇原儿女一路意气风发,披荆斩棘,奋勇拼搏,在陇原大地上书写着动人的脱贫故事。本期起,《党的建设》杂志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通过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全面反映我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风貌,激励陇原儿女以昂扬的斗志,奔向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元古堆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本刊记者 陈 竟

  “沐党恩并肩同筑小康路,逢盛世携手共圆中国梦”,元古堆村村口的石牌楼两边镌刻的这副对联,道出了乡亲们共同的心声:“致富感谢共产党,脱贫不忘总书记”。

  海拔2440米的元古堆村,偏居定西一隅的林缘地带。这里高寒阴湿,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羊肠小道本来就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气,里面的人出不去,外边的人进不来,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三面环山、自然环境恶劣的元古堆,如它的名字一样“远古”而“落后”。

  7年来,元古堆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精神,奋勇拼搏,真抓实干,2018年底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9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25元。

  元古堆的脱贫摘帽,有两个显著的标志:2016年,元古堆荣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称号;2018年,元古堆蝶变为中国脱贫攻坚示范村。

  元古堆的“华丽转身”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以前元古堆村道路通行条件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元古堆不久,村里的修路“战役”就打响了。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元古堆人耕地被征用、一分钱的补偿也不要,苦战3年,全村的13.5公里主干道实现了柏油路硬化,16.99公里的村内道路和巷道全部实现硬化,农户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踏平坎坷成大道,路在脚下,也在前方。

  2012年底,元古堆村312户村民生活用水以井水、泉水为主(占总户数的70%),来回取水时间长、水质没有得到检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作为距离举世瞩目的引洮工程水源地较近的一个村,元古堆第一个受益,通水试运行。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时,元古堆人已提前饮用洮河水整一年。从此,元古堆人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水质不达标的井水和泉水的历史。干净甘甜的洮河水进村了、入户了,用元古堆人的话说,就是“感觉身上的气血两旺了”。

  2013年前,元古堆村变压器、电线杆等电力设施落后、线路老化,电网电压仅为0.4千伏,入户电压不足220伏,农户晚上看电视都有困难,一些功率稍大的生活电器根本无法使用。7年来,村里新建、改造供电线路7.6公里、0.4千伏线路3.5公里,安装变压器5台,电网电压达到了10千伏,入户电压达到了380伏,家家能通上动力电。2017年,元古堆村建成渭源县第一个村级300千瓦光伏电站。元古堆人说:“有了光伏发电,咱元古堆的前景更光明了。”

  2013年以前,元古堆有C级危房115户,D级危房223户,危房户数占全村农户数的69.1%。如此规模的危房数量,在当时的渭源县已经罕见。2013年,元古堆的危房改造“战役”全面打响。

  元古堆在加快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协调甘肃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45万元对集中安置点进行了坡屋顶改造,修建了130套安置房,并为每户配套建设52平方米养殖圈舍,配套建设62个养殖暖棚,扶持农民发展养羊业。元古堆人习惯把那130套漂亮的安置房叫“新农村”。

  短短7年,元古堆通村道路油化,社内巷道硬化,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行道树分立道路两旁,清风徐来,树叶婆娑,如吟如歌。新建医疗卫生室,贫困人口家庭“一人一策”签约率达100%。第二、三产业从无到有:中药材加工厂、矿泉水厂、羊肚菌种植产业观光园、村史馆、农家乐……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元古堆实现了“华丽转身”,名扬天下。

  草好、水好、空气好,发展环境更好

  2014年,靖远县北滩镇红丰村的周兆礼看中了“草好、水好、空气好,发展环境更好”的元古堆,便与合伙人共同在元古堆村建起了梅花鹿养殖基地。目前,梅花鹿增加到300多只。梅花鹿养殖基地与大石头河的垂钓区、水上乐园、农家乐等组成村里的特色景观,不仅圆了周兆礼的致富梦,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有着20多年养羊经验的孟友鸿是渭源县马家集人,在元古堆村一处良种羊繁育基地工作。在元古堆村工作4年、能干的孟友鸿被调整到管理岗位,工资每月3000多元。对今后的发展,孟友鸿信心满满:“我要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争取能繁育出更多的良种羊,创出良种羊繁育基地的品牌,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养羊致富。”

  上个世纪末,元古堆就有村民种植百合,但限于条件,始终是“小打小闹”。2010年,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百合的几位外地客商为了节省成本,只运走了 个头大的百合,把个头小的倒进山沟里。村民任连军等人觉得可惜,就把个头小的捡来重种。2013年,任连军赶上脱贫政策的契机,5亩百合一出手就净赚5万元。他趁热打铁,不仅把原有的承包地全种了百合,而且走出元古堆,从新集村流转了3亩耕地用来扩大种植面积,4年后,又增收21万元。

  7年来,元古堆村大力发展百合、苗木繁育、良种羊繁育等传统产业,探索发展加工业、劳务输转、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400亩,户均种植9.8亩。全村肉羊饲养量达到3600多只;建成1万只以上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养殖点2个,饲养量达到3.8万只。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465.8元增长到2019年的10789元、增长7.36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20元增长到2019年的7325元、增长7.96倍。

  元古堆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气神也就有了。

  如今的元古堆村村民,比以往更爱笑

  在元古堆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记者见到一位76岁的老汉。

  “您见总书记了没有?”

  “见了!见了!总书记还跟我握了手!”

  “身体咋样?”

  “我浑身啥病都没有!身子骨硬朗着哩!”

  元古堆村党支部从一楼通往二楼的墙壁上,记者看到张贴着58张村民的笑脸照片。村主任郭连兵说,这是村子里的“幸福笑脸”墙,照片都是随机拍摄的。

  如今的元古堆村村民,比以往更爱笑。

  2013年前,村里大多数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7年来,村上通过就业技能、劳务品牌、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和建设“道德积美超市”,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贫困户的正面引导和感恩教育。部分群众从以前那种懒散的状态中彻底改变过来,每天黎明破晓,就开始下地劳动,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现在,元古堆村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存款38户。家庭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全村现有农用车(含装载机、双排座小货车)320辆、轿车36辆、摩托车350辆,电视机460台,冰箱(柜)162台,户均拥有移动电话2部以上。

  栽下梧桐凤凰来。村民陈广明的媳妇杜文文来自被誉为陇上江南的天水。杜文文说:“当初我要嫁到元古堆,把亲戚朋友都吓坏了。他们来看过后,才晓得元古堆并不差。”

  元古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村主任郭连兵感慨万千:“一元复始,从古到今。”他巧妙地借用“元”“古”二字,诠释着一个“变”字。

  元古堆村的巨变,给了元古堆人砥砺奋进奔小康的不竭动力,元古堆人正在把幸福美好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