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文萃 >> 选读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灾救灾动员

20-10-15 13:17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全国性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接连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袭击。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百姓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部队也陷入了物资短缺的紧急状态。面对日军变本加厉的侵略以及国民党的背信弃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倍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参加生产,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的救灾动员口号,并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将“生产救灾”融入大生产运动中,完美地将社会救济与群众性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生产救灾活动,开创了中国救灾史上独特的救灾举措。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根据地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最终战胜了自然灾害,发展了经济,度过了极为困难的时期。

  救灾口号提出的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了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不仅禁止各种物资进入根据地,还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同时又举重兵压制各大根据地,切断了中国共产党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敌后抗战进入内外交困时期。

  祸不单行。在抗战相持阶段,各大根据地均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水、旱、风、雹、蝗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天灾敌祸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以致百姓居无定所、苦不堪言。

  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水灾因日军决堤放水而漫延,民众无法预防和躲避,禾苗、粮食、衣服、家具、牲畜被冲走的不计其数,被淹死者亦为数不少。在北岳的冀西、察南和晋东北,不少山林、耕地、村庄被毁,粮食、牲口损失十分严重。据边区政府统计,在这次破坏性极强的水灾中,被毁滩地约15万亩,共有17万顷良田被毁,冲走粮食约60万石,受灾群众多达300万人。1940年至1941年,陕甘宁边区共16个县遭受旱灾,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40年上半年发生的旱灾,此次旱灾影响范围广、损失重,波及11个县,农作物产量减少1/3,涉及受灾人口共计56万余人。随后,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抗日根据地等相继遭受旱灾,河流干涸、地皮开裂、树木枯死。旱灾过后,各根据地又发生了大面积的蝗灾,庄稼遭受巨大损失,使本就寥寥无几的禾苗霎时间被蝗虫毁光。

  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有些地区不断发生饿死人的现象,大多数受灾群众以花生皮、荞麦皮、山药、甘草等充饥,灾情严重的地区,受灾群众以糠、菜、树叶充饥。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国统区人民受到天灾人祸、经济压榨,难民像洪水一样,从四面八方向各根据地涌入。据统计,仅1937年至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共安置难民63800多户,共26万多人。安置难民不仅需要精心组织和筹划,还需要充裕的物资来支撑,这给本不富裕的抗日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严峻的政治环境和自然灾害面前,各根据地军民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各类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医药、食盐、被服等严重匮乏。在这种局势下,要想脱离灾害苦海,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战胜灾荒,恢复和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救灾度荒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救灾口号的提出与实施

  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实施生产救灾措施提供了契机。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坚持长期抗战,并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1938年12月20日,《新中华报》发表了《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社论,要求各根据地指战员“一面工作一面生产,把工作与生产联系起来”。1939年2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号召,边区党政军民以前所未有的生产热情投身到大生产运动中。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生产救灾总纲领。随后,各地在生产救灾总纲领的指导下,纷纷制定了“以生产为主,结合救灾;以群众自救、社会互济为主,辅之以政府协助;从恢复与发展生产中克服灾荒”的具体实施方针。

  在大生产运动开展之时,毛泽东就提出“以农业为第一”的生产原则。抗灾救灾最重要的是让受灾群众有饭吃。邓小平总结说:“经验告诉我们,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一切。我们有了粮食,不但军民食用无缺,而且可以掌握粮食和其他农业副产品同敌人斗争,并能换得一切必需的东西。同时只有农业的生产,才能给手工业以原料,使手工业发展有了基础。”所以,动员人们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劳作,成为救灾工作的首要工作和重中之重。

  在中国共产党的深入动员下,各根据地人民纷纷投入到“生产自救”的运动中。为了鼓励移民难民积极开荒、发展农业、安定民生,1943年3月1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垦荒条例》,列举了19条具体措施,优待移民难民垦荒。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好吃懒做的人,看守所里能够积极改过的“自新人”,竟然也在口号的号召下加入到生产大军中来,努力做到粮食自给自足。部队人员也是救灾生产的主力。1943年9月,邓小平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动员全军助民春耕、节约粮食、救济灾胞》的文章,号召全体军民在作战之余,积极帮助人民耕种,救济受灾同胞。聂荣臻号召边区军民“本着同甘苦、共患难、共存亡的精神,积极地帮助受灾同胞”。

  在开展春耕运动的同时,政府把兴修水利列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组织专门人员兴修水利。边区的水利技术人员也加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救灾运动中来。他们在敌人的炮火中,同当地的“土专家”及广大农民打成一片,终日东奔西跑,勘察测量、监修堤坝、指导清淤等,直接组织指导了边区大大小小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广了水利工程和水利管理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水灾、旱灾的发生。同时,各根据地人民也积极植树造林,建造了大片的护滩林、护岸林、护堤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在畜牧方面,人们还培育优良家畜、家禽,积极主动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群众的粮食问题得到解决后,日常工业生活用品的生产也是“生产自救” 的必要工作。邓小平指出:“手工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农业的生产,可以抵制敌货的大量倾销,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于是,边区政府再次提出“发展手工业生产”“从事手工业劳动”“发展家庭副业”“开展纺织”等动员口号,号召人们要想丰衣足食,就必须重视手工业的生产。

  1940年,陕甘宁边区遭受盐荒后,边区内外食盐供应受到极大影响。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食盐成为边区争取对外贸易平衡的主要物资。毛泽东指出:“盐是边区很大的富源,是平衡出口、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谢觉哉也强调:“盐是边区最大生产,也是除公粮外,政府最大收入。”因此,发展食盐的生产和运销也成为了救灾生产的重点。

  在“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动员下,大生产运动时期军民进行手工业劳动, 妇女开始积极纺织。政府还把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农村妇女土布生产合作社,并从外地请来师傅,帮助提高纺织技术,改装织布机,提高生产率。

  为鼓励开展劳动竞赛,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召开了各种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按劳模们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予奖励。各条战线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层出不穷。

  救灾口号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灾救灾工作以“大生产运动”为契机,巧妙地将“救灾”与“生产自救”的大生产运动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救灾史上独特的救灾举措,即社会救济和生产自救相结合,使救灾运动成为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以根据地党政军民全体力量为基础的真正群众性的社会自救运动。

  经过标本兼治的大规模抗灾救灾运动,根据地人民不仅战胜了一次次灾荒,而且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口号的深入动员下,社会各界积极募集,全边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募捐救灾运动。边区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及救亡团体的工作人员,争先恐后地捐出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半月甚至数月的津贴费,充作赈款。海外华侨也成为救灾募捐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各种国际渠道以义捐、义演、义卖、侨汇、认购国债等方式筹集救灾款,同时历经千辛万苦、冲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的重重包围,为物资严重匮乏的灾区送来了医药、衣服、棉花、食盐等各类生活必需品。

  妇女是这次抗灾救灾生产运动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广大妇女不仅在生产一线积极生产,而且还利用休息时间发动身边“姐妹”,义务为战士缝衣做鞋,给前方辛苦作战的战士送去关怀和温暖,增强了战士们作战的信心和动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对妇女的生产行为持高度赞扬态度,他认为:“广大妇女的努力生产,与壮丁上前线同样是战斗的光荣的任务。多生产、多积蓄,妇女及其家庭的生活都过得好,这不仅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到重大作用,而且依此物质条件,她们能逐渐挣脱封建的压迫,这是在整个群众工作中广大农村妇女的特殊利益的中心所在,也是各抗日根据地妇女工作的新方向。”

  部队在生产救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普通士兵一样,亲自扛锄头、下田地进行劳作,与人民群众亲如兄弟。领导人带头践行了“团结救灾”的动员口号。在进行生产时,官兵认真执行生产纪律与规章制度,增强了部队的纪律性,改善了军民关系。

  总之,在自然灾害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冷静处理,完美地将社会救济与群众性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辅助以生产互助的新形式,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生产救灾活动,不仅帮助灾区群众度过了财政困难时期的艰难岁月,最广泛地团结了群众, 而且发展了经济,为后来恢复灾区生产、抗拒天灾、经济振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赈灾史上开创了一条群众性的生产自救的新路径。□

  (选自《党史博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果就是好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果就是好
  •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特色养殖挑起富民“大梁”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特色养殖挑起富民“大梁”
  • 甘肃:本土传统美食“国潮”范儿十足 甘肃:本土传统美食“国潮”范儿十足
  • 郭采洁新电影《喜宝》登陆金城 郭采洁新电影《喜宝》登陆金城
  • 首届丝绸之路(中国·甘肃)国际微视频展在兰举行 2101部作品角逐“金骆驼” 首届丝绸之路(中国·甘肃)国际微视频展在兰举行 2101部作品角逐“金骆驼”
  • 主题乐舞《相约千年》甘肃会宁上演 主题乐舞《相约千年》甘肃会宁上演
  • “阮痴”冯满天携满天乐队将亮相甘肃大剧院 “阮痴”冯满天携满天乐队将亮相甘肃大剧院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一茬”庄稼变“两茬” 高原夏菜喜丰
2   临夏州实现连续33年无 重特大森林草原
3   临夏州3人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4   临夏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
5   【专题】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
7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8   天水首例涉“套路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
9   天水:又到菊花盛开时
10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11   兰州市开展食品小作坊提升工程
12   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强制拆除公告
13   第二期第二批兰州市政府消费券本周五发
14   甘肃省蔬菜肉蛋价格有涨有跌
15   甘肃:本土传统美食“国潮”范儿十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