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山四十载 守护牧区“生命线”——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肃南县大河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职工顾正礼
□ 本刊通讯员 陈文宝 陈海
认识的人都知道,肃南县大河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职工顾正礼是个“闷葫芦”。可在说起塘尕尔水利工程的时候,这个平日里不善言谈的裕固族汉子却瞬间成了“话唠”。
“在塘尕尔滩待了40年,陪伴最多的不是老婆孩子,而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能说的、想说的都太多太多……”对于顾正礼来说,这份用言语说不尽的“水利情”,是40年坎坷的人生岁月,亦是这一生不变的初心使命。
回忆:岁月苦水当勉励
顾正礼,一个40年如一日“钉”在肃南县大河乡塘尕尔滩的“钉子户”。
“刚到塘尕尔滩那会儿真是太苦了,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打过‘退堂鼓’,但看到牧民为牲畜饮用水发愁的时候,我咬咬牙,下定决心要给他们供上水。”1979年,17岁的顾正礼进入原塘尕尔滩水管所,那时工作没有固定场所,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不论春夏秋冬,我们每天早上5点出发,骑马去泵站抽水,来去三四个小时,中午就坐在山窝窝里啃馍馍。那时水泵小、出水量少,一天放一个供水点,3天就用完了。后来骑摩托车,来回快了些。”顾正礼回忆。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大河乡,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700米左右,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其中有12个农牧村季节性干旱缺水。塘尕尔水利工程最初仅完成了23公里的供水管道和6个供水点的建设,承担着5个农牧村300多户群众、5万多头(只)牲畜饮水“重任”。由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6个供水点的3个工作人员,来回翻山越岭循环放水,加上管道设计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作为“大山里的送水人”,他们每天维护管道和供水的工作量常人难以想象。
“尽管我们天天忙着上水,但仍不能满足牧区的供水需求。为了取水,有的牧民需要跋涉20多公里才能到达最近的供水点,牲畜隔一天才能喝一次水,严重影响了牲畜的存活率和牧民的收入。”顾正礼对牧区饮水难的问题感同身受,他想起小时候自己家也是以放牧为生,靠天吃饭,下雨下雪才有水,有时赶着牛或驴从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榆木桩驮水,一天一趟,路途艰辛,水资源甚是稀贵。
资源越是匮乏,人越想着努力。多年来,由于洪水冲刷、地质状况变动、设施老化等原因,部分埋在地下的输水管道时常发生渗漏、断裂、断水现象,水利工程无法充分发挥效益,顾正礼和施工人员常年在沟壑纵横的大山中穿行,抢修维护保障供水,有时碰到雨雪天气更是寸步难行,但他依然默默奋进,从未停下步伐。
坚守:只为群众用上水
2008年1月的一天,天气寒冷干燥,滴水成冰,管道因冻而阻塞,无法供水,群众十分着急。望着乡亲们那一双双满是期盼的眼睛,顾正礼连夜出发和施工人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冬里日夜奋战,双手冻得只能用牛粪生火取暖,饿了就啃个馒头,在2.5米深的地下挖了数十个探点,终于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送来了水。
这样的艰辛对顾正礼来说只是平常的工作。为了解决牧区饮水困难和塘尕尔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的问题,顾正礼不断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多方奔波争取项目。在顾正礼的不断努力下,截至2020年底,塘尕尔水利工程共建成供水管道216公里、截引6处、供水点52处、蓄水池68座,泵站4座,阀门、排气井231座,水利工程供水半径由原来的20公里缩短至2公里左右。
“每一期工程建设,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到投产,顾正礼都从头跟到尾。塘尕尔滩地形复杂,每次实施方案都要修改好几次,最终还是凭着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将实施方案敲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从沙土质地到管道材料,每一个细小环节顾正礼都要把关拿捏,几个月下来他嘴上手上满是血口。”在原塘尕尔滩水管所工作20多年的安建龙细数“老师傅”的精细,并由衷地说,“正是老师傅这样年复一年的坚持,才大大提高了牧区人畜饮水的保证率和受益率。”
“最早建设的管道我没有参与,出现的问题较多,时常要挖了维修,整整挖了16年。后面建设管道时我全程跟班,根据实际地形,该挖深的挖深、该弯曲的弯曲、该垂直的垂直,保证日后维护管理。山里有的地方落差很大,最高的管道垂直高度达300多米,管道和供水池都是深埋式,距离地面2.5米深,施工难度大,如果建不好,后期维修管护很困难。”顾正礼的脑海里深深烙下了那些“问题管道”的印迹。
为了确保管道和供水点正常运行,顾正礼和同事们每天都奔波在供水和巡检的路上。每一条管道线路、每一个供水点、每一处阀门位置,顾正礼都记得清清楚楚;哪个蓄水池容易缺水,哪条管道出过问题,他都了如指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塘尕尔水利工程的“活地图”。“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检查设备,启动上水高扬程水泵,然后骑摩托车到各供水点放水,检查管线,几乎每天都往返100多公里路程,从工作开始至今,光摩托车就骑坏了10多辆。”安建龙坦言,有许多观摩该工程的领导及专家看到顾正礼工作的艰辛程度都觉得不可思议,“每天在崎岖的山路上骑行百公里,而且连续40多年,算一算可以绕地球30多圈。”
年轮复始,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40多年的工作中,顾正礼平均每年要跑近3万公里,不论春夏秋冬,不畏严寒酷暑,牧民们总能在沟沟岔岔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大家发自内心地感激和尊敬这位牧区的“生命线守护神”,总会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喝茶吃馍馍。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不忘党恩情”。这是光华村牧民蒲有忠在水利工程4号饮水井旁自发书写的标语,这是该工程受益区韭菜沟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心声,也是对顾正礼工作的最大肯定。
奉献:平凡人做平凡事
虽然顾正礼是牧民眼中“铁打”的汉子,但他也有心碎的“坎儿”。2010年夏天,顾正礼的妻子因病去世,对于忙于工作的他来说,这无异于天塌下来一样。原来,贤惠的妻子在家里放羊,照料生活,妻子离世,家里便无人照料,两个孩子还在上大学,以后的生活怎么办?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处理完妻子的后事后,顾正礼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度想打报告提前退休。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他想到工程建设工地上新来的职工对地形不熟悉,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和急需维修处理的供水工程,他默默地擦干眼泪,悄悄撕掉申请,安排好家事后重新投入工作。
“2014年是多年未遇的大旱之年,自入冬至来年3月几乎没有一场有效降水,全县许多地方出现了罕见的旱情,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牛羊被渴死的情况,但由于顾正礼他们加班加点,来回奔波,日夜不停地维修设备、保证供水充足,使塘尕尔滩没有出现牲畜因缺水而死亡的事件。”肃南县水务局副局长蒋智文表示,每次见到顾正礼,不是开挖管沟就是维修管道,时常是一身土一身泥。他在偏远干涸缺水的塘尕尔滩默默奉献了一生,可敬可佩。
而顾正礼觉得,自己是牧民的儿子,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来已经成为习惯,如果一天不去巡查管道,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只有不停地工作才觉得更加充实。
山里本来没有路,走得多了就成了路。对于顾正礼来说,那条200多公里的管线巡查,50多处供水点的维护、放水之路,是他一年年、一步步走出来的。“顾正礼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爱岗敬业,时刻把复杂多变的塘尕尔滩管网装在心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经验,并毫不保留地、手把手地传授给年轻同事,为我们水利人树立了无私奉献的标杆。”肃南县水务局工程师王爱华感言。
生为平凡而人格生辉,朴素踏实而尽显崇高。从参加工作至今,顾正礼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他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原塘尕尔滩水管所。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简单重复的工作谁也会做,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远离城市、荒无人烟的山里40年如一日地坚持,能有几人?
如今已大学毕业的女儿说到父亲时满眼自豪:“父亲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伟业,但他生活上的崇廉尚俭和工作上的严谨细致,是我们子女生活学习的榜样,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顾正礼工作扎实,大河乡群众干部在选举肃南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县人大代表时,异口同声地选举顾正礼,他连续5年被评为肃南县优秀共产党员、6次被评为肃南县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肃南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0年,原塘尕尔滩水管所与大河水管站合并为大河乡水利工作站,顾正礼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原有的工作,还要承担全乡17个村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2020年,大河乡水利工作站改为大河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顾正礼仍是那个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我只想认真做好日常的工作,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乡亲们做点事,足矣。”顾正礼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正是像顾正礼一样的平凡人,无私奉献,奋勇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筑起了事业发展的根基,让更多群众奔向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摄影:杜哲宇)
相关新闻
- 2020-03-16一位女村医的平凡坚守