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上的甘肃籍铁血男儿——祁发宝 陈红军
【题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
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日前,中央军委为甘肃籍的2名官兵授予荣誉称号,他们是团长祁发宝,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营长陈红军,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祁发宝是天祝县人,身先士卒,身负重伤;陈红军是两当县人,营救战友,英勇牺牲。
祖国山河终无恙,守边护边志更坚。请记住甘肃籍这两位英雄的名字!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
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
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官兵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涌现出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
“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万千官兵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守边护边、不怕牺牲,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战位上。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
宁洒热血 不失寸土
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一线官兵常说,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面对严峻斗争考验,一线官兵越是艰险越向前,生死关头更凛然。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他们的人陆续从山崖后冒出来,黑压压挤满了河滩……”参谋陈鸿宇回忆说,“我们人虽少,可拼了命也不能退呀!”
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
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
见此情景,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
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取得重大胜利,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军医韩子伟记得,祁发宝被救出后,左前额骨破裂,有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包扎伤口时,“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绷带,还想起身往前冲,那是他最后一丝力气,随后又晕倒了”。
陈红军等人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
捍卫着英雄誓死捍卫的国土,肩负着英雄用生命践行的使命,一股“学英雄、当英雄”的热潮涌动喀喇昆仑高原。
如今,加勒万河谷的前哨上,官兵们时刻高度戒备,牢牢扼守河口;风雪飞扬的驻训场,官兵们驾驶新型战车精训苦练,随时准备迎敌亮剑;新型保温营房内,官兵们齐装满员、战斗生活物资充足,做好了长期斗争准备,纷纷表示——
我已严阵以待,犯我者必遭迎头痛击!
赤胆忠诚 皆为祖国
春节前夕,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又一批新战士,走进喀喇昆仑腹地的军营,准备在新训后奔赴高原边防一线。
有人说,选择这片高原,是既需要理想、更需要勇气的。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
1997年,高中毕业的祁发宝报名参军,带着新兵营“军事课目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向组织申请: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
2009年,陈红军从地方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说要征兵就临时“变卦”了,最终走进火热军营。
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则考验信念。
他们首先要战胜的,是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满目的荒漠冰川,漫长的冬季封山,以及由此形成的遥远而荒凉时空……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必须时刻警惕,随时准备挺身而出,挫败一切侵犯中国领土的图谋。
官兵说,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超级过滤器,足以滤去你心中所有的浮华,最后只剩下对这片土地清澈的爱。
这种爱,无关年龄,都是一份“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勇敢担当——
“头顶烈日乐为祖国守边防、手扶蓝天甘为人民作贡献。”祁发宝勘察天文点前哨,默念着老营房上的这句标语感慨不已,“老前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守边防一线,现在我们更应该担起责任,把边防守好。”
这种爱,无关年龄,都是一腔“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赤胆忠诚——
陈红军所在营官兵聊起营长时说:“他最喜欢的,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一本书中,他特意标注了一段话:“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
边防斗争中,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万千将士如斯,万里边关如铁。“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成为一代代边防官兵赓续传承的血脉信念。
今天,坚守着无数边防军人用生命筑起的精神高地,祁发宝所在团有5任团长仍然并肩奋战边防斗争一线。
今天,读着身边团长、营长的英雄故事,新一代喀喇昆仑卫士茁壮成长。
官兵一致 生死与共
一个英雄的集体,必然是团结的集体。回顾那晚的战斗,官兵们含泪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生死与共、舍命相护的故事——
看到祁发宝受到攻击重伤倒地,营长陈红军当即带着官兵,冲进“石头雨”、“棍棒阵”营救团长。
“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回顾那场战斗,一名指挥员动情地说,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这次战斗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
边防斗争中,各级指挥员与官兵同住地窝子、同爬执勤点、同吃大锅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给养物资,平时铆在一线、战时带头冲锋,凝聚起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谊和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
祁发宝所在团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战士张明最难忘那次渡河——
巡逻途中路过一条冰河,祁发宝带头跳下水探路,张明和几名战士也准备直接蹚河,却被团长叫住了:“水很凉,我背你们!”本已过河的祁发宝蹚水回来,把张明背起来一步一晃往前走……
战士夏良最难忘那次宿营——
河谷深处寒风凛冽,陈红军带着官兵巡逻到达指定点位,宿营地遍地碎石。夜里,义务兵及有高原反应的官兵住进了运输车大厢,陈红军则带着干部骨干在空地上支起帐篷打地铺……
平时甘苦与共,战时生死与共。
以身许国 青春无悔
战士的家国情怀催人泪下,边防斗争的严峻考验也跃然纸上。对此,祁发宝深有体会。20多年的戍边岁月中,他先后40多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孩子刚出生,祁发宝就匆匆归队,妻子生病时他总是不在,父亲去世时他因执行任务未能及时赶回……
丈夫身许国,私恩邈难顾。一名老边防深情地说,戍守高原的军人不是不顾家,而是每当走上边防一线,身后就是整个国家;不是不会爱,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爱。
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了,陈红军身在一线仍想方设法托后方的战友,提醒妻子按时产检。他答应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然而,他们都失约了。时光之舟桨橹轻摇、驶向未来,他们的爱,永远凝滞在了彼岸。
2020年10月25日,陈红军的儿子出生了。那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陈红军妻子的爷爷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她相信这是冥冥之中的血脉传承。她坚强地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的高原上,一个个年轻的胸膛里热血澎湃——
在一线,官兵叫响“缺氧不缺精神、山高斗志更高”的口号,纷纷递交请战书要求上战场。
在一线,很多官兵主动推迟婚期、放弃休假,把执行边防斗争任务当成一辈子最为自豪的经历。
战斗热情在一线高涨,关怀温暖也向一线汇聚。在各级共同努力下,任务部队住进了保温营房,看上了卫星电视,穿上了防寒被装,打上了亲情电话,吃上了新鲜蔬菜水果……官兵们卫国戍边豪气充盈、斗志昂扬。
春节期间,华夏大地万家团圆、一片祥和;高原官兵枕戈待旦、高度戒备。见证着英雄官兵赤胆忠诚的加勒万河谷,山河如故、平静安宁。一块崖壁上,八个大字遒劲有力。
那是刚任团长不久的祁发宝带领战士们刻下的铮铮誓言,也是新时代英雄官兵捍卫祖国领土、不负先辈荣光的庄严宣示——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有删节)
相关新闻
- 2018-05-16在缺水的甘肃 她把鱼养出了名堂 ——记我省党的十九大代表张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